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前辈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这个不能在网上提问吧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提问了也不会有人回答...我是来拿分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的。。。
刘传健体现了新时代军人的什么精神?机长刘传健,男,现年46岁,中国民航英雄机长,A-320/B类教员,2006年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退役,加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已安全飞行13926小时。
飞行27年来,刘传健始终从事牢记确保飞行安全这一最高职责,把安全飞行规章标准踏踏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航班飞行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的全过程,先后执行过川航多个重要航班保障任务。他飞行品质较高,安全记录保持良好,未发生过一起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
坚守安全第一最高职责--练就过硬的飞行技术和严谨的飞行作风。刘传健认为,安全工作容不得一丝侥幸心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和手册进行飞行准备和操作,他坚持要成为飞行业务的专家,把飞行之外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刻苦钻研飞行理论和飞行技术上。平日,他经常和其他机长们交流、讨论飞行技术。2017年的暑运,他曾经在13天里执行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了35个高原特殊机场的航班任务,并且都是难度较大的九寨、稻城、康定机场。
高空当中温度这么低,作为飞行员该怎么保证安全?战斗机飞在空中相对于地面来说更接近太阳,按理说战斗力座舱里面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的温度会很高,但是很少有说到战斗机安装有空调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的,如果没有安装空调,那么战斗机飞行员应该会中暑,现在却很少有报道战斗机飞行员中暑的情况,那么战斗机到底有没有安装空调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
当然有空调(正确叫法是环控系统)战斗机座舱里温度是随着飞机高度和速度变化的。在地面时候,密封座舱被阳光直射,里外温度很高。长时间停地上时候,发动机没启动情况下还必须外接制冷车供冷气。在低空,这个问题更严重,阳光加热+仪器自发热+气动摩擦加热,外界空气温度也很高,很容易超过环控系统的控制范围,只能考避免飞行来解决,比如美军飞行手册里就对低空飞行有严格的室外温度限制。
在高空就好得多,外界空气本身温度低(4000米以上都维持在零度以下),可以起到冷却作用,缓解环控系统的压力。资料图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阵风的驾驶杆和油门杆安装位置都高于正常标准,这一思路很可能会被歼-20吸取。所以座舱没空调,飞行员都会有被烤熟的风险。现在普遍流行的气囊式抗荷服,而这抗荷服上施加压力的充气囊是肯定不透气的。同时越是先进的抗荷服覆盖人体的面积也越大,散热越是困难。
这衣服冬天穿上还好说,要是到了夏天您来这一身,别说开飞机了,就是走两步都有您受的。和普通人相比,飞行员要承受的闷热就是突破生理耐受极限。有胸部气囊的新一代抗荷服进行高机动飞行时,座舱温度要低到6度才能保证飞行员不因为体温过高而损失抗荷能力。比如,经多型战机飞行员试穿后,飞行员虽认为可减轻疲劳,抗荷能力优异,但热负荷却十分严重。
这样下来,如何降温就成了保障飞行安全的大问题了。当人体的体表温度超过35度时,抗荷耐力就会开始大幅度下降,严重时幅度甚至可以达到2G以上,同时热应激还会使飞行员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一系列反应,丧失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美国空军作战部就是因此而做出了规定,气温超过38度以后禁止战斗机在900米以下飞行,超过45度则完全禁止飞行。
越是先进的抗荷服覆盖人体的面积也越大,散热越是困难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为了保证飞行员体温不超标,座舱温度需要降的更低。西方研究证明,当飞行员穿着覆盖下身面积>90%,以及有胸部气囊的新一代抗荷服进行高机动飞行时,座舱温度需要低到6度才能保证飞行员不因为体温过高而损失抗荷能力。如果欠缺一套通风和制冷能力特别强大的座舱环控系统,要在夏季低空飞行中满足这一要求是不可能的。
空军一号有多安全空军一号安全性安全得到保障
“空军一号”资料
长度:70.4米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像一条城市街道那么长。
高度:19.4米,比五层楼还高。 空间:内部空间为371.6平方米。
重量:超过400吨。
空面:机内空间面积总达4000平方米。主舱面达370平方米,设有一个可作会议室也可作饭厅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的大厅。总统和第一夫人都拥有自己的专用房间。
速度:时速可达1014公里/小时。
机师:要想当上“空军一号”的驾驶员,至少要有2000小时以上在世界范围内的飞行经验,以及完美无瑕的飞行纪录。
安全:拥有无懈可击的安全纪录,被美国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飞机。
座位:通常记者坐在机舱后面,总统的随行人员坐在前面。地位越重要的人,坐得离总统越近。
僚机:实际上总是有两架都叫“空军一号”的总统专机,编号相连。
机场:停放在安德鲁空军基地,离白宫16公里远。
防卫:它是一种完全订制的飞机,配备高度保密的防卫系统,包括反导弹系统。
通讯:机上有87条不同的电话线,其中28条是防窃听的,通话范围无限制。
纪念性:机上有许多东西印有总统徽章,包括安全带、枕头、毛毯、茶杯、浴巾、餐巾和剃须刀。
--------------------------------------------------
下面是送给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你一些附属资料:
“空军一号”上可以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导弹系统。空防人员坐在装有各种电子显示仪和屏幕的工作台前,可以监视专机四周的所有空间。一旦发现导弹袭击,他们立即启动几套电子干扰系统,诱使导弹改变方向,从而确保“空军一号”的安全。
此外,“空军一号”降落在跑道上滑行时,总统和代表团成员可以通过卫星电视观察机场欢迎群众的场面。专机停泊后,它可以成为总统和代表团的通讯指挥中心。
每次“空军一号”起飞前,都有另一辆飞机先行起飞,机上往往装载着总统的豪华防弹轿车和一大堆轻武器弹药。每次总统出门时,永远都会有一名军官帮他提着那个著名的“手提箱”,通过手提箱里的按钮装置,总统可在美国突然遭遇攻击时下令发射核弹还击。
“空军一号”专机事实上是两架鸳鸯飞机,如飞行代号“天使”的编号一架为26000,一架为27000。只要运载总统的主机飞到哪里,备用的副机就跟到哪里。如果主机发生机械故障,总统可以随时换乘备用专机。美国总统出国访问时,至少还有1架国家情报局的通讯飞机陪同,目的是监测可能来袭的导弹电波。此外还有两架总统直升飞机、多架“大力神”军用运输机以及10辆防弹汽车随行。林肯牌高级防弹车每辆价格在50万美元以上。
心理战飞机战时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实际上心理战飞机它本身的攻防能力是很弱的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它本身没有攻击武器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也没有防御武器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本身很脆弱和很容易受到打击的。在使用心理战飞机的时候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必须前提要清除空域的安全,不能形成对心理战飞机的危胁。要使用心理战飞机,必须要借助一只强大的空军,清理完需要心理战飞机出马的空域的安全后,才能让心理战飞机出场。它的防御来自于友军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持,其次来自于自身强大的动力,能够飞行到安全的飞行高度。
对心理战飞机形成危胁的主要有来自敌方的雷达、防空导弹部队和敌方的空军部队。所以达到对心理战飞机出场的前提条件,就必须清除来自敌方部队的地面防空武装和空中防空武装力量。
相关战术设想:
1、清除敌方空中预警机、卫星;
2、清除敌方地面雷达、发电厂、指挥中心 (23可能同时存在)
3、清除敌方空中战机、地面机场、地面防空部队,夺取制空权
4、清除敌方广播电台等通信设施
5、心理战飞机出场,派发传单、干扰和控制敌方频率无线网络,播放广播、电视信息;
相关资料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通过百度搜索
相关参考来源如下:
是怎样保证空中众多飞机不相撞的飞机不会相撞是因为有空中交警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就是空中交通管制员,他们通过雷达和无线电指挥天上的飞机按航线飞行。天上和地面一样有许多条路,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指挥,飞机才安全的行驶在天空
楼主可以参考百度百科里的空中交通管制
概况
在浩瀚无垠的天空,飞机似乎可以不受约束地随意飞行。其实不然。如同车辆在地面行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要接受警察和红绿灯的指挥一样,飞机在天上飞行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也要受到专门机构的指挥与调度,这就是空中交通管制(Air Traffic Control)。
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保证飞行安全和有秩序飞行。
适应飞行安全需求和航空运输发展、解决空间飞机大增需要,也称航空管理和空中管制。
在飞行航线的空域划分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飞行情报管理区、进近管理区、塔台管理区、等待空域管理区等,并按管理区不同使用不同的雷达设备。
在管理空域内进行间隔划分,飞机间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间隔构成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
由导航设备、雷达系统、二次雷达、通信设备、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完成监视、识别、导引覆盖区域内的飞机。
【任务】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每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空中交通管理法规,健全的管制机构和相应的设备和设施。除了保障空中交通安全以外,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还担负着协调各部门对空域的使用、为国土防空系统提供空口目标识别情报、预报外来航空器入侵和本国飞机擅自飞入禁区或非法飞越国界等多项任务。
保证一切飞机的飞行活动随时受地面指挥调度的管理,严格按计划(高度和航线)飞行;
有效利用空间,保证空中交通有秩序进行;
保证准确与安全的导航勤务,防止飞机在空中相撞或与地面障碍物相撞;
提供有助于保障飞行安全的有效信息和情报,识别进入航管区域飞机的有关数据和代号,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必要时提供有关迷航、遇险飞机的情报
【分类】
空中交通管制可分为空军确保飞行安全大讨论 :一般空中交通管制,适用于整个国土上空;特别空中交通管制,适合于边境地区、通过国界的空中走廊和某些特殊地区上空;临时空中交通管制,适合于演习、飞行检阅和航天器发射场区上空;地方空中交通管制,适合于某些地方航线和经过该地区航线的管制。为了维持飞行秩序,保证飞行安全,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要划定航线、规定各类飞机在空中相撞或与地面障碍物(如山头、高层建筑物等)相撞等事故发生。飞机从起飞到降落,一直处在空中交通管制之下,严格按预定时间、 航线、高度、速度飞行,受机场空域管制中心、沿途航路管制中心和终点机场空域管制中心的指挥与调度。
【实现条件】
空中交通管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好此任务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本国国情和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航空法规、程序和方法;
②要明确划分空域,规定管制和非管制空域,有一套完善的航路、 航线网;
③要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
④要有一套现代化的空中交通管制设备,包括通信设备(地空/空地通信和卫星通信),近程、远程和进场着陆导航设备,覆盖整个空域的雷达监视设备,这些设备都由计算机联网,实施高度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
⑤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以保证空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⑥要建立空中交通管制科研机构,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空中交通流量的需要。
空中交通管制就是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相撞,维持空中的交通秩序,保证有一个快速高效的空中交通流量.执行这项任务的人就是空中交通管制员(ATC,AirTrafficController)用一句俗话讲,就是“空中交警”.
【空中交通管制包含哪几部分】
空中交通管制包含区域管制、进近管制、塔台管制和空中交通报告服务四部分。区域管制又包含高空区域管制和中低空区域管制,在有些地区这两项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在空中交通流量较小的地区,进近管制和塔台管制是合二为一的。
【中国空中交通管制的现状】
(一) 空管体制。就全国来说,实行"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体制。即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空军负责实施全国的飞行管制,军用飞机由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实施指挥,民用飞行和外航飞行由民航实施指挥。由于这一体制存在某种局限性,目前正在着手改革。就民航内部来说,空管系统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即各级空管部门分别隶属于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省(市、区)局以及航站。总局空管局对民航空管系统实行业务领导,其余工作包括人事、财务、行政管理及基本建设等均由各地区管理局、省(市、区)局以及航站负责。
(二) 空域管理。全国划设飞行情报区9个,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兰州、沈阳、昆明、乌鲁木齐以及台北飞行情报区。大陆上空划设高空管制区28个,其中东北地区4个,华北地区3个,华东地区6个,中南地区8个,西南地区4个,西北地区2个,新疆地区1个;中低空管制区37个;绝大多数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均设置了塔台管制区域。
(三) 空管设施。经过不断的建设,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通信、导航、情报、气象保障系统。通信保障方面,在全国绝大多数民用机场配置了卫星语音地面站和卫星数据地面站,每个管制单位装备了2套以上的甚高频对空通信台,部分对空通信薄弱地区配备了甚高频转播台,在我国东部地区实现了7000米以上甚高频对空通信的覆盖。导航保障方面,绝大多数民用机场配备了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和测距仪,大部分高空、中低空管制区配备了二次或一、二次雷达,在我国东部地区基本达到7000米以上雷达覆盖。航行情报保障方面,正在建设航行情报自动化系统,航行通告及航行资料制作技术有了明显改进。气象保障方面,各机场配备了气象观测、预报设备,部分机场配备了气象雷达、自动观测系统、气象卫星云图接收设备,为航班飞行及时提供了所需的气象资料。
(四) 人员素质。民航空管系统现有管制、航行情报、通信、导航、气象等人员约12000人,其中管制人员约3000人。部分人员受过高等培育,其余人员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特别是管制员培训,各级一直比较重视,有专门培训管制员的高等院校,有较为完整的管制员训练大纲,有良好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有严格的管制员考核制度。管制员的训练拟分三步进行,即养成训练、资格训练和提高训练。养成训练主要有中国民航学院、民航飞行学院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每年毕业200人左右。资格训练、提高训练由各级空管部门组织,通过跟班见习、执照考核、送国外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一个管制学员通常经过1-2年时间的培养,才能正式担负管制岗位的值班。
(五) 管制方式。目前,尽管大部分管制区配备了二次或一、二次雷达,但管制方式还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除北京终端区、深圳进近管制区实行了雷达管制以外,绝大多数单位仍采用程序管制,或者雷达监视条件下缩小间隔的程序管制。
【中国空中交通管制的前景展望】
一) 要下大力理顺空管体制。我国现行的空管体制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民航事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形成的。在民用航空器急剧增加、飞行量迅速增大的今天,仍延续过去的空管体制显然已不适应。199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确定了我国空管体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空管体制改革分三步实施的目标。第一步将北京-广州-深圳航路交由民航管制指挥试点,这一步已于1994年4月1日开始执行。第二步将全国的航路交由民航管制指挥,形成在国家空管委的统一领导下,民航和军航分别对航路内外提供管制服务的空管体制,实现"一个空域内一家管制指挥"。1996年6月30日完成了北京-上海、上海-广州航路交由民航管制指挥,这标志着空管体制改革第二步正式启动。第三步,从长远看,我国空管体制应仿效世界上先进国家的作法,采用国家统一管制的模式。这样的改革思路和做法无疑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要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实现第二、三步改革目标。就民航内部来说,空管体制并未理顺,目前分级管理的方式,不利于形成集中统一的管制指挥,不利于系统配套进行空管设施建设。应当参照国际上的通用做法,研究建立统一管理、集中指挥的空管体制。
(二) 积极推进空域管理改革。目前我国空域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丞待加以改进。空域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应该确保其安全、有序、高效率的使用。一是军民航管制区域应尽可能一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军民航管制区是完全一致的,而我国管制区划分,民航与行政管理区、军航与部队建制范围相挂钩,这样人为造成了管制区划分不一致的矛盾。应从国家空域资源的整体考虑,科学、统一地划分管制区,达到军民航管制区尽可能的一致,这是提高空域利用率,利于军民航相互协调的有效办法。二是进一步改革飞行高度层。在国家空管委的领导下,我国航路航线的飞行高度层配备方法已完成了第一步改革,即飞行高度6000米(含)以下飞行高度层配备方法与国际标准相一致;6000米(不含)至12000米(含)飞行高度层由1000米缩小至600米。下一步改革,将按照国际标准,飞行高度9000米(含)以下飞行高度层采用300米;9000米(不含)至12000米(含)飞行高度层采用600米。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航路(航线)的空中流量。三是合理改造航路(航线)结构。我国航路(航线)结构,是随着民用航空运输的需要逐步发展形成的,其走向受到军用机场训练空域的限制,转弯较多,航班飞行不够经济。近些年,对北京、广州、上海等繁忙地区的进离场航线进行了调优化,收到了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修改航路(航线)要着眼于国家的经济效益,实行整体规划,使城市间的航程尽可能缩短。此外,在空域管理上要灵活,在军用机场训练空域没有活动时,应允许民用飞机使用,以提高空域的利用率。
(三)不断改善空管基础设施。首先要加强航路管制中心的建设,重点抓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管制中心的建设。认真吸取先进国家建设大型管制中心的经验教训,坚决摒弃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错误做法,采用统一的系统结构、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设备型号、统一的建设模式,为未来全系统的联网打好基础。二是继续抓好雷达覆盖和联网建设,在"八五"建设的基础上,在哈尔滨-沈阳-西安-成都-昆明一线以东地区主要航路上增设部分二次雷达,用于弥补盲区,重要地区及重点机场达到多重覆盖。同时以管制中心为单位,将相关雷达实行联网,进而为全系统的雷达信息联网和实行雷达管制创造条件。三是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改善现有长途专线线路,建设光缆等地面通信线路,开通使用C波段卫星专用通信网,将现有卫星地面站扩容,新建KU波段卫星网,从而使民航管制移交、信息传递建立在迅速、可靠的通信基础上。四是着手建设飞行流量管理系统,建立一个主控中心,若干个分控中心,主控中心设在民航总局空管局,分控中心分别设在各航路管制中心。用于对全国民航班机飞行实施有效的前期管理,及时疏导部分航路、部分时段空中交通拥挤的状况,使空中航班始终处于有序、适量的状态。
(四) 有计划地发展新航行系统。空管系统发展新航行系统是一项重大变革,新航行系统方案已获得国际民航组织第十届航行会议批准,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对新航行系统有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准备。美国、俄罗斯分别发射了GPS、GLONASS全球卫星系统,为新航行系统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可能。我国空管系统发展新航行系统拟分三步进行,首先在2000年以前,主要进行新航行系统的试验,在我国西部地区筹建新航行系统航路,提供试验性服务,用于积累经验;其次在2010年前,制订并完善新航行系统标准和运行法规,完成现有飞机的改造,逐步建设新航行系统各子系统,与现行系统并存运行,并作为现行系统的辅助设施。再次,在2010年以后,全面发展推广新航行系统,对现行系统进行根本性的改造,逐步与国际接轨。为航空部门与企业所企盼的捷径飞行、自由飞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