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_车祸责任划分一览表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完全解读手册
一、交通事故责任划分规则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明确规则。如果一方有错误导致事故,就要负全责。比如开车闯红灯撞到正常行驶的车辆,闯红灯方就要承担全部责任。
当事人逃跑导致现场改变或证据丢失的情况,逃跑方要负全责。比如撞车后司机直接离开,导致交警无法还原事故现场,这个逃跑司机就要承担全部责任。
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销毁证据的当事人要负全责。例如有人撞车后移动车辆位置,或者擦掉刹车痕迹,这些行为都会让破坏者承担全部责任。
当事故涉及多个有错误的当事人时,根据错误大小划分责任。比如两辆车都超速相撞,超速更严重的一方要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如果双方错误程度相同,就各负一半责任。
完全没有错误的事故属于交通意外,所有人都不担责。比如正常行驶时突发山体滑坡导致事故,这种情况各方都没有责任。如果有人故意制造事故,其他当事人不需要负责。
二、责任认定书制作时间规定
交警勘查现场后,要在10天内出具事故认定书。这个时间从现场检查结束开始计算。如果是有人逃跑的案件,抓到逃跑者和车辆后10天内必须出认定书。
需要做技术检测的事故,检测结果出来后5天内要完成认定书。比如车辆需要做刹车性能检测,等检测报告出来后再计算5天时限。
找不到逃跑者的情况下,当事人申请后10天内可出认定书。这种情况需要受害方提交书面申请,交警部门收到申请开始计算时间。
三、认定书在不同场合的作用
在交警主持的赔偿调解中,认定书是主要依据。当事人双方都同意调解时,交警会直接按照认定书划分的责任比例进行调解。
在法院诉讼中,认定书只是证据之一。法官会综合其他证据判断责任划分是否合理。比如有新的监控视频证明认定书有误,法院可以不采信认定书内容。
四、常见疑问解答
很多人误认为认定书就是最终判决,其实不是。当事人对认定书有异议,可以在3天内申请复核。比如对责任比例划分不服,可以提交复核申请。
复核需要提供新证据或指出程序问题。例如发现认定书制作超过规定时间,或者遗漏重要证据,这些都可以作为复核理由。
赔偿协议达成后不能申请复核。如果双方已经签了调解协议,就视为接受认定结果,不能再提出异议。
五、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李师傅雨天超速撞上变道车辆。交警查看监控后认定双方都有错,李师傅超速负主要责任,变道车辆负次要责任。法院审理时采纳了认定书结论。
案例二:王女士被逃逸车辆撞伤,交警10天后找到肇事者并出具认定书。肇事者不服申请复核,但因超时被驳回。最终法院判决肇事者全责赔偿。
案例三:张先生事故后擅自移动车辆,导致责任无法认定。法院根据监控认定张先生破坏现场,判决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六、注意事项提醒
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用手机拍摄各个角度照片,记录车辆位置和痕迹。有目击者要留下联系方式。
收到认定书要仔细核对内容。重点检查事故时间、地点、责任划分是否正确。发现错误要及时在3天内提出复核。
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特别是对责任认定有重大争议时,建议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七、最新政策变化
2023年起,电子认定书与纸质版具有同等效力。当事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直接查看和下载认定书。
部分地区试点快速认定程序。对责任明确的小事故,交警现场使用移动设备直接出具电子认定书,缩短处理时间。
新增视频复核渠道。部分城市开通线上复核申请,当事人可以上传视频证据,减少来回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