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标准:一是侵权人给权利人造成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的实际经济损失;二是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全部利润。在采用双重赔偿标准的情况下,法院多选择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润这一标准。首先,从经济等价规律来看,该规律要求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要付出同等的代价,该代价和受害人应得的代价大致相等。对价始终是决定赔偿的基本要件。其次,从“等价有偿”这一民法的基本原则来看,根据这一原则,一方面,在合法的经济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以外,取得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他人财产利益的一方应当向对方给付相应的价款或者其他财产利益;另一方面,在违法的民事活动中,行为人对因其行为引起的损失必须赔偿,而且,赔偿范围应与损失范围相一致。再次,从“损害赔偿”自身来看,所谓“赔偿”意为“补偿”、“填补”,“损害赔偿”即指通过补偿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使受损害的权利恢复到侵权以前的状态。由此可知,只有侵权人给权利人造成的实际损害作为损害赔偿的标准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确立了这一标准,就为之后的损害赔偿范围与赔偿数额的科学认定提供了公平合理的客观经济基础。
民法典规定专利侵权的赔偿数额怎么确定民法典规定专利侵权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的赔偿数额是根据专利权人实际的损失进行赔偿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没法确定,又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那么就用法定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专利法》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知识产权法定赔偿概念知识产权法定赔偿标准根据《专利法》规定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侵犯专利权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知产侵权法定赔偿 ,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