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2.15
431
关于承运人责任的赔偿责任基础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鹿特丹规则》第17条1款规定:“如果索赔人证明,货物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或造成、促成了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的事件或情形是在第4章规定的承运人责任期内发生的,承运人应对货物灭失、损坏和迟延交付负赔偿责任,从海牙规则到鹿特丹规则中有关承运人责任制度的变化,分析这些规定的合理与不合理《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责任认定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的变化(一)承运人归责原则的新规定方法《鹿特丹规则》第12条规定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了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承运人根据本公约对货物的责任期间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自承运人或者履约方为运输而接收货物时开始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至货物交付时终止。
承运人赔偿责任应当有哪些限制?(一)

一、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我国《海商法》有关承运人责任限制的法律规定及其联系

1992年七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由于《海商法》在其制定的过程中广泛地参考了国际公约和惯例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故曾一度被认为是一部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我国法律体系中最具国际性的国内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领先的地位。关于承运人的责任限制,我国《海商法》主要在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第二节《承运人的责任》中的单位责任限制以及第十一章《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中以与规定。

就第十一章《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而言,我国是参照《1976年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的规定而制定的。这构成了我国对承运人责任限制的主要法律规定之一,也是对于承运人的一个总的责任限制。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又称船舶责任限制或船东责任限制,是指在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时,海事责任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将自己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制度,纵观其它许多行业,都没有类似的责任限制制度 .这种责任限制制度的存在,极大地保护了包括承运人在内的责任人的利益,因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律师以为,就对承运人的责任限制而言,《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仅具有一般的补充意义,并不是承运人责任限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

(一)这种海事索赔责任限制的申请人并不是仅仅是承运人。根据《海商法》第二百零四条、二百零五条、二百零六条规定:凡是只要对其行为、过失负有责任的人员,都可以限制赔偿责任。这些人包括:船东、承租人、经营人或管理人、救助人。可见,拥有主张限制海事赔偿责任资格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承运人。换言之,这种制度也不是为承运人单独设计的。

(二)海事索赔责任限制有明确的例外条款,因此即使根据《海商法》或《1976年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的规定,承运人依据限制性债权可以申请责任限制,但是其并不一定能申请到责任限制。《海商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经证明,引起损害赔偿请求的损失是由于责任人的故意或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不作为造成的,责任人无权按照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

从海牙规则到鹿特丹规则中有关承运人责任制度的变化,分析这些规定的合理与不合理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责任认定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的变化

(一)承运人归责原则的新规定方法

《鹿特丹规则》第12条规定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了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承运人根据本公约对货物的责任期间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自承运人或者履约方为运输而接收货物时开始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至货物交付时终止。关于承运人责任的赔偿责任基础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鹿特丹规则》第17条1款规定:“如果索赔人证明,货物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或造成、促成了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的事件或情形是在第4章规定的承运人责任期内发生的,承运人应对货物灭失、损坏和迟延交付负赔偿责任。”即承运人对货物的灭失或损坏以及延迟交付而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条件是索赔人必须证明:(1)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或;(2)造成或促成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的情形发生在第4章所界定的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内。

同时,《鹿特丹规则》第17条2款规定:“如果承运人证明,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的原因或原因之一不能归责于承运人本人的过失或第18条述及的任何人的过失,可免除承运人根据本条第一款所负的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根据以上两款的规定可以说承运人应当就责任期间内的货物灭失、损坏及延迟交货行为承担责任,除非承运人能够证明以上行为并不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其对此没有过失。

同时在《鹿特丹规则》中第17条第3款采用列举的方式罗列了承运人除无过失之外的免责事由,然后在第4款中又对承运人的免责事由作了一系列的约束,但是这种约束条件的成就与否要由索赔人进行证明。另外,《鹿特丹规则》第18条还做出了承运人为其他人负赔偿责任的规定。《鹿特丹规则》中对于承运人归责原则的规定的确定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它既不同于《海牙规则》的不完全过错责任原则,也不同于《汉堡规则》中的完全过错责任原则,而是在吸收两个规则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承运人责任新模式。

(二)扩大了承运人对船舶的适航义务

《鹿特丹规则》第14条对于承运人的适航义务做出了如下规定:承运人必须在开航前、开航当时和海上航程中谨慎处理:(1)使船舶处于且保持适航状态;(2)妥善配备船员、装备船舶和补给供应品,且在整个航程中保持此种配备、装备和补给;(3)使货舱、船舶所有其他载货处所和由承运人提供的载货集装箱适于且能安全接收、运输和保管货物,且保持此种状态。

与《海牙规则》相比,《鹿特丹规则》中只增加了“海上航程中”以及“保持”这几个字,其他方面的表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虽然只是多了几个字却使得承运人的适航义务有了很大的变化,即承运人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的义务将不局限于船舶在装货港的开航之前和开航当时,而是一项连续的义务,应该贯穿于整个航程中,也就是说除了装货港的开航之前和开航当时,也包括了船舶在中途挂靠港的开航之前和开航当时,甚至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整个航行期间。这种规定明确了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全程化,明显加重了承运人的适航义务,加重了承运人的风险和责任,使承运人的适航义务朝着对承运人越来越严苛的方向发展,此种变化必然会给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带来影响和意义。

(三)豁免了承运人无单放货责任

《鹿特丹规则》的一大变革就是对承运人一定情形下的无单放货行为采取容忍的态度。在《鹿特丹规则》中提单的提货凭证功能被大大的弱化了。无单放货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提单的提货凭证功能与航运实践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继续维护提单的“提货凭证”功能已有些不合时宜,甚至可能会阻碍航运业的发展,同时把无单放货的责任总是推到承运人头上,这没有反映当前的现实,也很难体现真正的公平。副本提单加保函来解决提单提货凭证功能和航运实践矛盾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纠纷和风险,提单迟延本是由贸易上的原因造成的,与承运人无关,“凭单放货”的要求反而让承运人负担无单放货的风险,对承运人有失公允。《鹿特丹规则》的起草者也是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提单项下承运人的无单放货行为进行重新规定允许承运人一定条件下的无单放货行为。

按照《鹿特丹规则》第45条第1款的规定,当承运人将货物运达目的港之后,承运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将货物交付给声称是收货人并且按照承运人的要求适当表明自己为提单上记载的收货人身份的人,当收货人适当的表明其身份之后,承运人就有义务将货物交付给此收货人,反之,则承运人就有权利不向其交付货物。同时,由于在第46条《鹿特丹规则》又规定了在签发了必须交单提货的记名提单项下的放货行为,因此,在45条中规定无记名提单的交货行为只需要声称自己是提单上记载的收货人的表明身份就行了,并没有硬性要求此收货人要提交正本提单,承运人只要正确的检验其身份便可将货物交付给此人,而无须再向其主张交付提单,承运人在此种情形下可以不用凭正本提单便可交货,一定情形下免除了承运人的无单放货责任。即便是以后发生了欺诈或是别的纠纷,此后的记名提单的正本提单持有人也没有权利再向承运人主张权利,承运人只要能够证明其已经适当的验明收货人的身份,便可从诉讼中解脱出来。

《鹿特丹规则》以承认承运人向其他无正本提单持有人的交付行为的效力的方式免除承运人的无单放货责任,即认定只要是承运人以这种方式向《鹿特丹规则》中规定的第三方或是以《鹿特丹规则》规定的方式处理货物的,承运人便免除了向正本提单持有人交货的义务,允许承运人一定条件下的无单放货行为尤其是在记名提单项下的无单放货行为是航运实践的需求,也是海商法立法的大势所趋,但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存在一定风险。

(四)提高了承运人责任限额

《鹿特丹规则》第59条规定了赔偿责任限额。第1款规定:“除第60条以及第61条第1款另有规定外,承运人对于违反本公约对其规定的义务所负赔偿责任的限额,按照索赔或者争议所涉货物的件数或者其他货运单位计算,每件或者每个其他货运单位875SDR,或者按照索赔或者争议所涉货物的毛重计算,每公斤3SDR,以两者中较高限额为准。”《鹿特丹规则》中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规定较之《汉堡规则》从每件货物666.67SDR或每公斤2SDR(以其高者为准)分别提高了31.24%和50%。

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和中国《海商法》有关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是如何规定的?

海牙规则是每单位或每件100英镑

维斯比规则采用双重标准,以高者为准:毛重每公斤30金法郎

或每件每单位10000金法郎

如果提单上列明集装箱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托盘或类似装运器具所装货物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的件数,则次件数可用作计算限额,否

则,此器具本身视为一个单位

后来对维斯比规则进行修改的议定书修改了计算单位,将金法郎改成特别提款权SDR,

毛重每公斤2 SDR

或每件每单位666.67 SDR

其他对维斯比规则基本未作改动

汉堡规则进一步提高了限额,毛重每公斤2.5 SDR

或每件每单位835 SDR

并规定了延迟交付(事先预定的时间内未交付或者按一个负责任的承运人所能要求的合理时间范

围内未交付,均视为迟延交付)的责任限额,

以相当于该延迟交付货物应付运费的2.5倍为限, 但不超过合同规定的运费总额

不属于承运人所有的装运器具本身视为一个单独的货运单位

中国海商法规定,毛重每公斤2 SDR

或每件每单位666.67 SDR

如果构成海商法下规定的延迟交付(在约定时间内未交付才构成迟延交付,注意与汉堡规则的区

别),以相当于该延迟交付货物应付运费为限

不属于承运人所有的装运器具本身视为一个单独的货运单位

鹿特丹规则进一步提高限额:毛重每公斤3 SDR

或每件每单位875 SDR

除海牙规则未对承运人丧失责任限制条件作出规定外,其他均作出类似规定:

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是由于,承运人故意或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

或不作为,承运人将丧失享受责任限制的权利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在年前全力争取帮伤者拿到赔偿款,让伤者一家人安心过年!交通事故理赔纠纷不一定非要打官司,元甲18年理赔经验,与保险公司达成和解,拿到赔偿款26.6万元。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2-25 14:19

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第一百二十九条 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一)、对每名旅客的赔偿责任限额为16600计算单位是,旅客可以同承运人书面约定高于本项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第三条 国内航空运输承运 ...
415热度
对于法院已经穷尽了所有执行措施,也无法执行回款的案件,帮委托人寻找其他救济途径尤为重要,即使目前为止,法院还没有相关判例,多一种尝试,就多一条可以回款的可能!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7-22 21:53

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

关于承运人责任的赔偿责任基础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是否合理,《鹿特丹规则》第17条1款规定:“如果索赔人证明,货物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或造成、促成了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的事件或情形是在第4章规定的承运人责任期内发生的,承运人应对货物灭失 ...
431热度
前天啊,后台有这么一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妹妹出车祸身故了,和解解决之后呢,妹夫拿到了200多万,一个多月了不给他的父母,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可以起诉了,避免这个钱被挥霍掉或者转移走,到时候呢就追不回来了,毕竟这个不像房产,车辆转移起来办理过户比较花时间,现金转移起来相对容易得多,所以就得抓紧起诉保全。有人说都是一家人啊,发生这么大的变故轻易不愿意。对吴中堂这种情况也可以先委托律师进行谈判和解,争取呢通过和解来解决,毕竟谈判处理起来呢也会更快一些,但是如果该说的都说尽了,还是解决不了,那就得抓紧起诉了。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08 13:29

论述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制

根据海商法,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包括以下四类论述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制:1.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3.船舶所有人和救助人对其行为、过失负有责任的人,这主要指的是船长、船员和其论述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制他受雇人员,可 ...
311热度
收到岳先生案判决,本是一场交通事故,我方是出租车里面的无责乘客,因对方车辆无赔付能力,因此以出租车合同纠纷为由起诉,几乎判如所请。当事人对结果很满意!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1-15 18:39

承运人单位赔偿责任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百一十一条承运人单位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承运人单位赔偿责任限制,制定本规定,第四条 海上旅客运输的旅客人身伤亡赔偿责任限制,按照4 ...
230热度
北京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痛快委托,迅速以210和解。这不只是赔偿的问题,更是给家属的交代!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7-30 23:51

承运人单位赔偿责任限制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第一百二十九条 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一)、对每名旅客的赔偿责任限额为16600计算单位是,旅客可以同承运人书面约定高于本项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托运行李或者货物的一部分 ...
553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