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根据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法定情形下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应予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比如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就应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并可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如何规避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变更劳动合同签订主体。法定代表人可以成立两个及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的公司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看准人才后与a公司签订2-3年劳动合同,a公司合同期满后,由b公司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2-3年。
2.评估工作已近10年的员工。如认为工作近10年员工能力突出,业绩不菲,值得留用,则续签合同留用。工作能力和业绩平庸,对企业无关紧要,不值得留用,则应在满10年以前,以适当方式辞退。
3.订立合同选择合理期限。首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期限2-4年,合同期满前,应对其能力、业绩进行评估,慎重决定是否续签合同,避免二次合同期满后的无固定。如果值得续签,二次合同期限应当尽量长一些。
4.引导员工力主订立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书面形式征询劳动者订立何种形式劳动合同,促其自愿坚持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保存员工力主之证据,防其反悔主张双倍工资。
5.适当运用合同变更规定。只要协商一致,固定可以变为无固定,无固定可以变为固定。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违约责任等,均可在企业发生困难时协商一致变更。
6.改为劳务派遣用工。劳动合同期满前告知劳动者,在岗位、职务、工作内容、劳动报酬不变情况下,改为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有特殊贡献者事后还可以再收回来。
劳动法、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连续签订如果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你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的情形符合劳动合同法第14条所列的情形,应该可以同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补充回答:看过楼主没有14条第3款的“连续”情形,则不能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25、 劳动合同 期满,因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续延,因此达到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劳动者提出订立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1)从事接触 职业病 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 女职工 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26、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应当依照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在原劳动合同期满后的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7、用人单位具有恶意规避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下列行为,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应当连续计算: (1)有 证据 证明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被迫 辞职 的,再重新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的; (2)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交替交换用人单位名称的; (3)通过非法 劳务派遣 的; (4)通过非法 非全日制用工 的; (5)其恶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他明显违反诚信和公平原则的规避行为。 28、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终止,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2007年12月31日前的经济补偿依照 劳动法 及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08年1月1日后的经济补偿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计算。 经济补偿金 的基数,即为劳动者在劳动 合同解除 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 工资 。 29、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 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 赔偿金 ,不再另行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30、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其中加付的一倍工资不纳入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的计算基数。 3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 竞业限制 ,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履行竞业限制协议,支付经济补偿。自工作交接完成后满一个月,用人单位尚未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可以不受竞业限制协议的约束。 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条款中约定的 违约金 过分高于劳动者违约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劳动者的请求对违约金数额予以适当调整。 32、劳动合同法实施前订立、实施后继续履行的劳动合同条款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抵触的,自2008年1月1日起,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33、用人单位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的决定被撤销后,劳动者要求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期间的工资,劳动者在仲裁、 诉讼 期间的劳动报酬应当按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前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应得工资计算。 3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书面约定实际支付的工资是否包含 加班费 ,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已支付的工资包含加班费的,可以认定用人单位已支付的工资包含加班费。但经折算后,法定工作时间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后所得工资等于或者低于当地 最低工资标准 的除外。 35、劳动者加班费计算基数,应当按照法定工作时间内劳动者上一月份提供正常劳动所得实际工资扣除该月加班费后的数额确定。劳动者上一月份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按照向前顺推至其提供正常劳动月份所得实际工资扣除该月加班费后的数额确定。法定工作时间劳动者所得实际工资扣除该月加班费后的数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36、劳动者主张加班费,应当提供 加班 事实的相关证据。用人单位否认劳动者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未加班的事实负 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以已经劳动者确认的考勤记录证明劳动者未加班的,对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应予采信。 劳动者追索两年前的加班费,举证确实充分的,应予支持,但法律 法规 等另有规定的除外。 37、下列情形不属于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费的范围: (1)用人单位因安全、消防、节假日等特殊需要,经劳动者同意按排劳动者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值班任务; (2)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值班任务,但值班期间可以休息的。 上述情形,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规章制度、 集体合同 或惯例等支付相应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