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有可能是藏在了托普利兹湖底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也有可能是藏在了希特勒的指挥部。
二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是痛苦的回忆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很多国家被侵略甚至彻底沦陷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人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就会掉下来一个炮弹砸中自己,大家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最初只是一些小国家被侵略占领,在战争中得到好处的德意日三国根本就不满足现状,继而发起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或者说从一开始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他能策划的就是大规模的侵略。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他们在战争中除了得到大量的土地和政权之外,还有数不尽的财富,这些财富在战后都被希特勒藏了起来,有人说这些财富被藏到了托普利兹湖底,也有人说这些财富有可能藏在了希特勒的指挥部。
一、托普利兹湖底
希特勒在战争中搜刮到的财物不仅仅有金银珠宝,还有很多名家名画,这一大笔财富放到陆地上肯定终有一日会被人找到的,所以放到湖底的这个传说还是非常有可信度的。托普利兹湖的地势比较险恶,周围更是人迹罕至,因为这里根本就不适合人类生存,这里除了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之外,就是危险度极高的悬崖峭壁,就算是有人能够找到这里,也要考虑一下能不能进入到湖底。但是自从希特勒逃到此处之后,湖周围就多了很多把守的士兵,除了保护希特勒的安全之外,更多的应该是防守财宝,万一真的有强悍的人找到湖底的财报呢,希特勒可不会冒这个险。
二、希特勒的指挥部
希特勒的为人处事还是比较谨慎的,既然得到了这么多的财宝肯定是放在哪里都不放心,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放到自己的指挥部里天天守着,这样睡觉也会变得香甜一些,并且希特勒的指挥部防守还是比较严密的,里里外外层层包围,并且还有很多先进性的武器进行保护,称为铜墙铁壁也不为过,只要希特勒安全,这些财宝自然也不会被人发现。
二战结束后德国失去了哪些领土?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的战败国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二战结束之后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受到了同盟国一方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的清算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德国除了丧失了其全部海外殖民地之外,德国本土也被瓜分,被割让的领土超过了13万平方公里,约占德国总领土的40%,剩余的国土也被划分为四块,分别由英美法苏管辖,英美法三国的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苏联的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东德和西德作为冷战的产物,一直处于对峙中,直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两德才统一,德国作为二战的罪魁祸首之一,领土被瓜分,也算是为自己的罪孽赎罪。
二战后,德国被割让的领土主要被两个国家占据,波兰和苏联,其中划给波兰的超过了12万平方公里,划给苏联的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
苏联占领的区域现名为加里宁格勒州,位于俄罗斯最西边,是俄罗斯最小的一个州。九十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原本属于苏联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先后独立,从而导致与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接壤的加里宁格勒州与俄罗斯本土分离开来,成为俄罗斯本土之外的一块飞地。
加里宁格勒州拥有波罗的海出海口,苏联对此地可谓是垂涎欲滴,因此二战结束之后,苏联点名要将此地收入囊中,并将此地的德国人全部驱逐,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苏联人移民到此地,因此,现在的加里宁格勒州已经完全没有德国人的踪迹。苏联解体之后,东欧地区原属于苏联的加盟国纷纷独立,并逐渐加入欧美反俄势力,因此处于欧洲心脏地区的加里宁格勒州对俄罗斯的作用愈发明显,加里宁格勒州目前拥有俄罗斯仅有的两个波罗的海不冻港之一。
19世纪时,波兰已经被奥匈帝国,沙俄,德意志这三大帝国瓜分,波兰不复存在。一战结束之后,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14条原则的思想,波兰才得以复国。
独立后的波兰不满于如今的领土范围,急于想把沙俄时期被沙俄吞并的领土拿回来,因此在1919年,波兰和苏联之间爆发战争,尽管双方都宣布获得战争胜利,但实际上在西方国家的帮助下,波兰才是实际的胜利者,拿回了大部分有争议的领土。
一战之后,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的西普鲁士地区划分给波兰,这块被波兰占据的土地直接将德国一分为二,东普鲁士地区成了德国本土之外的一块飞地。
因此,波兰在一战之后同时得罪了苏联,德国这两个强大的邻国,这也为后来德国闪击波兰,苏联侵占东部地区埋下了伏笔。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波兰大部分领土被吞并,1940年,苏联出兵波兰,占据了苏波战争期间被波兰占据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波兰又一次被列强瓜分。
二战结束之后,由于苏联占着原波兰东部地区不放,同时为了在拉拢苏联的条件下,能够安抚波兰的情绪,美国等国将德国东部划归给波兰,这也是二战后,德国割让领土给波兰的原因,波兰的领土来了一次“漂移”。
二战后,战败的德国已经是一条放在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如果说割让加里宁格勒州给苏联,只是因为加里宁格勒州的战略地位对苏联来说却是非常重要,那么割让德国东部给波兰,只是列强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利益交换中最受伤的人毫无疑问就是德国。
二战德国战败后,被瓜分了吗。现在的德国是怎么来的。是的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德国被瓜分了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苏联攻入柏林后,德国战败,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英、美、法、苏四个战胜国占领,然后在英、美、法的支持下成立了联邦德国,在苏联的支持下成立了民主德国。
拓展资料
民主德国简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俗称“东德”,是1949年10月7日到1990年10月3日期间存在于欧洲中部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为柏林(东柏林),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是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员国。
民主德国的国土面积为107,771(一说:108,333或108,178)平方公里,东部是波兰人民共和国,东南部与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西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相邻,北部为波罗的海。
冷战时期,民主德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先地位。冷战时期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就在民主德国境内,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布停止存在,其领土正式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德统一成为当今德国。
联邦德国简介
美国、英国、法国占领区合并于1949年。9月20日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联邦德国(西德)建立于其初期范围包括二战后由美国、英国和法国所占领的德国领土而除了德国西部的领土外,东德境内、德国原本的首都柏林市区西半部在当时也属于西德非法定的事实领土。如此一来,西柏林成为一个飞地,被东德领土所包围。
两德统一简介
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通过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国统一。
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之后,东西德立即展开统一谈判,最后两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德国的四国(美、英、法、苏)达成二加四条约,允许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四个占领国的特权全部取消。
统一后,德国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即后来的欧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谁能介绍一下二战后德国经济崛起德国历史
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的德国逆境中的魏玛共和国与德意志民族的崛起
(一)魏玛共和国的建立(1919―1933年)
1918年11月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威廉二世被迫退位,但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里。临时政府镇压了1919年初德共组织的柏林工人武装起义,并杀害了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和大批工人。此后,又镇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国民议会在小城魏玛召开,组成了以右翼社会民主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史称“魏玛宪法”。这一时期的德国被称为“魏玛共和国”。
(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1.时间:1919年6月28日。
2.内容:
①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萨尔煤矿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二战后德国海外资产的去向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
③在军备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
④德国需对协约国支付大量的赔款。
(三)德国的崛起
德国利用战胜国之间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迅速恢复了经济,又在洛迦诺会议上提高了政治地位,从而重新崛起。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将这段内容列入阅读课范围,不做考试要求,因此不必详述。
(四)第三帝国的兴起
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1.背景: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特别严重,魏玛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②统治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对内镇压不断高涨的群众运动,稳定统治秩序;对外继续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提高德国的国际地位,为德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③希特勒和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
④希特勒还讨好军队,加紧与统治阶级勾结。
2.建立:
1932年夏,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制造“国会纵火案”,借以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
纳粹党采取的措施
1.政治上:取缔其它所有政党;疯狂迫害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2.经济和文化上: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领域,用纳粹党的理论钳制人们的思想。
3.军事上:从1935年开始,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展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开始建造军舰。
4.对外关系上:1933年,德国为了放手扩军备战,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了凡尔赛和约。
希特勒的冒险与失败
背景
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①对德意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
②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废除洛迦诺公约,西方大国未予反击。
③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法意炮制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侵占苏台德区,随后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后来,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39年8月,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样,德国就为发动战争时免于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
冒险
1.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然袭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被打败。(“二战”的具体内容略)
2“二战”的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影响:
①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当时的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五、二战后,长期分裂,最终统一
(一)盟国管制期间的德国
1.分区占领:战后,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2.对德国法西斯的处理:战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有12名战犯被判处绞刑,7名战犯判处无期或有期徒刑。同时,法庭还宣判纳粹党为非法组织。
3.柏林危机:为了适应霸权政策的需要,美国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1947年初,美英将它们在德国的占领区首先合并,以后法国占领区也合并进来;1948年,西方国家占领区单独实行货币改革。苏联为了反击,全面切断了西方占领区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发行新货币。这就是所谓的1948年“柏林危机”。柏林在1948年正式分裂成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修筑了“柏林墙”。
(二)德国的分裂
1949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接着,在苏联的支持下,德国东部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三)联邦德国的崛起
崛起的原因
战后,联邦德国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同时,政局相对比较稳定,原有的劳动力素质和工业布局的基础良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起飞。
表现
1.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加了6倍。
2.1967年,联邦德国参与组织“欧洲共同体”。
3.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和日本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四)德国的重新统一
1989年,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民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这时,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领导更换,随后党的方针改变: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第二年春天,称为“德国联盟”的三个反对党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统一。
二、归纳整理
1、德国的政权更替(分分合合):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莱茵同盟(1806—1815)——德意志联邦(1815—1866)——北德意志同盟(1866—1871)——德意志帝国(1871—1918)——魏玛共和国(1919—1933)——纳粹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1945)——四国分区占领时期(1945—1949)----东德和西德对峙(1949—1990)——统一后的联邦德国(1990—现在)
2、经济概况:
①17世纪,普鲁士经过多年经济发展和军国主义扩张,已成德意志最重要的邦国之一,但还不是欧洲强国。②18世纪,腓特烈二世积极发展工商业。
③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但其分裂状态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④1871年完成统一后经济飞速发展,又得到法国50亿的战争赔款和两处矿藏,两次工业交叉进行,及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20世纪初工业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⑤一战战败后被宰割,但德国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垡迅速恢复了经济。
⑥在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势力上台,使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⑦二战后借助马歇尔计划恢复经济,发展迅速,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⑧1967年做为发起国之一加入“欧共体”,在经济上与美国展开竞争。
3、对外战争:
封建王朝:①17世纪以来,普鲁士对外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②普奥是反法同盟中的主角,多次参加对法国的战争。此间进行的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以及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统一战争:
一战:
二战:
概括德国的基本情况:
1、政治(1)统一前四分五裂,二战后东、西德国分道扬镳。德国领土分分合合;(2)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方式,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对德国政治有较大影响,富于侵略性和扩张性。近现代史上,德国两次挑起世界大战,既是发动者,又是受害者;(3)政治上,长期和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结怨深。二战后,在美苏夹缝之中,德法和解,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联合自强之路。
2、经济(1)统一前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统一后发展迅速;(2)两次世界大战沉重削弱德国经济,战后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迅速恢复、发展经济。一战后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二战后利用东西方“冷战”局面,都借助美国资本输出,恢复经济,两度崛起,最终成为经济大国;(3)抓住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跳跃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