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情肇事逃逸的定义_不知情的肇事逃逸叫什么
被追责的真相:交通肇事逃逸五大核心知识点
一、什么是肇事逃逸?
开车发生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就是肇事逃逸。这种行为会让事故责任难以认定,当事人往往是为了逃避责任。法律明确规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责任逃跑的都算逃逸。
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过司法解释。其中第三条说得很清楚,构成交通肇事罪后逃跑的,要按"肇事后逃逸"处理。第二条提到造成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形,这些情况下逃跑就会触犯刑法。
二、逃逸致人死亡的特别规定
逃跑导致伤者得不到救治死亡的,属于加重情节。这种情况要承担更严重的刑事责任。司法解释第五条专门规定了这种情形。
更特殊的是,如果单位领导、车主或同车人教唆司机逃跑,导致伤者死亡的,这些教唆的人也要负刑事责任。法院会按共同犯罪处理,这个规定很多人都不了解。
三、八种常见逃逸情形
1. 明知出事仍离开现场:包括开车逃离或弃车逃跑两种形式。哪怕把车留在现场人跑了也算。
2. 自认无责直接离开:很多司机觉得不是自己责任就离开,这属于典型逃逸。责任认定必须由交警处理,个人判断无效。
3. 涉酒驾无证驾驶逃跑:这类司机常会先报警再逃跑。比如报案后不配合调查,中途离开又返回的都算逃逸。
4. 送医后玩失踪:把伤者送到医院却不配合调查的,或者留假信息离开的。常见手段包括留假电话、假地址。
5. 调查期间失联:接到交警通知后躲藏起来,不配合事故调查的。
6. 拒不承认事故:有证据证明司机应当知道发生事故,却否认并离开现场的。
7. 赔偿谈不拢强行离开:协商赔偿时未达成一致,或赔偿金额明显不足却强行离开的。需要留下真实信息才不算逃逸。
四、特殊人员的法律责任
车主和单位负责人要特别注意。如果司机是受指派工作期间肇事逃逸,下命令的人可能要担责。比如物流公司老板让司机逃跑,导致伤者死亡,老板会被追究刑责。
同车人员也有风险。劝说司机逃跑的乘客,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同样要负法律责任。去年就有案例,乘客劝司机逃跑致人死亡的,乘客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五、如何避免误判逃逸行为
立即停车报警是首要原则。哪怕自认无责也要等交警到来。正确的做法是开启双闪灯,设置警示标志,保护现场。
配合调查要全程跟进。包括在医院陪同时不能失联,要随时配合交警问询。留下真实联系方式,垫付医药费时保留好凭证。
特殊情形要特别注意。比如运送危重病人等紧急情况,离开现场前必须立即报警备案,事后及时到交警部门说明情况。
最关键的是留存证据。行车记录仪视频要保存,现场照片要拍摄,目击证人联系方式要记录。这些都能帮助证明没有逃逸故意。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司机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轻微剐蹭不用处理,或私了后离开就没事。实际上只要造成损失后未经处理离开,都可能被认定逃逸。曾有司机撞坏护栏后离开,三天后被以逃逸罪名传唤的案例。
最后要记住,逃逸的后果远超事故本身。保险公司可以拒赔,驾驶证会被吊销,造成严重后果的面临3-7年有期徒刑。相比正常事故处理,逃逸的违法成本要高出十倍不止。遇到事故保持冷静,依法处理才是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