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湘江流域规划中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干流分四级开发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即水源坝、剑阁、角口、黄鱼塘4个梯级电站。角口电站水库坝高52.5米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总库容54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920万立方米,装机3台,总装机容量1.89万千瓦。于1990年动工,一期装机2台,装机容量1.26万千瓦,于1997年完工。水利工程建成新站-南北一带的山塘、水库群及南白电灌网;建成的中型水库有后水河水库、湄江水库;小(一)型水库有洛安江水库、永乐水库、万里水库、三坝水库等;建成的城镇供水水库有北郊水库、北关水库、红岩水库、南郊水库等;干流中游建有一批高扬程水轮泵站和小水电站。全流域总有效灌溉面积56.48万亩。另外,在建的防洪工程有海龙水库(中型水库,兼供水)及遵义市城区湘江治理工程。 南郊水库,位于洛江中下游老龙塘出口约80米处,由遵义市供排水公司(原遵义自来水公司)建设管理。水库于1990年底兴建,为南郊水厂与遵义火电厂的供水水源。水库设计为一中型水库,总库容2158万立方米。大坝为浆砌石双曲拱坝,最大坝高39.7米。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正常蓄水位842.5米。相应库容为260万立方米,最大坝高28米,年供水量为800万立方米。
北郊水库,位于喇叭河下游石菊塘处,由1969年建成的4跨连拱坝加高而成,1982年建成小(一)型规模,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17.2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841.25米,相应库容124.5万立方米,为北郊水厂的供水水源。年供水量为1926万立方米。
红岩水库,位于湘江支流洛江河中游距巷口场200米处。水库原设计为中型水库,主要负担城市供水任务,1958年曾动工于红岩坝址,因地质问题,1959年改移巷口场坝址兴建,原设计最大坝高42.5米,库容5420万立方米,因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建。1976年,水库以缩小农灌规模重新进行设计,于1978年动工,1979年又因国家调整计划而停建,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遵义市缺水日趋严重而决定续建,1991年由遵义地区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设计,1992年正式施工,正常蓄水位以不淹上游四衙坝成片耕地为准,定为887米,相应库容510万立方米,总库容890万立方米,为小(一)型水库,主要功能为供水兼灌溉,大坝为浆砌石拱型重力坝,最大坝高26.3米,年供水量为1800万立方米。 遵义城区防洪工程
1957年、1969年在喇叭河上分别修建马老岩水库、北郊水库,1990年、1992年在洛江河分别建南郊水库、红岩水库,1956年建黑塘子水库,5座水库总库容3190.9万立方米,对遵义市防洪起到了滞洪作用。1974年为了增大湘江河道下泄流量,进行了拓宽河道并沿江修筑护岸。1982年对湘江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工程包括清理河道、修筑砌石护岸、建截流排污沟、修建两岸公路等,河段砌石护岸平均高度7米,总长11公里,河面平均宽度约50米,两岸河段建万里桥、添秀桥等9座桥梁。为维持城区河道有一定水面,美化城区环境,沿江建5座拦河坝。通过治理,排洪能力可达到20年一遇。1995年9月,遵义市政府委托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遵义市防洪进行规划,采用“上蓄、中疏、下排”方案,1998年2月起实施了新的湘江治理工程,包括城区河道整治和建设海龙水库。海龙水库和湘江治理工程完工后,遵义市湘江沿岸的防洪标准将提高到100年一遇的水平。
海龙水库
海龙水库,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西北面海龙镇境内,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同时兼有为城区供水的中型水库。大坝枢纽工程按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设计,总库容296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280万立方米。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为防洪工程,二期工程为供水工程,海龙水库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2814万元。海龙水库一期工程于1999年1月动工,至2002年4月全面完工,2003年9月工程已正式通过蓄水阶段性验收并投入运行,完成工程总投资11004万元。二期供水工程于2004年12月全部完成,完成工程总投资5174万元。海龙水库工程与遵义市城区提防工程及其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他工程措施一起,构成能防御一百年一遇洪水能力的遵义市城区防洪工程体系,保护城市面积23.8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减少经济损失1588万元,工程全面建成运行后,日供水能力可达9.8万吨/日,对遵义市中心城区的渡汛安全及缓解供水紧张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 后水河水库,原名共青湖水库,位于绥阳县蒲场镇,在绥阳县城西28公里处,处乌江二级支流(湘江支流)后水河的上游。坝址以上流域面积92平方公里。挡水建筑物为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42.5米,采取坝顶开敞式溢流。总库容159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540万立方米。渠道总长161公里,其中总干渠长10.26公里,南、北、中干渠长78.56公里。渠系主要建筑物有倒虹管23座长12851米,隧洞11座长3399.1米,渡槽13座长1142.1米。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0547亩,有效灌溉面积49600亩。左岸坝后设有2台发电机,总装机容量400千瓦。1958年开工建设,1974年3月大坝完工,并开始蓄水受益。后经1976后1997年两次配套改造,灌溉效益达到51349亩,续建配套新增19249亩,改善7899亩。
湄江水库,原名凉风洞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工程,位于湄潭县城东北湄江上游,距县城35公里,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挡水建筑物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33.3米,总库容21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80万立方米。渠道总长262.65公里,其中总干渠2.5公里,东干渠37.5公里,西干渠40公里,支渠总长182.65公里。设计灌溉面积5.7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85万亩。工程除灌溉外,坝后还装有3台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75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50万千瓦小时。1958年3月10日开始动工,1959年12月大坝基本建成。1960年5月完成西干渠的87%,水库开始蓄水,1965年建成竣工验收。1966年冬到1967年春和1976年冬到1977年春两次加高大坝,始达设计坝高。到1998年,电站装机容量达750千瓦。
镇宁景点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黄果树的核心景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享有“中国第一瀑布”的美誉,是除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之外的第三大瀑布,也是中国首批5A景区。
黄果树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观看的瀑布。它以壮丽的瀑布和飞瀑闻名中外。它非常壮观。
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侵蚀裂缝瀑布。以它为核心,有雄、奇、险、美的18个不同风格的瀑布。1999年,它被吉尼斯世界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2.黄果树
黄果树风景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以黄果树瀑布景区为中心,下设天星桥景区、陡坡塘景区、滴水潭瀑布景区等几个景区。
黄果树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壮观的瀑布。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六个方向观看的瀑布:上、下、前、后、左、右。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的瀑布,天然贯穿,洞内外都能听到、看到、摸到。不断变化的景观是必须的。
在瀑布的上下游,黄果树瀑布群由18个风格各异的壮丽瀑布组成,包括落差高达410米的滴水滩瀑布、宽110米的陡塘瀑布、滩面350米的螺蛳滩瀑布和造型优美的银莲落塘瀑布。是天然的“瀑布博物馆”。
3.格图河
和歌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总面积70平方公里。它集喀斯特、山、水、洞、石、林之精华,融雄、奇、险、峻、幽、古于一体,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是不可多得的喀斯特自然公园。这里不仅有世界上最美的喀斯特地貌,还有无与伦比的大桥墩。独特的风景——燕宫,还有古老的民族文化风景悬棺和洞葬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这里有巨大、幽深、雄伟的妙殿,世界第二窟殿,宏伟的星空峡谷。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古河道遗迹——盲谷,中国最深的竖井——田童洞,地球上最窑洞的部落——窑洞苗寨。还有鲜艳多彩的鹰燕,众多的珍奇动植物,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
4.神龙洞
神龙洞位于黄果树至黄贵公路600米处,黄果树瀑布上游3公里处。它是黄果树洞穴群中最典型、最奇特、最具观赏性的洞穴。
黄果树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洞穴群,黄果树瀑布是由这个洞穴群中的一个崩塌的洞穴形成的世界奇观。神龙洞是这个洞穴群的核心。
内殿相连,洞穴纵横交错,各种洞穴景观层出不穷。洞穴分为上、中、下三层。地下河与黄果树大神龙洞景区瀑布相连。洞内有十多万个钟乳石,可容纳十余人拥抱,小如绣花针。
5.天龙屯堡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喀斯特山区深处,有天台山和龙岩山,距贵阳72公里。地处西部云南咽喉,是元代著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名为“番龙驿”。明初,朱元璋迁至北镇南部,驻扎大量士兵,士兵来自江浙一带的汉族。本世纪初,他们被当地儒生改名为“天龙屯堡”。
屯堡人是明屯军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在明初南下贵州,响应朝燕“开荒守边”的号召。今天的屯堡人还穿着明朝的长衣长袖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还在跳明朝的军傩(地方戏);还在祖先“划界跑马”的荣耀中沉睡。
6.龙宫
龙宫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南郊,毗邻黄果树风景区,距省会贵阳116公里。
龙宫分为四个景点:中心,玄堂,油菜花湖和仙人箐。这里有全国最长、最美的水洞,喀斯特景观类型多样,被游客誉为“大自然的伟大奇迹”。
龙宫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暗河溶洞著称,集旱洞、峡谷、瀑布、峰林等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龙宫的中心景点方圆方圆10平方公里内,有90多个洞穴星罗棋布。
贵州龙宫中心区由卧龙湖、迎宾洞、龙门瀑布、龙潭天池等景点组成,就像神话中龙王居住的水晶宫。
7.陡坡塘瀑布
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宽105米,高21米。它是黄果树瀑布中最宽的瀑布。陡坡塘瀑布的顶部是一个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巨大熔池,瀑布形成于一条长100多米的钙化沙滩大坝上。陡坡塘瀑布还有一个特殊现象:每次洪水来临之前,瀑布都会发出轰鸣声,所以又叫“吼瀑”。
8.夜郎洞
夜郎洞景区是贵州省新开发的景区。据说夜郎洞曾在此居住,因此得名。夜郎洞位于贵州省镇宁县,距黄青公路15公里,距320国道17公里。与黄果树景区、石头寨景区紧密相连。它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喀斯特洞穴群景区,也是水旱结合的洞穴。景区内有夜郎洞、石花洞、风子洞、响水洞等由大大小小的洞穴组成的神奇洞穴群,也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如天坑、岩峰崖等。景点很多,水旱洞天的景色也不一样。是喀斯特地貌中特殊的洞穴群景区。
9.赤壁天书
赤壁天书,原名“红岩碑”,是隐藏在贵州省安顺市的一处神秘景观。它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以东约15公里,孙嘉山的中部。清道光《永宁县志》载:“孙家山为红岩背后之山,崔伟百丈...据说武侯在这里南下孙家山”。又名“红岩山”。与关索岭对峙,靠近云贵公路。从公路到红岩前面大约半公里。数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和先贤的不懈探索,山石上那些看似文字的奇特符号,蕴含着无限的奇异和跨越时空的非凡意义,引起了国内外历史学家的特别关注。
10.天星桥
天星景区是一个新开发的景区,特色鲜明。位于黄果树瀑布下游六公里处,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已开发游览面积4.5平方公里。如果说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天星桥地区则精致美丽。“风刀水剑镌刻千面盆景,根笔藤墨绘千古画”的对联概括了天星桥景区的魅力。分为三个相连的区域,包括自然盆景区、天星洞区和水石林区。这里石笋茂密,植被茂盛,水达京城,山、水、林、洞融为一体。
是水景区的灵魂。这里充沛的流水让景区充满灵气。
安顺市犹大名特色小吃
1.罂粟糖
波波糖,又名波波饼。味甘,易化,故又称“洛口酥”。是我奶奶给我孙子做的点心,当时在农村叫婆婆糖。
2.打破脆袋。
酥脆的包,饱满洁白,微张的嘴,满满的香味。吃到嘴里油而不腻,软而脆,满嘴都是香味,给人一种不嚼即化的感觉。
3、诱饵块
鱼饵块是一种米制品,通常以块或饼的形式出售。可以烧、煮、炸、卤、蒸、炸。可以在高档餐厅吃,也可以在路边摊吃。
4.荞麦果冻
荞麦粉,麻辣清香爽口,生津解暑,清凉降火,是贵州居民消暑必备的小吃。中国贵州省安顺地区和毕节地区的荞麦最具特色。
5.炒糯米粥
炒糯米粥,这种小吃的做法是先将米粉搅拌成糊状放入碗中,然后从滚油中捞起炒得黄脆的豆瓣酱放入,再舀一勺贵州特产“银子”,浇上一勺滚油。小吃油而不腻,内脆外软,非常好吃。
6.水晶果冻
水晶果冻,柔软清爽,是夏日居家必备产品。
7.九洲鸡辣椒
辣椒和辣椒,九洲鸡,最初是明太祖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时军队带的食物。它们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黔中安顺屯堡人各种宴席中的上乘佳肴。是居家、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佳品。
8.贞丰糯米
糯米丰富,肉酥脆有米香味,油而不腻,色泽艳丽,味浓爽口,是一种独特的传统食品。
9.包在安顺
安顺包子卷:安顺包子卷是贵州安顺著名的小吃。起源于90年代,现在店铺已经遍布安顺。
10、夺粉
“多多粉”是一种贵州安顺小吃,类似于火锅,但与火锅完全不同。店家准备的一锅汤端上来后,就可以点菜了。火腿肠是必不可少的配菜,此外还有蛋饺、鱼丸、粉条、藕片、两耙、冻魔芋等。加入一种新鲜的蔬菜,你就可以享受一顿美味的饭菜。
贵州旅游注意事项
1、贵州早晚温差大,记得带薄长袖;
2.一定要带凉鞋。如果你的自控能力不是太好,我相信你是禁不住贵州水的诱惑的。
3.带上雨具。贵州虽然是典型的“夜间多雨,白天多晴”的气候,但不是固定的规律;另外,去黄果树瀑布穿越水帘洞,雨衣是必备工具,不然就等着变成落汤鸡吧。
4.来之前最好在网上订好酒店,因为现在去贵州旅游的人很多。虽然新建了许多酒店,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5.遵义方向的路线最好不要选,因为现在贵遵公路正在改扩建,堵车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但是可以选择坐火车去;
6.黔东南州是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最佳选择,但最好是时间充裕的地方去,因为如果不深入,就只知道皮毛,没有太大意义。当然,黔东南的山川也很有名;
7.贵州汇集了除冰川喀斯特和沙漠喀斯特以外的所有喀斯特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的中心区是安顺,也就是黄果树瀑布-天星桥-龙宫线;
8.有“黄山归来不看山,织金洞归来不看洞”之称的织金洞,也是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好选择;贵州美丽的地方太多了。马陵河峡谷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伤疤,也很值得一看。
遵义市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了加强本市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遵义市红岩水库提升扩建 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与管理。
本条例所称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划定范围的南郊水库、北郊水库、红岩水库、海龙水库、中桥水库、水泊渡水库及其干流和主要支流汇水面积内的地表水域和陆域。
省人民政府批复调整确认的市辖区其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备用水源,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确保安全、信息公开的原则。第四条 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市人民政府对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环境质量和饮用水安全负总责。第五条 市辖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具体负责。
市新区管理机构对本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负责,根据授权或者委托做好本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具体工作。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所涉及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当落实属地保护责任,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依法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相关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相关工作。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上游相关区域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障进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水质达到规定标准。第六条 市和市辖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领导,将饮用水水源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投入,促进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第七条 市和市辖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对政府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范围和对象,确定补偿标准,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促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其他区域的协调发展。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生态保护,支持社会捐赠资金投入污染治理、生态补偿和环境修复。第九条 市和市辖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搬迁和与供水无关的建(构)筑物的拆除以及相关流域、区域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等。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等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按照市场机制参与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第十条 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水行政、教育等相关部门、新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公众参与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义务,对污染饮用水水源、破坏饮用水水环境及其保护设施的行为,有权进行劝阻和举报。有权处理的单位应当及时查处,情况属实的对举报人予以奖励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实行保密。
对在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给予表彰。第二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第十二条 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以保护区内的水质能满足相应标准为原则,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准保护区。具体保护范围以省人民政府批复并向社会公布的为准。第十三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编制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
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及相关流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及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需要,有计划地实施一级保护区居民搬迁,控制二级保护区人口规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推进饮用水水源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