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一方未全面履行合同等违约行为导致守约方所丧失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的财产性损失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即在合同履行前并不为当事人所拥有的,而为当事人所期望在合同全面履行以后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权利。通常情况下只要构成违约行为即可能导致对方可得利益的损失。常见的可得利益损失有以下几种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1.生产利润损失。这类损失多与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买卖合同有关。在这类合同中,买方所买的设备或原材料是用于生产的,如果卖方不交货、所交付的设备或原材料不合格或迟延交付,必然会耽搁买方的生产,给买方造成生产利润损失。2.经营利润损失。这类损失多与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合同以及提供服务或劳务的合同有关。3.转售利润损失。在买卖合同中,卖方违约不交货,导致买方无法将该批货物转售于其已签约的下家买主,则其转售利润损失一般来说就是转售合同价款与原合同价款的差额,再扣除必要的转售成本。法律依据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合同违约赔偿损失的范围如何确定赔偿损失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的范围可由法律直接规定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或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和当事人没有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应按完全赔偿原则,赔偿全部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如下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
1、第一百一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第一百一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扩展资料
违约损害赔偿金额具体包括实际利益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具体如下:
一、实际利益损失比较直观,相对容易计算,具体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1、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条款,但是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如果合同中,也没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以凭借相关的款项单据,书面证据来佐证,达成双方协商一致。
3、如果双方就实际损失金额,不能达成协商一致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审查后进行判决。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在计算预期利益损失时,应把握三点:
1、时间点:以合同订立的时间作为计算预期利益的时间点;
2、损失的最高额,以在合同履行前提下可以预见的期待利益为上限;
3、预期利益,应是在合同中当事人有明确的约定或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的,或是违约方预见到的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是合同违约方或加害人应承担的损失后果。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如何理解合同纠纷中的实际损失和预期利益损失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实际损失、预期利益损失概念如下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 1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直接损失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2可得利益损失和实际损失 ,间接损失就是可得利益的丧失,即应当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权行为的侵害而没有得到,包括人身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和财物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 3,实际损失:实际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损失。 4,预期利益损失,指缔约时可以预见到的履行利益所产生的损失,又称可得利益或间接损失。 违约责任中补偿性法定赔偿金由实际损失和预期利益的损失构成。 预期利益损失是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合理预见的利益所发生的损失,但并不必须是必定发生的利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