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劳动合同纠纷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法律依据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我国民法总则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的规定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如果义务人不按约定履行义务的,权利人最好在三年内到人民法院进行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诉讼时效三年何时开始?诉讼时效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的起算点:
1、约定分期还款的约定同一借款分期履行的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约定一次性还款的约定借款到期一次性还款的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诉讼时效期间从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3、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借款人在出借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借款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拓展内容】诉讼时效的中断所谓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而重新计算的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申请仲裁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2、申请支付令;3、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4、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5、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6、申请强制执行;7、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8、在诉讼中主张抵销;9、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诉讼时效的中断没有次数限制,以最后一次中断的证据为准,但必须切记的是,诉讼时效不管中断多少次,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不得超过20年。
保证的诉讼时效是3年还是2年保证期间性质上属于除斥期间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不发生诉讼时效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的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主张权利的方式在一般保证中表现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在连带责任保证中表现为向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期间。如果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6个月。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场合,债权人应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如果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次日计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 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劳动合同纠纷追诉年限是多久劳动合同争议在诉讼前须进行劳动仲裁程序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才能向法院起诉。因此须区分仲裁时效期间和劳动诉讼期间。
1、仲裁时效期间
(1)一般仲裁时效: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仲裁时效中止:期间出现法定事由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仲裁时效会自动中止(如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中止事由消除之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3)仲裁时效中断:仲裁时效期间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4)特殊情形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期间
(1)一般规定(适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终局案件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2)特殊情形:仲裁终局案件,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和第四十九条。
劳动者:对于仲裁终局案件裁决不服的,劳动者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若对裁决不服,则必须先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若法院裁定撤销,对于该撤销裁定不满,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的仲裁时效期间一般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劳动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劳动诉讼时效期间为十五日,自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