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首先,你应该仔细看清楚合同,一般合同中约定有层高2.9m;
其次你需要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了解两个概念.
层高,指本楼层板面至上一楼层板面之间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的距离.
净高,指本楼层板面至上一楼层板底(或梁底)之间的距离,并且应扣除板面找平层和板底(或梁底)粉刷层的厚度.
最后,将你量出的尺寸加上板厚(或梁高),再加上找平层和粉刷层,就可以得到接近于层高2.9m的数据,(板厚,梁高,找平层和粉刷层厚度图纸上都有标注),你可以向开发商要求提供以上数据,如果开发商拒绝提供,你也可以向房屋质量监督站询问.
如果你计算出的实际层高和合同层高相差比较大,超出了允许的范围(你可以向房屋质量监督站询问),你可以向开发商提出索赔,如果开发商拒绝的话,你再向人民法院起诉.
新房验房时发现房屋的高度不够怎么办手续有哪些一、查看资料1、房屋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的《住宅质量保证书》(盖章原件可带走)2、《住宅使用说明书》(盖章原件可带走)3、《竣工验收备案表》(盖章原件)4、面积实测表/测绘单位实测面积明细(可为复印件但要有章)5、管线分布竣工图(水、强电、弱电、结构)/工程竣工图纸或设计单位施工图(可带走)6、《建筑工程质量认定书》7、《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合格证》8、签字时注明“楼房状况未明”二、楼房结构1、检查房屋有无裂缝。(1)查看房屋主卧及客厅靠近露台的地面和顶上有无裂缝。与房间横梁平行的裂缝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修补后不会妨碍使用。若裂缝与墙角呈45度斜角或与横梁垂直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说明该房屋沉降严重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存在结构性质量问题。(2)露台处的两侧墙面是否有裂缝,若有亦属严重质量问题。房屋的结构问题常出现在阳台,万一发现房间与阳台的连接处有裂缝,很有可能是阳台断裂的先兆。(3)承重墙是否有裂缝,若裂缝贯穿整个墙面且穿到背后,存在危险隐患。(4)墙身、墙角接位、顶棚有无裂痕2、检查空鼓。(1)检查地面有无空壳开裂情况。敲所有的地面,特别是贴脚线一圈。轻敲各面若听到空响的声音,就是各面层与墙(地)面接触有缝隙,需要返工;若听到沉闷的碰击声,则表明它们接触良好。(2)检查墙身、顶棚楼板是否有隆起或凹陷的地方,用木棍敲一下有无空声。3、检查倾斜与水平。(1)在房顶上用细绳栓上一重物,贴墙放下至墙脚,从四周检查其倾斜程度。(2)目测大致地平。(3)检查墙体平整度。墙身、顶棚楼板有无特别倾斜,是否弯曲、起浪。4、测量房间的层高。建筑层高为2.8米,实际高度不能低于2.6米,层高3米的实际高度不能低于2.75米,住宅层高不能低于2.8米。
房屋质量问题哪个部门管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应首先与开发商协商解决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如果协商不能解决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业主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建委等部门投诉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在发现房屋质量问题以后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要注意保留证据。保管好合同、材料清单、付款发票等书面凭证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造成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的损失情况等,可请质量监督部门对原因和损失数额做出鉴定,作为支持赔偿的证据。
商品房层高不符如何索赔?根据《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如果没有达到约定的高度,即使符合国家标准也属于违约行为,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赔偿金如何计算: 按层高缩水比例赔偿。具体计算公式:赔偿额=层高缩水比例×房价款。 按体积缩水比例赔偿。具体计算公式:赔偿额=体积缩水比例×房价款。
扩展资料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的通知:
3.6 层高和室内净高
3.6.1 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0m。
3.6.2 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3.6.3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
3.6.4 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
3.6.5 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得低于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
房屋出现质量问题该哪个部门管规划设计问题的主管部门是市规委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如日照、楼间距、户型、构件与现行技术规范严重不符等问题住房层高不够向哪个部门反映 ,都可以找市规委法治处等部门协调。
工程质量的主管部门是市建委、质量监督站,诸如层高、漏水、渗水、裂缝、劣质管材等与工程相关的问题,都应向此两部门投诉。
物业管理及收费的问题是由市区房地产局住宅小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
另外虚假广告引发的问题,应由广告行业的主管部门市区工商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