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国家赔偿和民事赔偿的区别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依法负担经济补偿。
民事赔偿是指损害赔偿义务人由于违法或违约,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虽然存在着密切联系,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区别:
1.赔偿主体不同。
在民事赔偿中,赔偿的主体不一定是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由侵权人本人承担;在国家赔偿中,赔偿主体是国家,虽然国家也可能成为民事赔偿的主体,但是国家作为民事主体时不是以公务身份出现的,不是因为职务行为成为赔偿主体的。国家作为国家赔偿主体时,具体的赔偿义务由某一具体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履行,违法行使职权实施侵权行为的国家机关或者实施侵权行为的工作人员所在的国家机关,是国家赔偿法律关系中具体履行赔偿义务的主体(立法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除外),国家赔偿主体与实际赔偿义务机关不像民事赔偿那样是一致的,而是分立的。
2.赔偿范围和种类不同。
国家赔偿的范围有限,一般比民事赔偿窄,在《国家赔偿法》中,不仅规定了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的16种情形,在第五条和第十七条里,还列举了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9种情形,而且民事错判、轻罪重判、公有公共设施损害,国家也不予赔偿。《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的种类有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和部分非刑事司法赔偿3种,国家损害赔偿内容仅限于直接损失与财产损失,未将间接损失与精神损失作为国家赔偿的损害内容,而在民法通则中对后两种损失规定了适度的赔偿。
3.赔偿原则不同。
民事赔偿主要采用归责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归责原则又分为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两种,另外还有所谓的过错推定原则,它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国家赔偿法》则采用的是违法原则,在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我国只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构成《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即使行为人没有过错,国家也要负赔偿责任;反之,如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合法,即使主观上有过错,国家也不负赔偿责任。
4.赔偿程序不同。
《国家赔偿法》规定了行政赔偿程序和刑事赔偿程序两种。由于引起司法赔偿的损害事实本身发生在诉讼中,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有关机关申请赔偿,毋庸提起诉讼,国家赔偿中只有行政赔偿可以由受害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受害人在提起国家赔偿诉讼之前往往要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在得不到解决时方可提起诉讼。而民事赔偿则没有这一前置程序,它适用民事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刑事赔偿程序有自己的特别赔偿程序。先由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请求其确定违法行为,然后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对赔偿不服或有争议的,可以申请复议。若对复议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中级以上)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赔偿义务机关是人民法院的,可以不必经过复议程序,直接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的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5.赔偿方式和标准不同。
国家赔偿的主要形式是金钱赔偿,而民事赔偿除采用金钱赔偿方式外,还可采用返还原物、赔礼道歉等10余种形式。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赔偿标准上,我国《国家赔偿法》坚持赔偿标准应与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和国家财力相适应原则,国家赔偿不可能充分填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只是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赔偿请求人得到的赔偿往往少于其实际受到的损失。民事赔偿采用的是赔偿应与损失相当原则。
国家赔偿和民事赔偿有哪些区别?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 第一,主体不同。国家赔偿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国家和公民,两者的法律地位平等但不对等;民事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是公民,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并且对等。 第二,原因不同。国家赔偿发生的原因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民事赔偿的原因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身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第三,归责原则不同。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即在认定国家是否承担赔偿责任时,主要审查其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而不审查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而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过错原则,在认定民事侵权行为时,不仅要查明行为是否违法,还要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行为仅仅违法而行为人并没有主观过错的,一般不构成民事侵权行为。 第四,程序不同。首先,追究国家赔偿责任的程序比较复杂,因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而民。行政赔偿程序分为单独提起赔偿请求的程序和一并提起赔偿请求的程序,司法赔偿程序则只有单独提起赔偿请求的程序。受害人单独提起赔偿请求的,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即实行赔偿义务机关决定前置原则,不经该决定程序法院不予受理。在民事赔偿程序中,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赔偿请求,无需经过任何前置程序。其次,证据规则不同。国家赔偿中的原告即赔偿请求人首先要证明损害已经发生,并且该损害是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所引起,被告即国家机关要证明引起损害行为的合法或从未实施该行为等有利于自己的证据;而民事赔偿程序中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即原告负责举证。 第五,范围和方式不同。在国家赔偿中,在国家赔偿中,国家对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法后果只进行适当的弥补,往往具有最高额的限制;赔偿的范围主要是物质损害,精神损害原则上不予以赔偿;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也只以直接损失为限,不包括间接损失;赔偿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金钱赔偿。民事赔偿则没有数额限制;既包括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也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不以直接损失为限,也包括间接损失;赔偿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金钱赔偿,还包括返还原物、消除危险、赔礼道歉等。 第六,赔偿费用来源不同。在国家赔偿中,尽管由赔偿义务机关具体履行赔偿义务,但国家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国家,所以,赔偿经费是由国库支付,而不是由赔偿义务机关支付;在民事赔偿中,赔偿责任只能是由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支付,其来源可以是公民个人的财产,也可以是法人和其他组织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 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 第一,主体不同。国家赔偿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国家和公民,两者的法律地位平等但不对等;民事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是公民,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并且对等。 第二,原因不同。国家赔偿发生的原因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民事赔偿的原因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身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第三,归责原则不同。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即在认定国家是否承担赔偿责任时,主要审查其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而不审查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而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过错原则,在认定民事侵权行为时,不仅要查明行为是否违法,还要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行为仅仅违法而行为人并没有主观过错的,一般不构成民事侵权行为。 第四,程序不同。首先,追究国家赔偿责任的程序比较复杂,因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而民。行政赔偿程序分为单独提起赔偿请求的程序和一并提起赔偿请求的程序,司法赔偿程序则只有单独提起赔偿请求的程序。受害人单独提起赔偿请求的,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即实行赔偿义务机关决定前置原则,不经该决定程序法院不予受理。在民事赔偿程序中,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赔偿请求,无需经过任何前置程序。其次,证据规则不同。国家赔偿中的原告即赔偿请求人首先要证明损害已经发生,并且该损害是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所引起,被告即国家机关要证明引起损害行为的合法或从未实施该行为等有利于自己的证据;而民事赔偿程序中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即原告负责举证。 第五,范围和方式不同。在国家赔偿中,在国家赔偿中,国家对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法后果只进行适当的弥补,往往具有最高额的限制;赔偿的范围主要是物质损害,精神损害原则上不予以赔偿;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也只以直接损失为限,不包括间接损失;赔偿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金钱赔偿。民事赔偿则没有数额限制;既包括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也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不以直接损失为限,也包括间接损失;赔偿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金钱赔偿,还包括返还原物、消除危险、赔礼道歉等。 第六,赔偿费用来源不同。在国家赔偿中,尽管由赔偿义务机关具体履行赔偿义务,但国家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国家,所以,赔偿经费是由国库支付,而不是由赔偿义务机关支付;在民事赔偿中,赔偿责任只能是由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支付,其来源可以是公民个人的财产,也可以是法人和其他组织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
国家赔偿和民事赔偿的区别是什么一、两者发生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的基础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的违法行为引起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即以违法为前提;国家补偿则由国家的合法行为引起,不以违法为前提。
二、两者的性质不同。
国家赔偿是国家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其目的是恢复到合法行为所应有的状态;国家补偿是一种例外责任,由法律规定为限,其目的是为在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相对人提供补救,以体现公平负担的精神。
三、两者适用的领域不同。在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我国,国家赔偿既包括行政赔偿,也包括刑事赔偿,还包括民事、行政审判中的侵权赔偿;国家补偿存在于行政领域,即只有行政补偿。
四、两者补偿的范围不同。
在我国,国家赔偿虽然不适用民事赔偿的等价原则,只赔偿直接损失,而且主要是物质损失,但仍比国家补偿的范围要宽。国家补偿一般以直接现实的损失为限,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法律规定的补偿额往往小于直接损失额。
五、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
国家赔偿发生在损害发生之后,公民、法人和其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他组织只能就现实的已经发生的损害请求赔偿,不能对可能发生的损害请求赔偿;国家补偿通常发生在损害产生之前,由法律直接规定。
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是什么?答:国家赔偿是从民事赔偿发展而来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的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因此两者有许多共通之处。但是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国家赔偿是独立于民事赔偿的自成体系的法律制度,两者的区别可概括为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 (1)赔偿发生的原因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侵权行为引起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而民事赔偿由民事侵权行为引起。(《民法通则》规定的公务侵权与国家公权力的行使有关,公务侵权的民事责任实际适用《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2)赔偿主体不同。国家赔偿的主体是抽象的国家,具体的赔偿义务由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主体与赔偿义务人相互分离。而民事赔偿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民事违法行为人,赔偿主体与赔偿义务人相一致。 (3)赔偿的归责原则不同。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而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体系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构成。 (4)赔偿程序不同。国家赔偿的程序较民事赔偿更为复杂,其区别在于:首先,在提起国家赔偿诉讼之前,除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起赔偿外,请求人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即实行赔偿义务机关决定前置原则,不经该决定程序,法院不予受理,而在民事赔偿程序中,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赔偿请求,无须经过前置程序。其次,证据规则不同。国家赔偿一般实行初步证明规则,即赔偿请求人首先要证明损害已经发生,并且该损害第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所引起,继而,证明责任转移到被告,而在民事赔偿诉讼程序中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
国家赔偿和民事赔偿有哪些区别? [法律]国家赔偿是国家要负责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的案件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民事赔偿是人民自己之间纠纷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