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1.醉酒驾驶致人重伤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是 构成交通肇事罪 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不管怎样,都会判刑。 2.至于判多久,由法院确定,打官司找个律师,实在不行找法律援助。 3.如果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你朋友已经在交通法庭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的调解书上签字,那么对于民事赔偿部分就已经确定为60万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了,不能更改。 4.对于民事赔偿部分,实在拿不出那么多,可以与受害者家属商量,分期付款或者减少金额(协商的事最好在双方代表律师以及法院的协调下进行。
醉驾全责无能力赔偿怎么办如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对方当事人人身损害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当事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却无力赔偿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当事人可以先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对于不足的部分,可以与受害人一方协商分期付款或给与一定的宽限期。如协商不成的,可以请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
醉驾致人重伤没钱赔偿怎么办醉驾致人重伤又没钱医治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先由保险公司垫付治疗费用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治疗结束之后,肇事者未购买保险的或者保险不足以赔付的,受害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肇事车辆申请保全。
【法律依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但是,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的,保险公司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后,经核对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
醉驾保险公司赔不赔?醉驾全责无能力赔偿怎么办; 醉驾可谓是一条高压线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了,一旦碰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了,轻则伤筋动骨,重则粉身碎骨,特别是醉驾发生交通事故,那往往造成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时很多人就会问,醉驾保险公司赔不赔?
醉驾保险公司并不会赔,无论是交强险还是商业险。商业险更多的是侧重于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合同约定,并没有强制性要求。醉驾作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在商业险的合同中,必然会有免于赔偿的约定,这种约定不单单维护了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而且也能够对投保人起到约束自己的作用。
至于交强险,虽然是强制性保险,但是对于醉驾这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保险公司会先行赔付,然后再向驾驶人追偿。如果是酒驾的话,交强险就会视情况进行赔偿。若酒驾造成了第三者伤亡,交强险会在责任范围内对第三者赔偿,不足的部分依据责任划分承担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如果没有造成第三者的伤亡的,交强险的保险公司是可以拒绝赔偿,不在理赔的范围之内。
醉驾全责无能力赔偿怎么办
醉驾全责但是又无力赔偿的话,可以按照以下的情形处理:
1醉驾的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醉驾肇事者主张民事赔偿;
2如果在法院强制执行后,醉驾肇事者没有可以供执行的财产了,那么法院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续被害人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可以随时再次申请执行。
我国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注意一点的是,人民法院采取的这种保全措施,只适用于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
醉驾肇事没有能力赔偿判多久醉驾肇事没有能力赔偿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规定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醉酒肇事的构成犯罪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没能力赔偿的不影响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醉驾致人死亡无力赔偿怎么办关于醉驾致人死亡无力赔偿怎么办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判几年,如果没有减量因素存在时,一般情况下是三年。 《 刑法 》 第一百三十三条 【 交通肇事罪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 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量刑指导意见》 一、量刑肇事者醉驾导致重伤无力赔偿 的指导原则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 刑罚 。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其调节比例。对严重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毒品犯罪 ,在确定从宽的幅度时,要从严掌握;对较轻的犯罪要充分体现从宽的政策。对以下常见量刑情节,可以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具体调节比例。本意见尚未规定的其他量刑情节,在量刑时也要予以考虑,并确定适当的调节比例。 1、对于 未成年人犯罪 ,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60%;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50%。 2、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3、对于 从犯 ,应当综合考虑其在 共同犯罪 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4、对于 自首 情节,综合考虑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5、对于 立功 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6、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根据坦白罪行的轻重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7、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8、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10、对于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罪行轻重、谅解的原因以及认罪悔罪的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1、对于 累犯 ,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40%。 12、对于有前科劣迹的,综合考虑前科劣迹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13、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14、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四、常见犯罪的量刑 (一)交通肇事罪 1、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 交通肇事 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因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七年至八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责任程度、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的数额以及逃逸等其他影响 犯罪构成 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