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strong>鉴定直接损失时一般采用修复费用法,被损坏电器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的损失价格鉴定按照可修复的进行修复、不能修复的按损坏前净值计算的原则进行,但修复费用一般不等于损失价格,应针对不同物品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鉴定时应注意两条:1、如修复后不能达到损坏前物品的原有功能技术指标时应考虑修复后的功能损失,且在鉴定过程中给予说明。2、如果修复费用大于损坏前价值,损失价格应按损坏前价格计算。
《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经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电力工业部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因电力运行事故引起的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的理赔处理,公正、合理地调解纠纷,根据《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供电企业以220/380伏电压供电的居民用户,因发生电力运行事故导致电能质量劣化,引起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时的索赔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力运行事故,是指在供电企业负责运行维护的220/380伏供电线路或设备上因供电企业的责任发生的下列事件: 1、在220/380伏供电线路上,发生相线与零线接错或三相相序接反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 2、在220/380伏供电线路上,发生零线断线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 3、在220/380伏供电线路上,发生相线与零线互碰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 4、同杆架设或交叉跨越时,供电企业的高电压线路导线掉落到220/380伏线路上或供电企业高电压线路对220/380伏线路放电。 第四条由于第三条列举的原因出现若干户家用电器同时损坏时,居民用户应及时向当地供电企业投诉,并保持家用电器损坏原状。供电企业在接到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投诉后,应在24小时内派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 第五条属于本办法第三条所列事件引起家用电器损坏的,供电企业应会同居委会(村委会)或其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他有关部门,共同对受害居民用户损坏的家用电器名称、型号、数量、使用年月、损坏现象等进行登记和取证。登记笔录材料应由受害居民用户签字确认,作为理赔处理的依据。 第六条供电企业如能提供证明,居民用户家用电器的损坏是不可抗力、第三人责任、受害者自身过错或产品质量事故等原因引起,并经县级以上电力管理部门核实无误,供电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条从家用电器损坏之日起七日内,受害居民用户未向供电企业投诉并提出索赔要求的,即视为受害者已自动放弃索赔权。超过七日的,供电企业不再负责其赔偿。 第八条损坏的家用电器经供电企业指定的或双方认可的检修单位检定,认为可以修复的,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处理;认为不可修复的,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处理。 第九条对损坏家用电器的修复,供电企业承担损坏元件的修复责任。修复时应尽可能以原型号、规格的新元件修复;无原型号规格的新元件可供修复时,可采用相同功能的新元件替代。 修复所发生的元件购置费、检测费、修理费均由供电企业负担。 不属于责任损坏或未损坏的元件,受害居民用户也要求更换时,所发生的元件购置费与修理费应由提出要求者负担。 第十条对不可修复的家用电器,其购买时间在六个月及以内的,按原购货发票价,供电企业全额予以赔偿;购置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的,按原购货发票价,并按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使用寿命折旧后的余额,予以赔偿。使用年限已超过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仍在使用的,或者折旧后的差额低于原价10%的,按原价的10%予以赔偿。使用时间以发货票开具的日期为准开始计算。 对无法提供购货发票的,应由受害居民用户负责举证,经供电企业核查无误后,以证明出具的购置日期时的国家定价为准,按前款规定清偿。 以外币购置的家用电器,按购置时国家外汇牌价折人民币计算其购置价,以人民币进行清偿。 清偿后,损坏的家用电器归属供电企业所有。 第十一条在理赔处理中,供电企业与受害居民用户因赔偿问题达不成协议的,由县级以上电力管理部门调解,调解不成的,可向司法机关申请裁定。 第十二条各类家用电器的平均使用年限为: 电子类:如电视机、音响、录像机、充电器等,使用寿命为10年; 电机类:如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电风扇、吸尘器等,使用寿命为12年; 电阻电热类:如电饭煲、电热水器、电茶壶、电炒锅等,使用寿命为5年; 电光源类:白炽灯、气体放电灯、调光灯等,使用寿命为2年。 第十三条供电企业对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所支付的修理费用或赔偿费,由供电生产成本中列支。 第十四条第三人责任致使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的,供电企业应协助受害居民用户向第三人索赔,并可比照本办法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关于电力事故损失电量损失有功是指出项事故时被切除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的电源总功率。损失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的电量是说从事故发生到事故恢复后这段时间内被切除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的电源能够发出的电能。如果说有功损失11000KW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电量损失6000KW*时(注意,不是6000KW
/
时),说明该电力公司事故停电时间为:6000/11000小时,即不到半小时。
因为在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我国无功功率不能收取电费,所以也谈不上损失。
怎样进行电厂安全风险评估辨识风险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基础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建立有效的生产作业过程风险评估准则,实现有效的风险源辨识,逐步改善人机料法环,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流程、标准是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点。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是HSE管理的技术基础,因其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也使得该项工作成为众多企业HSE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如果没有专业系统的风险梳理,便无法实施有效管控,企业的安全管理就失去了“核心”和 “抓手”。
赛为安全专业团队可以协助您的企业轻松解决“难题”。
电力风险评估如何做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辨识前做好准备工作,划分合适步骤、拆分功能单元;根据新、老工艺不同,分别采取不同形式;编制辨识清单。
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每种各有所长、各有所重,针对不同的风险识别对象,可灵活运用,或专取一种,或几种组合,主要应考虑其有效性和员工的接受性,最终的目的是准确地识别出所有可能的有价值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电力风险评估如何做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
2.2电力生产风险源评估的方法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显着地多专业、多工种特点,决定了风险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集中的不利因素也因此而来,如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危化品及废料多、势能设备多、特种设备多等。
2.2.1电力生产风险分类
(1)通过对电力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的直接风险因子进行排列级合,危害类别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等九个类型。
(2)电力企业生产作业对上述九个类型的风险接触,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暴露就会触发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依电力企业事故事件的分类可将风险源划分为电力企业的五类风险,分别为人身风险、电网奉献、设备风险、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社会影响风险,其中,前四类风险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产生社会影响风险。
2.2.2电力生产风险辨识和量化
(1)事故因果连锁论指出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2)风险辨识应全面考虑生产条件的各种变化因素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人员、作业环境、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生产设备及设备参数、作业方式、新技术和新工艺等。为此,电力企业应基于危害辨识进行风险的评估,实施基准风险评估、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持续的风险评估。
(3)对风险辨识和量化过程进行闭环管控,形成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风险评估流程电力损失评估鉴定 :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危害辨识;定风险描述;确定风险种类和范畴;查找可能暴漏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列举控制风险的现有措施;分析危害转化为风险的可能性、频率和后果的严重性;量化风险结果并划分风险等级;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订控制措施;评估所制订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风险评估结果和合理控制措施的审核;制订后续行动建议。
风险源评估成果应建立风险概述进行综合应用,风险概述应包括危害名称及信息描述、风险值及排序、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现有及建设控制措施、措施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判断、执行要求等信息。
3电力生产风险源控制
(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制定措施时充分考虑一下因素:可行性与适用性、可操作性、经济性、资源保障、控制措施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2)选择风险控制方法的优先法则依次为:消除/终止、替代(含运行方式改变)、转移、工程(改造、修理等)、隔离、行政管理(改变程序、检查、保养及培训等)、个人防护。
(3)根据风险性质选择最有效形成预防效果的风险控制途径进行分别控制:属于管理措施的融入到管理制度/标准:属于作业过程执行的措施融入到作业作业指导书、“两票”等作业标准:属于维修改造的纳入技改检修项目计划;属于完善电网结构的纳入电网规划和建设;属于检查维护的纳入日常生产工作计划;属于教育培训的纳入培训计划等。
(4)应对风险源控制进行更深层次的延伸应用,使用风险概述指导人力资源优化组合、企业流程制度标准的制定于修订、指导风险控制、知道员工培训等。
4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文化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针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从控制安全生产风险出发,即通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量化、风险控制、风险概述等几个重要环节,达到减少或降低风险因子,合理运用有效的资源,通过有效管理和运作,实现人机料法环的和谐,逐步发展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安全监督以治标,建立基于风险管控的企业规章、流程和标准,构建体系化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型以治本,是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文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