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具体包括哪些内容_工伤赔偿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和费用
工伤保险待遇五大核心权益解读
一、医疗费用与康复治疗保障
治疗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需要符合工伤保险规定的项目目录。这些目录包含诊疗项目、药品范围和住院服务标准。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3款。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员工可以选择非协议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按单位出差标准的70%发放。单位没有明确标准的,参照当地公务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执行。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4款。
康复治疗费用同样需要符合工伤保险目录规定。地方政策可能要求工伤保险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估确认康复方案。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6款。
二、异地治疗与辅助器具保障
需要到外地就医的工伤人员,可以报销交通费和食宿费。报销标准参照单位出差标准执行。前提条件是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证明,并经工伤保险管理部门批准。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4款。
辅助器具配置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日常生活或工作需要,且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确认。具体包括假肢、轮椅等器具,费用标准按各省市公布的最高限额执行。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
三、停工留薪与护理保障
停工治疗期间保持原有工资福利,最长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者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确认,可延长12个月。医疗期满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医疗待遇。具体期限根据医疗机构诊断和地方规定确定。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
护理费分两种情况:治疗期间由单位负责,伤残鉴定后按护理等级发放。完全不能自理按当地平均工资50%发放,大部分不能自理按40%,部分不能自理按30%。需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确认后按月发放。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第32条。
四、伤残补助金计算标准
一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工资,二级25个月,三级23个月,四级21个月。同时按月发放伤残津贴:一级90%工资,二级85%,三级80%,四级75%。津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时,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五至六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8个月和16个月工资。伤残津贴分别为70%和60%工资,由用人单位发放。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补足差额。七至十级伤残补助金为13、11、9、7个月工资。合同终止时可领取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
五、待遇申领注意事项
所有医疗费用报销都需要符合工伤保险目录规定。用人单位未参保时,员工医疗选择范围不受限制。异地就医必须办理完整的审批手续。辅助器具配置需要提前获得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书面确认。
停工留薪期的认定要结合医疗诊断和地方规定。护理等级评定直接影响护理费发放标准。伤残补助金计算以事故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伤残津贴发放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劳动能力复查。
工伤保险待遇涉及多个计算标准和审批程序。建议工伤职工保留完整的医疗记录和费用单据。遇到待遇发放问题时,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或申请仲裁。用人单位有义务配合工伤认定和待遇申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