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律师解答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要看驾驶人是否在造成交通事故后,有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首先行为人应当有违章驾驶的行为,并且因违章驾驶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认识到事故发生后,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并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车辆肇事逃逸认定标准2022一、车辆肇事逃逸认定标准 交通肇逃逸案件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但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 呢? 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的条件: 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 交通事故 ; 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是否包括刑事和 民事责任 ,认识不一,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我们倾向仅仅是刑事责任); 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 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在上述案例二中何某的行为很明显是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应该认定其有逃逸情节,而在案例一中的古某虽然有离开现场的情节,但其主观目的不是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到交警部门 投案自首 ,所以不能认定为其逃逸;在案例三中,对于李某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虽然其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但其不是从交通事故现场离开的。 二、 交通肇事 被 逮捕的条件 是什么 (一)有 证据 证明发生了交通肇事犯罪事实 1、生效的 交通事故认定 责任书、现场照片、现场勘查笔录、肇事车辆检验报告等证明发生触犯交通运输管理 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的行为的证据。 2、被害人伤情照片、伤情鉴定、尸体检验报告、损失财产照片及估价证明等证明交通肇事行为造成了如下严重后果之一的证据: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对事故负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造成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情节严重的。 3、有证明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证据,有交通肇事的行为人出于过失的证据,有交通肇事犯罪事实发生的被害人陈述、 证人 证言、同案犯和 犯罪嫌疑人 供述等证据材料。 (二)有证据证明交通肇事犯罪事实系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证明交通肇事犯罪事实系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交通事故发生后,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证据; 2、显示犯罪嫌疑人实施交通肇事犯罪的视听资料; 3、被害人的指认; 4、犯罪嫌疑人、同案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5、证人证言; 6、交通肇事后具有逃逸情节的证据; 7、证明犯罪嫌疑人所驾车辆为肇事车辆的技术鉴定结论及性能检测报告; 8、其他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交通肇事犯罪的证据。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交通肇事犯罪行为的证据己有查证属实的 只有认定犯罪嫌疑人实施交通肇事的犯罪行为的证据得到查证且属实的,才能起到证据的作用,认定犯罪嫌疑人有实施犯罪的行为,否则不能 立案侦查 。 在发生车祸的情况下,如果肇事者因为害怕承担法律责任,而选择了逃逸,这个时候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不说,同时肇事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比较重的。其中严重的车祸很有可能被认定为 交通肇事罪 ,而在同时具有逃逸情节的时候,往往实际的刑事处罚也会比较重。
交通肇事逃逸是如何认定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包含两节需要证明的事实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
一、行为人有逃逸行为。
判断行为人是否逃逸的标准,不以事故发生后行为人距离事故现场远近为标准,应以其主观上是否有逃避处罚的目的,客观上是否“离开”现场为标准。
二是有致人死亡的后果
判断是否因逃逸致人死亡,需要证明三点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被害人被撞击后是否处于生存状态、死亡结果与交通事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被害人如被及时送医是否有生还可能。
扩展资料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处罚规则
在鉴定的同时应当先分清事故的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百度百科—交通肇事逃逸
中国新闻网-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量刑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受害人不能指认肇事逃逸者吗可以指人肇事逃逸案件当事人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一般案件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的调查处理。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责任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一方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的,逃逸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尚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的责任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无责任。并送达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法律依据指认交通事故逃逸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