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4.29
371
一、新劳动法企业改制职工补偿标准 1、“改制后企业原 劳动关系 主体发生变化,职工转换身份,由改制前企业发给 经济补偿金 ,按其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行政区域企业人员上年度月均社会平均 工资 的经济补偿金,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发,三是全省11个地市国企改制中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除 石家庄 市外,廊坊市高居第二位,且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随全市企业上年度月均工资的变化而增高,致使职工转换身份支付经济补偿金差距将会逐年加大,造成企业间不平衡,职工间攀比,容易引发矛盾隐患。
集体企业改制退休待遇受理范围

集体企业改制退休工人有补偿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集体企业改制时要按照规定对“本集体企业”的劳动群众(包括本企业退休职工)进行赔偿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同时要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其中包括内退员工的处理赔偿等。

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财产属于“本集体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规定及改制的规定和做法,企业资产全部出卖后,其资金在偿还内、外债务,补发职工工资,补偿临时工、合同工及工伤人员等各种经济补偿后,剩余的净资产可以按出资多少、供献大小、工龄长短等因素进行量化分配。

新劳动法企业改制职工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转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一些传统企业或是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将原有企业进行改制,转变为 有限责任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或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各大企业通过改组的方式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化配置。那么,在新 劳动法 企业改制职工补偿标准有哪些相关内容呢? 一、新劳动法企业改制职工补偿标准 1、“改制后企业原 劳动关系 主体发生变化,职工转换身份,由改制前企业发给 经济补偿金 ,按其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行政区域企业人员上年度月均社会平均 工资 的经济补偿金,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发。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后,职工不再保留原有身份”。此项规定自执行以来,对平稳推动廊坊市国企改革起到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了重要作用。 2、2005年以来,由于下列因素,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需进行调整。一是“企业人员上年度月均社会平均工资”因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已不再作为统计指标,出现实际操作与统计口径衔接脱节问题。二是企业职工构成的特殊性,造成数据人为性变化,不能如实反映职工收入增长的实际情况。三是全省11个地市国企改制中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除 石家庄 市外,廊坊市高居第二位,且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随全市企业上年度月均工资的变化而增高,致使职工转换身份支付经济补偿金差距将会逐年加大,造成企业间不平衡,职工间攀比,容易引发矛盾隐患。 3、自2006年1月1日起,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职工转换身份,按其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988元的经济补偿金,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发。若国家相关政策发生变化或全市企业工资发生重大变动,再行调整。 二、企业改制中职工劳动关系怎么处理 1.愿进入改制后企业的职工,其职工安置费可以以现金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有困难的,也可支付不低于20%的首期职工安置费,同时与职工本人签订剩余安置费的分期支付协议,支付期限最长可在5年左右,未付部分作为企业对职工的负债。与此同时,职工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自动解除。改制后的企业应与职工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重新 签订劳动合同 ,并不受原 劳动合同期限 的限制。改制后企业与职工终止或 解除劳动合同 时,应一次性支付给职工剩余的安置费。因资产难以变现等原因而不能以现金支付职工安置费的,也可将职工安置费以职工持股或自然人形式入股处理,但拟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不能以职工持股形式入股。上述方法由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改制企业商定。 2.不愿进入改制后企业的职工(距法定 退休年龄 不足10年(含10年)的原固定制职工除外),在改制企业以现金形式一次性支付其安置费后,自动解除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享受 失业保险 救济待遇。 3.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含10年)的原固定制职工,企业改制时,如本人愿进入改制后的企业,并要求劳动合同期限签至法定退休年龄的,改制企业应妥善安置,并与同类人员实行同工同酬。对这部分职工所剥离的安置费可留在改制后的企业,不再支付给职工本人。企业对这部分安置费应实行专项管理,具体财务会计处理按市财政局有关规定执行。对签订了至法定退休年龄 劳动合同 的这部分职工,如因单位原因而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将改制前一段的职工安置费支付给个人,改制后一段的 工龄 补偿按《劳动法》处理。如本人提出不再履行劳动合同的,则按原劳动部劳部发[1996]354号文件有关规定,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偿金。企业改制时,如本人不愿进入改制后的企业,则改制企业可参照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的办法支付其安置费,最多不超过12个月。 综上所述,新劳动法企业改制职工补偿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按照月平均计算的一个月工资经济补偿,按照员工的具体工作时间可以适当增减;当公司改制后可以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并给予一定的现今安置费;如不愿进入改制后公司工作同样享有一次性现金安置费,以及失业保险。

大集体改制退休职工有补偿金吗?

大集体改制退休职工有补偿金。

经济补偿按职工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的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的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工作年限不满一年的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按一年计算。

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补偿金标准以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计算单位。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不高于当地社会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计算。

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本企业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市、区属企业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照不低于去年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实发468元,其余额用于职工个人交纳社会保险费。县(市)经济补偿金最低标准由当地政府按照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100%—130%确定。

扩展资料

作为特殊的企业群体,厂办大集体当前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如下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

(1)、产权关系不清,经营机制不活,属于典型的“二全民”企业。

(2)、资产质量较差,科技开发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下降。有些债务负担还沉重。辽宁全省1433户厂办集体企业,累计亏损额为33.1亿元。

(3)、企业经营管理粗放,自主经营能力不强。在这些厂办集体企业中,经营性亏损企业1054户,占总数的73.6%,停产、半停产企业824户,占总数的57.5%。

(4)、是企业离岗职工人员多,生活保障问题突出,再就业压力较大。在这些厂办集体企业中,离岗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67.9%,特困职工高达4.8万人。

由于厂办集体企业大多由主办厂投资建立,并非标准意义的集体企业,因此,在改制中存在着一个集体企业和主办厂之间资产和债权债务的界定、分割问题。国企改制必须解决“怀抱”大集体的问题,不能给政府留后遗症。国企也能轻装前进,专注搞好主业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集体职工

大集体企业改制工龄买断二次补偿金该怎么办?

1、经济补偿按职工的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的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工作年限不满一年的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按一年计算。 2、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补偿金标准以职工与企业 解除劳动关系 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计算单位。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不高于当地社会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计算。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本企业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市、区属企业 经济补偿金 的标准按照不低于去年 最低工资标准 计算,实发468元,其余额用于职工个人交纳 社会保险费 。县(市)经济补偿金最低标准由当地政府按照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100%—130%确定。 3、 计算补偿金 年限时,职工的工作年限截止今年12月31日。今年12月31日前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按实际工作年限计算。由于职工个人原因离开工作岗位时间,不计算工作年限,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扣除。 养老金医保特别规定 养老保险——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被用人单位录用的,由单位为其 办理养老保险 关系转移手续;实现灵活就业的,由职工个人按城镇个体劳动者 基本养老保险 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续接手续。 医疗保险——企业未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就业的,随新的用人单位参加城镇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 ;灵活就业的,可按照《哈尔滨市困难企业和 灵活就业人员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试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 集体企业改制 工龄买断二次补偿金也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企业未参加医疗保险,但符合《哈尔滨人民政府印发的通知》规定的企业,可为退休人员办理参保手续。办理截止时间为今年的11月30日。

企业改制有关退休人员的补偿?

一、国企改制中员工经济补偿金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的标准

解决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了员工经济补偿金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的来源问题,就涉及到经济补偿金的标准问题。根据改制主体的性质不同,其员工的身份也有所不同,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国企员工经济补偿金的一般标准 对于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根据财企[2002]313号文件精神,"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按照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尽管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经济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其主要规定还是参考了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具体标准为,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员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或3倍以上的,可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计发。企业经营者也应按照上述办法执行。

(二)破产企业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国有企业严重资不抵债,不再具备继续生产经营条件,可以申请破产,但是《破产法》并没有将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列入破产企业法定清偿范围内。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的有关规定,在试点城市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的费用,从破产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拨付,不足部分从处置其他破产财产所得中拨付并可列入第一顺序清偿,安置费用的标准原则上按照破产企业所在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计算。

(三)事业单位员工经济补偿金标准 由于中央和各地尚未出台有关事业单位改制员工经济补偿的规定,因此有关员工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将参照国有企业员工经济补偿标准。根据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和国资分配[2003]21号文件规定,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标准相同。 但是考虑到事业单位员工大部分是事业工人身份,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国家公务员身份,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开设养老保险账户,一旦改制后,这部分员工的退休金也是个麻烦事。因此,完全参照国有企业的员工经济补偿标准执行对这部分人来说确实欠缺公平,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除经济补偿金外其他形式的补贴,具体标准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四)经济补偿金外的其他补偿 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我们注意到,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规定中,"改制企业可用国有净资产支付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等,由此造成的账面国有资产减少,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冲减国有资本"。这个"等"字有很大学问,它意味着从中央已经认同改制企业可以用国有净资产支付除员工经济补偿金外的其他形式补偿。当然不是所有改制企业都适用于这个条件,像上述事业单位改制可以参照这一标准,寻求其他方式的补偿,另外一些本身经济补偿金较少,从事危险职业、危害身体健康职业,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为企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员,可以由改制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向上级部门提出,具体标准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

国有企业进行的国有资本退出的改制工作中,由于经济补偿金是必须支付且不能打折,所以对于改制企业来讲比较头痛的是如何支付这笔相对庞大的改制成本,而且在支付了改制成本之后还不至于影响企业改制之后的发展,因此以何种方式支付经济补偿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

实际上,中央和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出台的关于改制企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文件中强调的都是"以企业国有净资产支付"这个资金来源问题,而对于以何种方式支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制,因此从财务角度来讲,以净资产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实际上可以以股权形式、债权形式和现金形式进行支付。

1.现金支付形式

现金支付形式就是要求企业以现金支付给员工作为解除长期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对于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来讲,这种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一次性解决,没有为改制后的企业留下什么后遗症,但是这种方式将极大的侵占企业的资金流,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得企业很容易陷入危机之中。

2.股权支付形式

股权支付形式就是直接将企业的净资产以经济补偿金的方式落实到每个员工上,企业改制后,形成员工对于改制后企业占有的股权。虽然这种方式在相关文件政策上是允许的,但是在操作中却有两个明显障碍,首先是由于《公司法》对于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使得员工持股的人数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员工持股会等持股载体的组建已经很难再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那么员工以何种身份、方式持股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员工集体持股方式在大多数地方已经行不通,地方政府更多的希望由原来企业的经营层绝对控股改制后企业,不支持所有员工共同持股。

因此,从以上两点看,以股权形式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也不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3.债权支付形式

如果改制企业的支付能力比较差,为了缓解支付改制成本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压力,可以将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转为改制企业的负债,同时减少相应的企业净资产。企业改制后,员工持有改制后企业的债权,并根据相应的规定和条件获得清偿。改制企业以债权形式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一定要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的批准,以避免改制后违反《会计法》和《税法》的风险。

(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与改制企业的发展

以何种方式支付经济补偿金与改制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地联系,改制企业要结合生存发展之道和长期利益来确定。虽然不同的企业可有不同方式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总的来讲,目前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采取现金、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方式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首先,对于企业改制后不在改制后企业继续任职的员工应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用现金一次性的支付给这部分员工,使得这部分员工与改制后企业没有任何关联,减掉一部分包袱。

其次,对于拟成为改制后企业的股东的原企业经营者和技术业务骨干,可将其经济补偿金直接以股权的形式予以支付,如果人数较多可采取"准自然人"的方式,即几个自然人捆绑在一起,以协议的方式由一个人代为持有股份。

最后,将剩余人员的经济补偿金转为其对改制后企业的债权,由双方约定还款付息的条件和期限,同时为了确保这部分债权能够偿付,改制企业应以企业相当价值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 采取这种办法来解决员工的经济补偿金问题既可以缓解改制企业资金上的压力,又可以避免全员持股,有利于重新确定改制后企业的股东结构,同时以债权形式将留在改制后企业工作的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相连,但又使得员工的风险小于改制后企业股东的风险。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采取这种办法时,用于现金支付、股权支付和债权支付三者之间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应该由专业人士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来合理确定。需要指出的是,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也要经由企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因此,改制企业要充分做好员工工作,摆事实、讲道理,把改制企业的长期发展确定为首要目标,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三、员工获得经济补偿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国有企业改制中员工因解除劳动合同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为此签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对国有企业职工,因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宣告破产,从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国有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数额内,可免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免征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规定。超过该标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全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国企改制中历史遗留问题的一次性解决

国有企业改制中会暴露出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如以前拖欠员工的工资、福利费、社会统筹、集资款,伤病残职工的安置,退养职工的处置等等,这些问题应在企业改制中一次性予以解决,以免给改制后的企业留下尾巴,拖累改制后企业的发展。

(一)拖欠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处理 根据财企[2002]31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福利费仍转为改制后企业的流动负债,账面原有应付工资余额中欠发员工工资部分可发放给员工也可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后转为个人投资。

(二)拖欠或尚未建立职工的社会统筹处理 财企[2002]313号文件规定,对于尚未建立社会统筹的企业改制时应为员工一次性交付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费,并从改制企业净资产中扣除或者从改制企业剥离资产出售收入中优先支付,对于已建立社会统筹但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应当以改制企业现有资产优先予以清偿。

(三)职工集资款处理 改制企业未退还的职工集资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期负债的形式,另一种是入股的形式,对于这两种形式的职工集资款都可以以现有资产进行清偿,也可以在员工自愿的前提下,转为员工对改制后企业的个人投资。

(四)尚未房改的员工住房处理 改制企业的员工住房,对于尚未签订合同、交付房款、进行房改的,应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房改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向员工出售,对于员工在房改中不购买住房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五)离休员工的医疗费、退休金处理 没有纳入社会统筹的离休职工的医疗费和退休金,改制企业可按照当时标准或参考当地政府出台的标准,按照一定年限从改制企业的国有净资产中扣除,并设定专门账户进行管理,定期予以支付。

(六)伤病残员工的处理 对于伤病残员工的处理,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或者按照当地政府出台的标准一次性解除这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并使这部分员工能够得到切实可靠的安置。

(七)内退员工的处理 对于改制前已办理内退手续的员工,应计算其从改制时距正式退休年龄时需向其支付的退养费用和其他工资性费用,从国有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并设定专门账户进行管理定期予以支付。另外,对于这部分员工也可以按照解除员工劳动合同进行经济补偿方式处置。

(八)停薪留职、放长假员工的处理 对于停薪留职、放长假员工的处理,应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方式进行处置,具体工龄的确定应为劳动部门认定的其工龄为标准,一次性解除这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为改制后企业减轻负担。

五、关于公用企业与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补偿支付

经常有一些公用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提出关于这些类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员工经济补偿如何确定的问题。其实这种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同样适用以上所讨论的员工经济补偿的方法和标准,在《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3]21号)文件的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可以参照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和国资分配[2003]2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改制,而实施改制分流的辅业资产主要包括"为主业服务的零部件加工、修理修配、运输、设计、咨询、科研院所等单位"。因此,无论是公用企业还是科研事业单位都可以按照以上所述标准和方式对员工进行经济补偿。

国有企业改制后退休的职工有补偿金吗

应给予补偿。

国企在改制中有补偿分两方面:一是法定补偿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即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补偿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二是政策性的补偿,在改制时企业与上级主管机关会制定改制方安,给予被改制的劳动者给予相应的政策性待遇与经济上的补偿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如何能快速拿到赔偿款?伤者经鉴定评上2个十级伤残,通过多次谈判,与保险公司达成和解,在伤者承担主责的情况下,获得27万赔偿款。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9-28 13:50

集体企业改制退休职工补偿

一、新劳动法企业改制职工补偿标准 1、“改制后企业原 劳动关系 主体发生变化,职工转换身份,由改制前企业发给 经济补偿金 ,按其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行政区域企业人员上年度月均社会平均 工资 的经济补偿金,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发, ...
371热度
受害者者从伤情发生到评定伤残,无助无望到顺利评定伤残拿到赔偿。把受害者的麻烦问题顺利解决赠送锦旗。不负嘱托,砥砺前行。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3-12 18:02

国企改制职工补偿标准文件

一、新劳动法企业改制职工补偿标准 1、“改制后企业原 劳动关系 主体发生变化,职工转换身份,由改制前企业发给 经济补偿金 ,按其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行政区域企业人员上年度月均社会平均 工资 的经济补偿金,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发, ...
661热度
交通事故双重赔偿揭秘:上下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同时又属于工伤,能拿到双倍赔偿款吗?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3-07 17:26

事业单位改制买断有哪些补偿

单位买断工龄有哪些补偿买断工龄应当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事业单位改制买断有哪些补偿,应当适用如下规定确定赔偿标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事业单位改制买断有哪些补偿的经济补偿办法》(劳动部1994年12月3日发布)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 ...
694热度
在年底前力争帮助每位伤者快速拿到满意赔偿,案结事了,让当事人安心过年!伤者评上十级伤残,通过法院与保险公司和解,拿到23万元赔偿款。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2-30 10:19

第377期《和解大讲堂讲座》圆满结束,不仅让很多伤者学习到与保险公司、司机谈和解的技巧,还有法医评估伤残,赔偿问题也都有了解决方案!解决理赔纠纷不一定非要打官司,和解有规律,和解有方法。你想不想早日和解、早日拿到赔偿款?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2-23 09:53

单位改制员工享受哪些补偿

一、新劳动法企业改制职工补偿标准 1、“改制后企业原 劳动关系 主体发生变化,职工转换身份,由改制前企业发给 经济补偿金 ,按其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行政区域企业人员上年度月均社会平均 工资 的经济补偿金,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发, ...
520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