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撞人逃逸怎么处罚规定_开车撞人逃逸算刑事案件吗
五类交通事故处理指南
一、交通逃逸面临两种处罚标准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事故严重程度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法律后果。
轻微事故逃逸包括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较小的情况。按照现行法规,这类逃逸行为将被扣除6分驾驶积分。当事人需承担事故全部责任,最低面临200元罚款,可能被处以15日以下拘留。
重大事故逃逸指导致人员受伤或死亡的逃逸行为。这种情况直接扣除12分驾驶积分。除罚款外,驾驶员可能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申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事后主动投案,仍会被加重处罚。
二、逃逸致人死亡将面临重刑
当逃逸行为直接导致受害人死亡时,依据《刑法》规定将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明确,"逃逸"特指为逃避法律责任而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
即便事后返回现场自首,仍属于法定自首情节。但司法机关在量刑时会考虑加重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生命权的特别保护,同时也给肇事者保留了悔过机会。
三、车险理赔的四个关键步骤
发生交通事故后,合理使用保险可以有效降低损失。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是主要的理赔险种。
第一步是立即报案。事故发生后需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如实说明情况并提交现场证据。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会启动核查程序。
第二步是损失评估。专业定损员会对车辆损伤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评估,确定理赔金额。若损失超出保险范围,需要与事故对方协商解决。
第三步是准备材料。需要提供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驾驶证、行驶证等必要文件。完整的事故证明材料能加快理赔进度。
第四步是领取赔款。审核通过后,保险公司会在规定时限内将理赔款转入指定账户。整个过程通常需要5-15个工作日。
四、故意肇事将受严厉制裁
恶意驾车冲撞人群构成刑事犯罪。根据行为后果不同,将面临两种量刑标准。
造成人员死亡的情况,依据《刑法》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在公共场所实施此类行为,将按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最低刑期为3年监禁。
除刑事处罚外,肇事者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等直接损失,还需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法院判决时会综合考虑受害人实际损失和肇事者经济能力。
五、交通事故处理法律依据
处理交通事故主要依据三部法律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逃逸但未构成犯罪的,处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符合特定条件的将吊销驾驶证。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处3年以下监禁。逃逸者刑期增至3-7年,逃逸致人死亡则处7年以上监禁。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逃逸"作出明确定义: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该解释同时规定,逃逸后自首不影响罪名成立,但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事故处理过程中,当事人有权要求查看监控录像、索取事故责任认定书。对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认定书15日内申请复核。建议保留现场照片、医疗记录等重要证据,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