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交通事故导致工伤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的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需要赔偿以下项目: 一、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 伙食补助费 、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 二、造成残疾的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 赔偿医疗费 、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 一次性伤残 补助金、伤残津贴、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 就业补助金 。 三、造成工亡的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赔偿 丧葬补助金 、一次性伤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工伤导致残疾怎么赔偿一、因工伤造成残疾怎么赔偿
1、因工伤造成残疾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的赔偿需要根据情况而定,分别如下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2)停工留薪期的工资;
(2)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4)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5)劳动能力鉴定费。
2、法律依据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二、没有劳动合同出了工伤怎么办
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证明劳动关系,再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交通事故造成的工伤企业怎么赔偿因交通事故造成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的工伤赔偿要根据工伤伤残鉴定结果的等级确定赔偿标准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如何赔付由交通事故所造成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的工伤该怎么赔偿
1、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工伤保险待遇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的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待遇(交通事故赔偿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
(二)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已由伤亡职工或亲属领取的,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不再发给。但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
(三)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者致残的,除按照本条(一)、(二)项处理有关待遇外,其他工伤保险待遇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由于交通肇事者逃逸或其他原因,受伤害职工不能获得交通事故赔偿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本办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
(五)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帮助职工向肇事者索赔,获得赔偿前可垫付有关医疗、津贴等费用。
2、【第十二条】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工伤怎么赔偿裁判要点
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工伤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已经获得第三人的民事伤害赔偿后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受害人还可享受工伤补偿。享有工伤待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事故造成伤残有工作的怎样赔偿 ,也是保险机构和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在因交通事故造成工伤后,工伤补偿与侵权赔偿不是同一民事责任的竞合,不能要求受害人只能择一请求赔偿。
相关法条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七条,《关于印发洛阳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基本案情
原告诉称:1、依法判决被告支付工伤待遇239213元,其中停工留薪期工资11408元(9个月零6天×1240元/月)、工伤医疗待遇75244元、护理费20496.2元、伙食补助费2760元、营养费890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3640元(11个月×1240元/月)、一次性医疗补助金31632元(10个月×3163.2元/月)、一次性再就业补助金82243元(26个月×3163.2元/月)、鉴定费900元;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被告辩称:偃师市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适用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对此案予以仲裁符合法律规定,原告在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与工伤保险待遇之间没有差额部分,被告不应二次赔偿,请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原告周洪军于2002年4月1日到被告偃师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任清扫工,月工资1200元,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被告偃师市城市管理局没有为周洪军缴纳工伤保险。2012年11月22日13时左右,原告周洪军接被告偃师市城市管理局通知到偃师市人民检察院路段清除杂草,当周洪军骑自行车行至310国道 716KM+656M处时,被臧世琦驾驶的车主为李东锋的豫C3C712号轻型自卸货车撞伤。经偃师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事故认定,臧世琦负该事故主要责任,周洪军负该事故次要责任。事故发生后,原告周洪军被送到偃师市中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1、重度颅脑损伤,2、应激性溃疡出血。住院治疗71天,陪护二人,住院费59063.62元,门诊费1430.7元。2013年4月9日,原告周洪军再次被送到偃师市中医院住院治疗18天,陪护二人,住院费24720.07元。2013年6月4日,洛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周洪军所受损伤为工伤。2013年8月28日,洛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周洪军为伤残捌级。
交通事故发生后,原告周洪军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于2013年12月6日作出(2013)偃民六初字第197号民事判决书,判决:1、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于判决生效后7日内在交强险限额内赔偿原告周洪军120070元。2、车主李东锋于判决生效后7日内赔偿原告周洪军1200975.13元(已扣除垫付的医疗费28000元)。现该判决已经生效,正在执行中。
2013年10月30日,周洪军向偃师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1、依法解除周洪军与偃师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偃师市城市管理局)劳动关系;2、依法裁决偃师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偃师市城市管理局)支付周洪军各项工伤保险待遇。2014年4月2日,偃师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偃劳人仲裁字(2013)第502号仲裁裁决书,该仲裁委员会认为:一、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的,做为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均有权利依法履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因此无需对一方当事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做出认定。二、周洪军所受损伤主要由第三人造成,其在提请仲裁前,已先行到偃师市人民法院提请了民事赔偿。依据《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公派职工在境外未参加所在地工伤保险的工伤,或者职工工伤涉及其他民事伤害赔偿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先取得民事伤害赔偿。获得民事伤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待遇的,根据所在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统筹,由经办机构或所在单位补足差额部分。周洪军申请的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伤残鉴定费,偃师市人民法院已判决,且不低于工伤赔付标准,故不予支持。对于周洪军申请的停工留薪期待遇,因偃师市人民法院判决的误工费11320元,已超出工伤待遇的数额,故不予支持。三、关于周洪军申请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三项共计72252.65元,而偃师市人民法院判决的伤残赔偿金为163540.96元,不存在补差的情形,故不予支持。四、关于周洪军申请的营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不属于劳动仲裁受理范畴,予以驳回。故裁决如下:对周洪军的仲裁请求不予以支持。原告周洪军不服该裁决,诉至法院。
另查明,2013年10月8日,偃师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被撤销,其职能移交偃师市城市管理局。
上述事实,有原告提交的工伤认定书一份、洛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洛劳鉴工伤(2013)G13798号鉴定结论通知书一份、偃师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偃劳人仲裁字(2013)第502号仲裁裁决书一份;偃师市中医院诊断证明2份、出院证2份、陪护证明2份、医疗费单据10张;洛阳市新塑成实业有限公司证明材料、西宁城北金食品商行证明材料;偃师市人民法院(2013)偃民六初字第197号民事判决书一份、鉴定费票据一份,被告提交的偃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偃编(2013)22号《关于印发偃师市城市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及庭审笔录等在卷资证。
裁判结果
偃师市人民法院于2014年9月22日作出(2014)偃民二初字第46号民事判决:被告偃师市城市管理局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内,一次性支付原告周洪军停工留薪待遇9009.9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6518.15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7320.8元、一次性工伤再就业补助金28413.7元,鉴定费400元,以上合计81662.55元。驳回原告周洪军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元,由被告偃师市城市管理局负担。
宣判后,原、被告双方均未提起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原、被告双方对周洪军所受损伤构成工伤没有异议,法院予以认定。原告周洪军系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工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第三款:“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的规定,原告虽然已获得交通事故肇事方及保险公司的侵权赔偿,但除医疗费用外,原告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被告仍应向原告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因交通事故造成工伤后,工伤补偿与侵权赔偿虽是基于同一行为,但工伤补偿是依据劳动法律的相关规定,劳动者从劳动保险机构获得的经济补偿,其法律基础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而交通事故赔偿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基于交通事故责任方的民事侵权行为而获得的经济补偿。因此,在因交通事故造成工伤后,工伤补偿与侵权赔偿不是同一民事责任的竞合,不能要求受害人只能择一请求赔偿,享有工伤待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也是保险机构和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因此,被告的辩称理由不予采信。因被告没有证据证明其为周洪军缴纳工伤保险费用,发生工伤后,应由被告支付职工应享有的工伤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及洛劳社医疗(2008)号文件规定,停工留薪期待遇为原告本人6个月工资,一次性伤残(八级伤残)补助金为原告本人11个月工资。由于原告的工资低于我市职工平均工资30033元/年的60%,因此,应按我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即停工留薪期待遇为9009.9元(30033元*12×6个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6518.15元(30033元*12×11个月)。原告提出解除与被告的劳动关系,被告还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再就业补助金,其标准为分别为10个月、11个月解除劳动关系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即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7320.8元(32785/12×10个月)、一次性工伤再就业补助金28413.7元(32785/12元×26月×40%)。综上,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劳动关系以予解除,被告应支付原告的工伤待遇。
案例注解
本案在合议过程中产生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公派职工在境外未参加所在地工伤保险的工伤,应按照有关规定先取得民事伤害赔偿。获得民事伤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待遇的,由经办机构或所在单位补足差额部分。
理由如下:依据《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公派职工在境外未参加所在地工伤保险的工伤,或者职工工伤涉及其他民事伤害赔偿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先取得民事伤害赔偿。获得民事伤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待遇的,根据所在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统筹,由经办机构或所在单位补足差额部分。在本案中,受害人在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与工伤保险待遇之间并没有差额部分,所申请的各类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伤残鉴定费所获得的赔偿已不低于工伤的赔付标准,所以按照以上之规定,其所在单位可不再承担受害人的其他伤害赔偿,受害人依法享受第三人的民事伤害赔偿即可。
第二种意见认为:在因交通事故造成工伤后,不能只要求受害人获得民事伤害赔偿。享有工伤待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也是保险机构和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因工伤补偿与侵权赔偿不是同一民事责任的竞合,不能要求受害人只能择一请求赔偿。
理由如下:享有工伤待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也是保险机构和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在本案中,被告没有证据证明其为受害人缴纳工伤保险费用,所以,发生工伤后,应由被告支付受害人享有的工伤待遇。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受害人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就医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用都应按照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本案中,被告人应支付受害人停工留薪期待遇6个月工资,即9009.9元;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待遇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待遇。本案中,受害人由洛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伤残八级并提出与被告解除劳动关系,故被告应按照规定支付受害人的工伤补偿。工伤补偿和受害人所获得的民事伤害赔偿不是同一民事责任的竞合,不能要求受害人只能择一请求赔偿。所以受害人所在单位按照规定需支付原告治疗期间的所有工伤补偿。
综上,虽然受害人是由第三人的原因导致的工伤,即使在获得民事伤害赔偿后,也应享受其所在单位的工伤补偿。享有工伤待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在工作期间,劳动者应紧握法律的重拳,享受法律给予的权利,在受到伤害后,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法获得应该享有的赔偿。
合议庭在处理中采纳了第二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