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官司要怎么打
【刑事赔偿的五个关键问题】
一、谁能提出赔偿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38条明确说,被害人如果因为人身伤害或财物损失遭受财产损失,可以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提出赔偿请求。如果被害人去世或失去劳动能力,他们的法定监护人或近亲可以代替提出赔偿要求。
需要注意,如果被害人因为被犯罪侵害而要求精神损失赔偿,法院不会接受这类请求。不管是附带民事诉讼还是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精神赔偿都无法获得支持。
二、哪些损失能获得赔偿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55条规定,法院判决赔偿金额时,只计算实际物质损失。具体赔偿项目分三种情况:
1. 人身受伤的情况:必须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相关费用,还要补偿因养伤耽误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
2. 造成残疾的情况:除基本治疗费用外,还要承担残疾人辅助器具的费用。
3. 导致死亡的情况:需要支付丧葬费及相关费用。
这里有个特例,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赔偿要按专门规定处理。赔偿范围严格按照治疗、康复实际支出计算,不会包含精神抚慰金等非实际损失。
三、交通事故怎么赔
如果开车导致他人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并构成犯罪的,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来定赔偿责任。具体规则分两种:
1. 机动车之间的事故:有过错的一方负责赔偿。如果双方都有责任,按各自过错比例分担。
2. 机动车撞行人或骑车人:除非能证明对方有过错,否则由机动车方全额赔偿。如果能证明对方有过错,可以适当减少赔偿比例。即便机动车方完全无责,也要承担最多10%的赔偿。
这条规定特别强调,交通事故赔偿要先由保险公司在强制险范围内赔付,不足部分再按责任划分。
四、调解和解有弹性
法律允许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赔偿问题。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或和解,赔偿金额可以突破法定标准。比如在调解中,当事人可以协商高于法定标准的赔偿金,也可以增加法律未明确规定的赔偿项目。
这种灵活性给了当事人自主协商的空间。但需要注意,自行协商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比如仍然不能包含精神损害赔偿。
五、法律咨询很重要
由于赔偿规定涉及多个法律条文,普通民众容易混淆关键要点。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精神损失不能索赔,也不知道交通事故有特殊规则。建议在维权时注意三个要点:
1. 及时收集医疗票据、收入证明等损失证据
2. 注意交通事故要在案发后及时联系保险公司
3. 死亡案件的近亲属需要准备亲属关系证明
遇到具体问题时,可以联系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现在很多平台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帮助当事人准确理解权利范围,避免因不了解规定而错过索赔机会。
(全文共2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