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在线问法 时间: 2023.03.12
318
第十二条 供水单位在进行供水管网建设、改造时,应当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统一建设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供水设施,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城乡规划和国家、省有关规定建设消防站,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装备和训练设施,第八条 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依据消防规划,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装备器材配备列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有关的公共消防供水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竣工后,市政公用设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综合验收。
河北省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消防设施管理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提高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河北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消防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适用于本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消防设施包括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

公共消防设施包括:

(一)消防队(站)、消防趸船、消防直升飞机停机场(坪)、消防训练及战勤保障设施;

(二)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消防水池、消防取水码头、消防供水管网及其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他消防取水装置;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安全疏散通道、防火间距、消防安全标志、户外消防安全宣传设施;

(四)火警信号传输线路、户外通信机站及配套设施;

(五)其他防火、灭火、抢险救援装备、设施和器材。

建筑消防设施包括:

(一)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二)防烟排烟系统;

(三)消防通信及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四)消防供电、配电系统和电气防火防爆设施;

(五)灭火器和消防给水系统;

(六)防火门和活动式防火分隔设施;

(七)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及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疏散门、消防电梯。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负责本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消防设施的监督管理。第二章 公共消防设施管理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城乡规划编制、修订消防规划。消防规划必须包括详尽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第七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保证公共消防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第八条 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依据消防规划,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装备器材配备列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在审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时,应当审查有关公共消防设施的投资计划。第九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预留用地,由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第十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安排年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计划时,应当依据消防规划将公共消防设施纳入建设、改造计划,统筹实施。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城乡规划和国家、省有关规定建设消防站,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装备和训练设施。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建设消防调度指挥中心。第十二条 供水单位在进行供水管网建设、改造时,应当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统一建设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供水设施。供水管网不能满足消防用水要求的,应当进行改造或者修建消防水池等储水设施。

规划区内有江河、湖泊和水塘等天然水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修建通向天然水源的消防车通道和取水设施。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为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供水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有关的公共消防供水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竣工后,市政公用设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综合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四条 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明确内部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维护管理工作,为公共消防设施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其完好有效。

供水单位根据实际配备专兼职检修人员,负责市政消火栓的安装、维修和保养。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定期对公共消防设施进行测试,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排除。第十五条 城市街区道路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建设,保证道路宽度、间距、转弯半径、净空高度、承载力及回车场等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道路栏杆等障碍物的道路,应当预留消防车通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车通道、消防车工作场地。

室外集贸市场管理单位应当确保消防车通道不被占用。

重庆市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法律分析:《重庆市消防设施管理规定》已经2021年12月21日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第17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

变化1

区分公共消防设施、建筑消防设施 实施分类管理

《规定》按消防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要求以及工作实践,根据建设、管理和监督主体不同,将消防设施区分为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

分类明确监督管理主体和责任义务,同时,结合实际,将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避难层、直升机停机坪等与灭火救援、人员疏散密切相关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的建筑设施,纳入消防设施一并管理,填补管理空白。

变化2

明确公共消防设施规划建设的制度保障

《规定》对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要求,与城乡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在用地规划保障、组织建设实施等方面做出具体制度安排,从源头上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

变化3

细化建筑消防设施的责任规定

《规定》提出,做好与物业管理、房屋维修资金管理等法规规章的衔接。

明确建筑消防设施建设、设计、施工、日常管理各方责任,明确维护保养、改造修缮等工作要求和经费保障,明确应急维修程序的适用情形,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将消防设施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活动。

法律依据:《重庆市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了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加强消防设施管理,增强抗御火灾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重庆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消防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维护、监督等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消防设施包括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

公共消防设施,是指保障城乡公共消防安全服务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站、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训练培训基地、后勤保障基地、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以及其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他公益性防火、灭火设施。

建筑消防设施,是指附设在建筑内外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人员疏散的建筑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直升机停机坪、避难层(间)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贵州省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消防设施管理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贵州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的消防设施建设、维护、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消防设施包括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

公共消防设施,是指保障城乡公共消防安全服务的消防站、消防指挥中心、消防训练基地、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公益性基础设施。

建筑消防设施,是指附设在建筑内外的消防供电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和排烟设施、防火分隔设施、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等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人员疏散的设施、设备。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消防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交通运输、城市管理、质量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行业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进行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具体负责辖区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第五条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等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产业集聚区)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做好消防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第六条 建设单位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规划建设配套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建设、维护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公安派出所按照有关规定对建筑消防设施建设、维护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消防设施管理上的应用,积极搭建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管理平台,对消防设施运行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第九条 铁路、港口、航运、机场、军事设施的主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第二章 公共消防设施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与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和建设,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应当编制消防专项规划,其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他乡镇和村寨、风景名胜区应当编制消防规划专篇,产业集聚区应当有消防专项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应当明确公共消防设施的配置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按规定明确消防站、消防指挥中心、消防训练基地的用地面积和用地控制界线。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有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规划设计,确保建筑布局符合规划和技术标准。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站、消防指挥中心、消防训练基地用地规划作为强制性内容纳入黄线管理范围,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确定调整或重建位置,并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年度建设、改造计划,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实施。

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第十三条 在既有城镇消防站辖区面积之外的下列区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装备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

(一)全国重点镇、历史文化名镇、建成区面积超过2平方公里或者建成区内常住人口超过2万人的乡镇;

(二)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经济发达,人口较为集中以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保护价值的乡镇。

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建立专职消防队,并与生产经营规模、火灾危险性相适应。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

鼓励人口集中、房屋密集、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村寨建立专职消防队,负责消防宣传、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第十四条 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或者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商贸城、物流城、大学城等应当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小型消防站,配备消防装备。

西安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管理,保障建筑消防设施正常运行,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陕西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消防设施的配置、维修、保养、检测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筑消防设施,是指按照消防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应当配置消防设施的建(构)筑物,其配置的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人员疏散的设施、设备,包括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二)自动灭火系统;

(三)消火栓系统;

(四)防烟排烟系统;

(五)消防供水设施;

(六)消防通讯及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七)消防供电、配电系统和电气防火防爆设施;

(八)防火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挡烟垂壁、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

(九)灭火器;

(十)火灾应急照明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疏散楼梯、疏散通道、疏散门、消防电梯等安全疏散设施;

(十一)消防法律、法规或者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其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他建筑消防设施。第四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加大建筑消防设施的公共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开展建筑消防设施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第五条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消防救援机构和公安派出所按照分工具体负责实施。法律、法规对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住建、市场监管、民政、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相关工作。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建筑消防设施的义务,对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建筑消防设施等违法行为有举报的权利。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配置建筑消防设施。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当按照标准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或者简易喷淋;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寄宿制学校等的寝室、宿舍,应当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但已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除外。

鼓励居民住宅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配备自救逃生的消防设施、设备。第八条 火灾高危单位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配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当与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联网,并确保正常运行。

鼓励其他单位与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联网。第九条 建(构)筑物的产权人是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人,负责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检测,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建(构)筑物的产权人和使用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建筑消防设施的责任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由产权人承担管理责任。第十条 同一建(构)筑物有两个以上产权人、使用人的,产权人、使用人应当确定建筑消防设施的责任人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称统一管理单位)负责建筑消防设施的统一管理。

建筑消防设施的责任人和统一管理单位确定之前,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责任由全体产权人、使用人按照相关规定承担。建(构)筑物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支持、协助和指导。第十一条 建筑消防设施的产权人、使用人和其确定的责任人、受委托的统一管理单位应当签订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检测等内容进行约定。第十二条 建筑消防设施的责任人和统一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责任,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

(一)制定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检测等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明确管理人员及职责;

(二)建立建筑消防设施配置、运行等情况的管理档案;

(三)组织实施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检测,真实准确记录有关情况,存档备查;

(四)按照要求设置建筑消防设施标识;

(五)组织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管理人员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第十三条 建筑消防设施的责任人和统一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设置消防控制室,并配备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值守人员配备情况应当报送消防救援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备案。

消防控制室实行二十四小时值守,值守人员不少于二人。

值守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消防控制室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消防控制室设备及其联动设施的功能,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熟悉正确的处置程序。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不幸遭遇四车连环相撞事故,当事人身体受伤的同时也一头雾水,对赔偿事宜更是毫无头绪。及时咨询了元甲律师,与对方达成和解获得了满意的赔偿。提醒大家,遇到交通事故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3-21 15:48

北京怀柔区交通事故,伤者评上二级伤残,因事故责任无法划分,保险公司拒绝赔偿。元甲律师收集对方责任点的证据,在庭审中据理力争,获得了164万元赔偿款。这笔赔偿款虽无法抹去伤痕,但至少能让伤者一家人的生活重担稍微减轻,为康复之路提供经济基础。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1-28 12:02

律师的工作强度很高,高脑力、高体力。为了在法律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请记得照顾好自己哦!❤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2-26 20:22

交通事故受伤后,能要精神损害赔偿吗?律师如何为伤者争取高额赔偿?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3-07 17:32

消防设施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 供水单位在进行供水管网建设、改造时,应当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统一建设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供水设施,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城乡规划和国家、省有关规定建设消防站,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装备和训练设施,第八条 发 ...
318热度
一面迟到的锦旗,给2024画上圆满的句号,也开启新的2025 当事人的认可,便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动力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1-08 12:54

消防设施管理规定最新

2 、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专职管理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3、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 (1)烟、温感报警系统的测试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 ...
134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