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京杭大运河2014年辈列入时节遗产名录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的古代运河。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南至杭州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全场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主要经过的城市为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台儿庄地区。
德州市是山东省内第一个运河城市,自从运河开通以后,德州市因为独特的位置,往来商贩无数、游人如织,因为人流密集,也为德州扒鸡的诞生留下了伏笔。德州为古代沿河的四大漕运码头之一,不过因为后期运河改道,造成了码头没落,后来被日军占领以后,德州的漕运码头更是名存实亡。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包括聊城段和临清段,这里是明清时期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为漕运发达,这里也留存了大量的名胜古迹,现在已经升级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济宁在古代的时候名气并不大,城市规模也很小,也是因为京杭运河的兴起才发展为当时的中火花蛤要城市。虽然京杭运河在济宁段只有6.44公里,但是对济宁的影响却特别大。根据记载,清朝时期设置河道总督衙门总管运河水事,总部就设在济宁。现在济宁依托运河文化,正在修建河道总督衙门纪念馆,相信以后一定可以发展为旅游城市。
京杭运河在古代时重要的漕运通道,如今很多城市的运河早已经不能通航了,但是也有不少城市依托运河文化,大力开发沿河两岸,打造了不少旅游景点,所有只要有创新意识,运河一定是手里的一张好牌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意识到运河的重要性,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以后只有挨着河的地方才是好地方
京杭大运河现状和保护措施编者按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京杭大运河有着辉煌的历史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今天,大运河面临的处境让人担忧: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文化遗存毁损流失惊人,社会经济功能锐减等。为保护京杭大运河,支持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京杭大运河学生调研团”,赴运河沿岸6个省市、18个城市进行调研,并对社会公众进行运河知识普及,携手推进申遗工作。
今年11月,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北京科技大学“京杭大运河”调查报告获一等奖。本报现刊登调查报告中“运河历史与文化”部分,以飨读者。
调研方法
■ 请国家文物局和北京科技大学考古科学技术方面的专家对调研组成员进行培训。
■ 调研团通过徒步、骑自行车等方式,对运河的水源、水质、水利设施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调研团通过与运河沿岸百姓交流,了解运河的变迁,已流失的民俗文化等。
■ 调研团主动联系运河沿岸城市政府和相关机构,组织系列座谈会。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调研团共发放运河知识宣传资料15700余份、调查问卷2581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87份,开展“保护运河,支持申遗”万人签名活动,活动辐射人数近百万。调研团队还采访了70余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并与天津市水利局、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沧州市文物局等26家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末期,成形于隋,发展于唐宋,元代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河体系,经过历代的修治、改道,最终形成了一条全长1794公里的“黄金水道”,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作为古代沟通南北的黄金通道,一直是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命脉,在促进经济繁荣、融合南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各个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京杭大运河流域广阔,文化古迹星罗棋布。
京杭大运河的昔日辉煌何在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现在面貌如何?为什么申遗之路如此艰辛?带着上述问题,北京科技大学京杭大运河学生调研团组建了13支调研小分队共144人,奔赴京杭大运河沿岸6个省市、18个城市,对大运河进行为期半年的全面调研,同时沿河发起“保护运河,支持申遗”万人签名活动。
京杭大运河南北情况差异大,存在问题各异,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主要表现为水源减少,水量不足;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水利设施管理失范,水利工程已经严重老化,大部分年久失修,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运河南北河段情况的不同,同样的设施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运河周围环境不佳,大运河的管理被分割给沿途的各个省市管理,这给运河的整体保护和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沿岸居民环保意识不高,运河整治难度较大。现代运输业的发展使运河的航运价值大打折扣。
■ 社会经济功能退化
1. 航运功能发挥不足
京杭大运河曾经拥有发达的航运,是南北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水道。即使现在,每年也约有10万多艘船舶长年在运河上航行,年运输量3倍于京沪铁路。但从目前大运河的水位、水利设施等整体情况来看,大运河已不可能全线通航,有近半数的河段已停止航运。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00多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也只有1000多公里。
2.难于满足两岸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
在调查中仅有30.25%的沿岸居民认为运河水依然可用于烧菜煮饭和洗澡洗衣服等日常清洁,大多数居民已经基本没有使用运河河水的概念。
■ 文化遗产损失惊人
京杭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孕育了一座又一座的名城古镇,留下了一处又一处的文物古迹。
各地居民对运河沿岸文物古迹及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差异,还需加强对运河文化的宣传教育。
文物古迹的损毁
在运河沿线,已经公布和注册了654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109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9座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北京通州为例,36公里的运河沿岸有燃灯舍利塔、石坝码头等100多处与运河有关的建筑,2000多件可移动文物。另外,运河部分地段的文物保护规划也在制定中,一些河段还展开了环境整治、抢救修缮文物等工作。如浙江杭州的小河直接编制了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杭州市建设了运河博物馆等。在江苏苏州寒山寺,景点沿河而建,保护工作也很完善,导游也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大力宣传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无疑,在旅游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呼吁大家保护文化遗产和继承历史文化精神,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统一、完善、健全的保护措施的基础之上。
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对运河沿线残留不多的古宅、古街、古巷以及深埋地下或为草木掩映的闸坝、堤岸、碑刻等,不仅没有发掘整理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相反还大兴土木制造伪古迹、兜售假古董,人为地破坏了运河的原貌。例如,天津古宅的拆除、泊头段“正太茶庄”的居民区改建、苏州西山的建筑等,由于得不到有效保护,目前正以每年约为20%的速度消亡。
民间工艺的流失
民间工艺是民间艺人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视角,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创作的工艺美术品,是民间文化的乡土瑰宝。运河水养育了心灵手巧的运河人,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他们创造了一批批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
运河沿岸有农民画、剪纸、泥玩、布玩、面人、风筝、彩灯、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绣、木版年画、草编、柳编、刺绣织锦等民间艺术形式。其中江苏徐州流传至今的30余种民间艺术形式保留完好。东昌府区民间工艺作品众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东昌年画、梁水葫芦,聊城(古时为东昌府)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两大民间画市。
但是民间工艺正日渐消亡。在家家有苏绣、人人知苏绣、户户懂苏绣的江苏百家名镇——苏州浒墅关第一镇,原本盛行的特色草编工艺,在苏绣的繁荣发展中却消亡殆尽。手工业的发展无疑带来了商业的活跃和城市的兴起,但在市场竞争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较为困难,受到忽视。伴着城市的大规模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也变得漫漶不清。老艺人在老去,技艺后继无人。保护是在与时间赛跑,抢救工作迫在眉睫。
民间艺术的没落
大运河吸纳融汇了中国南北各地的民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官民仪礼等,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风情和民俗文化。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市井文化,即人们通过举办各种节日活动,期盼香火兴旺、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如每年春节,龙灯、旱船、高跷、狮子舞,走街串巷,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此外,百余种曲艺也见证了运河人的文化生活。以天津为例,曲艺包括评书、相声、梅花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等近20余种。
然而,随着运河功能的衰退,运河价值的锐减,由运河哺育的民间艺术也难逃没落的命运。运河沿岸某些村落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许多地方连基本的娱乐活动场所都没有。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文化沙漠”和“文化死角”。
其中最典型的是已收入在《中国民间歌曲集》的运河号子。北部运河沿岸常年居住的人们都还会哼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运河号子,但由于运河的缺水甚至断流,已无法在河岸边听见船夫们拉船时高唱出的真实的运河号子。这种在漕运中形成的民间艺术,随着漕运的衰退,如今已渐渐成为“千古绝唱”。值得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运河号子这种运河文化的传承,目前通州、扬州地区运河号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在进行着。
京杭大运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引起了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我们的注意。我们认为,除了对大运河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部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等原因外,主要还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运河文化的相关研究工作停留于表面,在文化、历史等方面,尤其是非物质文化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第二,当今社会上部分人对财富的认识局限在眼前利益,忽略对古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致使文化遗产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而日渐消亡。
■ 保护对策及申遗建议
虽然京杭大运河所面临的问题较多,但运河沿岸各级政府也正在加大对运河保护和治理的力度,纷纷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和方案,不断加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申遗和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大运河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们建议建立统一管理协调机制,成立多方参与的京杭大运河保护及申遗工作组。其参与主体应包括文物保护机构,运河沿岸地方政府,水利部、交通部及其对应的基层部门,运河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从而统一管理、协调沿岸各地对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开发及申遗工作。
■ 旅游资源开发负面效应过多
调查发现,京杭大运河的旅游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在有限的开发中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京杭大运河沿岸既有寺塔庙院、古街巷道等文物古迹,又有戏剧曲艺、灯彩陶塑等民间艺术和民间手工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调查中有群众说:“我们这里有唐代的石板、宋代的瓦、明代的门槛、清代的窗,内部还有现代化设施。”但是京杭大运河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经济产值低。
(2)不合理开发破坏旅游资源
沿岸城市在对运河的旅游开发中缺乏合理的规划、保护,许多河段的旅游开发盲目地推陈出新,没有合理划分缓冲区和保护区。开发商们为了建造热门旅游景点,大兴土木建造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公园等。过量建设楼群,随便改造河道,使大运河的原貌及沿岸的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运河古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没有合理结合,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部分被访者对运河申遗的了解情况和支持程度
北京到天津段:
知道杭大运河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39.42%;问及京杭大运河有必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认为没有必要的为24.24%,有必要的为42.42%,说不清的为33.33%。
支持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为92.65%,不支持的为2.21%,说不准的为5.15%。受访群众了解了保护大运河的重要性后,很大部分的民众都表示支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徐州到宿迁段:
有将近60%的人不知道京杭大运河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京杭大运河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并且给与支持。
吴江到杭州段:
知道京杭大运河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54.93%;问及京杭大运河有必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认为没有必要的为1.41%,有必要的为94.37%,说不清的为4.23%;支持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为98.59%,不支持为1.41%,说不准的为零。
部分被访者对运河历史的了解情况和运河文化的认识
北京到天津段:
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一点不了解的为12.78 %,有一点了解的为57.89 %,基本了解的为25.56%。对当地与运河有关的文物古迹不知道的为41.67%,知道一些的为58.33%。对地方曲艺、舞蹈、戏剧、文学、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民俗的了解方面,不知道的为53.85%,知道一些的为46.15%。
天津到沧州段:
50.2 %的被访者选择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有一点了解”,18.7 %的被访者选择了“基本了解”,很了解和一点不了解的各占15.6%。在被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能说出有关运河的传说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运河具体的历史,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不知道自己家门口那条水沟就是京杭大运河。
徐州到宿迁段:
大多数人都对京杭大运河历史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对于和运河有关的文物古迹,大家知之甚少,一般知道的有秦淮河与瓜州古渡。而对艺术和民俗,有30%左右的人有所了解,知道有安徽柳琴戏,安徽黄梅戏,越剧,豫剧,花鼓戏。
行走在运河的日子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 张禾强
在暑期将要来临前的一个月,我一直在苦苦思索这次实践该做些什么,要做些有意义的调研成果出来,而且,要珍惜把握这次机会,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某日,看到了京杭大运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招募的宣传画,我的眼睛一亮,思路随之打开。于是我到实践部咨询,证实了项目有着不寻常的意义。我开始“搜罗”自己身边的人才加入我的团队。按照招募要求,需要有当地同学联络,要有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DV等,要有记者、财务、安全、调查、宣讲等等各方面的人才。我调出我的交际人才库:山东老乡会、一起创业的朋友、勤工助学的朋友,经过一番折腾,一支来自几个学院不同班级的优秀队伍诞生了!而我,就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
准备、商讨、面试,然后等到了通过的结果。经协商,实践部让我们负责山东聊城一段,队员们无比兴奋,我们对本次实践充满信心。
由于事先的行程安排受天气和其他因素影响比较大,我们每天的行程几乎都得重新调整、临时规划。炎热的聊城,夹杂着江北水城的气息,异常闷热,经常是被细密的水汽笼罩全身,从早到晚身上都是粘粘的。由于徒步采访耗费大量体能,队员对于实践的工作强度估计不足,导致体力透支,个别队员出现了懈怠情绪和畏难心理。好在队员们每个人的自我掌控能力比较强,小的不和谐并没有影响团队的工作进程,有时反而形成一种竞争,争强好胜,斗志倍增,倒让队员在这种条件下克服了不少困难。
实践中,有四天是全天徒步深入基层采访,做调查问卷,非常辛苦。但是,队员们没有发怵的,两人一组,深入采访,细心记录,为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肩负着一份责任。有时候看到大家一组组认真工作的镜头,心里便涌起一股感动。随着一份份问卷的增加,一个个民间故事的整理,一篇篇采访手稿的完成,一张张运河照片的积累,大家每天回来的时候脸上都挂着笑容。但一躺下,我就听见队员们打起了呼噜。
除了实地走访,还要采访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当地相关部门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所到之处,大门便能为我们敞开。那时,一股轻松和喜悦便涌上心头。
我们制作了九张喷板,介绍我们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以及运河状况,用于吸引群众,进行宣讲,将宣讲签名和问卷调查结合起来。在临清大众公园和聊城市中心光岳楼,我们进行了成功的宣讲签名活动。
与困难作斗争的日子,很累,但很快乐,如果重来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将欣然接受。
(本文选自北京科技大学“运河,我想对你说”征文。题目为编者所加。)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的文化意义聊城古船闸、码头、古桥等是运河上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的重要水利和交通设施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是研究运河开凿、营建、调度、营运的重要遗存,也是运河漕运发达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河隈张庄所保存下的众多的砖窑遗址则表现出了当时高度发达手工业发展水平,而且通过运河为京城提供大量贡砖。此外,运河沿岸还散落着众多古建筑、古民居、古城镇、古街巷等,它们都是研究各时代建筑艺术、漕运历史、运河沿岸城市的形成发展、明清城市的经济文化尤其是市井文化、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形态等的重要实物资料。
从元代至清中期五百多年间,运河是沟通中国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的交通动脉。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运河的畅通,“船舶往来,商旅辐辏”,使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张秋、济宁、台儿庄成为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德州因建造漕仓而选址运河东岸兴建的卫城,清代已成为商贾往来,帆樯云集,百货荟萃,是重要的商品交换集散地。临清“东控齐青,北临燕赵”,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也是繁盛的商业中心。东昌府因运而兴,成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是运河九大商埠之一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济宁南达徐沛,北接汶泗,直通京畿,为南北运输要地,是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水旱码头,有“江北小苏州”之称,清代济宁已是“丰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因河兴商,因河兴市,运河的畅通使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等地达到了文化空前发达、市场繁荣的鼎盛时期,从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代第一运河京杭大运河还有没有利用价值,有没有重新复航的可能?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是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扩展资料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
京杭大运河地理位置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截止2012年,京杭运河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滕州市、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位于中国东部,为“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的一条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
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将经济中心江南与政治中心元大都相连接,决定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建。改建保留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了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中间裁弯取直,不经洛阳而在山东开凿了新的运河,使得两点距离缩短。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缓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
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
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2014年,京杭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最新消息 :
现况
近百年来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有些城市河道已成为排污沟,近代工业与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沿河历史文化遗迹。在黄河以北,大运河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相当普遍。
2002年12月27日,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大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2006年6月获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浙东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合并,名称改为“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大运河”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