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如果劳务派遣工被派遣单位违法辞退或者派遣单位违法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的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有赔偿。赔偿金是按经济补偿标准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的二倍来进行计算的。但派遣工若自身具有重大过错的,则不能获得上述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务派遣迁的长期合同,工作了10年,还有3年退休,现在派遣公司不要了,怎么解决?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你的情况可作如下处理:
一,劳务公司应该给你赔偿,具体赔偿是10年工作,要发给你10个月的工资,作为辞退补偿,一年工龄是一个月的工资,以此类推。
二,公司有没有给你缴纳失业保险金?如果交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了金,你就可以享受失业保险,每个月可以领取你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都有二千多元,你可以领满二年失业保险金,每人到退休为止,一生只能领取二年,再多就没有了,你如果不去找工作,可以去社区事务中心申请。
三,如果你去找到工作,养老保险金可以继续缴纳,还有3年,你就离15年的享受退休养老金待遇的年限还差二年。根据国家最新规定,你可以继续工作到交满15年养老金为止,也就是说,你可以还有五年的时间可以正式工作,单位给你缴金。直到你可以符合退休条件时为止。
四,如果你没有工作,那么,你这三年就要自己出钱去社区事务中心缴纳最低标准的社保金,你也可以用二年的失业金去缴纳,到你退休年龄满时,你可以一次性补缴满十五年就可以得到退休养老金了。这是必须要遵守的条件,为了自己到老有保障,仔细想想,再做决定。
劳务派遣工干够10年企业辞退怎么办工作十年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的老员工被辞退有没有赔偿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依据用人单位辞退是否合法而定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如果是违反辞退的,应该赔偿劳动者十个月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工作10年有没有赔偿 :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扩展资料:
很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往往都是在未经谨慎考虑后做的决定,既没有劳动法上的依据,也没有公司规章制度上的支撑,却又无法采取协商解除的方式解除劳动关系,这个时候用人单位就面临着需要支付违法辞退赔偿金的风险。
作为劳动者,在遭到用人单位无理辞退后,一般都会觉得十分憋屈,但深圳劳动仲裁律师创勤律建议,劳动者可以收集相应的证据,申请劳动仲裁,但需确认是选择继续工作还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辞退的赔偿金。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但无需另外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计算年限用工之日起连续计算。
一般劳动者都会选择主张违法辞退的赔偿金。因为届时双方的关系可能已经十分紧张,不利于双方保持良好的劳动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