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对于交通事故处理如何收费的问题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要根据具体事故的情形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重大和特大事故按照事故责任大小进行收费,处理轻微事故、一般事故不收费。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收费暂行管理办法》第一条规定,凡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重大和特大事故,结案时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向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缴纳交通事故处理费。处理轻微事故、一般事故不收费。
更多关于交通事故处理费用如何收费,进入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查看更多内容
报事故科收费吗?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你是说交通事故。报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的事故科收费吗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如果交通事故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的话是不收取任何费用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的。
交通事故出警收费吗公安机关可以向重大和特大事故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的交通事故责任者收取交通事故处理费。交通事故处理费应当上缴财政部门。收费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收费标准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1、重大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的800元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负主要责任的600元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负同等责任的400元,负次要责任的200元。2、特大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的1000元,负主要责任的700元,负同等责任的500元,负次要责任的300元。3、发生重大、特大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责任者逃逸的,按交通事故等级收费标准的3倍收取。4、发生重大、特大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责任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影响交通事故调查的,按交通事故等级收费标准的2倍收取。二、交通事故处理的流程1.受理报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2.现场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3.责任认定。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用大小等,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定。4.裁决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5.损害赔偿调解。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赔偿,按照有关规定和赔偿标准,根据事故责任划分相应的赔偿比例,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同意达成协议,由事故调解人员制作并发给损害赔偿调解书。6.向法院起诉。如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调解无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终止调解,并发给调解终结书,由当事双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报交警处理事故需要交钱吗法律分析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警察处理交通事故不收费。交警在出警的时候是一种行政职务行为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由国家财政负责发放工资。公民已经依法纳税了,所以在出警的时候不会收费,个别收费的是违法行为,可以举报。但是当事人自己委托鉴定的需要自己承担费用。
法律依据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警察的管理,提高交通警察的素质和管理道路交通的水平。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交通警察进行法制和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培训、考核。交通警察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执行职务。
事故科调解交通事故收费吗交警处理交通事故(包括事故调解)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目前不能收取事故处理费。如果收取费用是没有法律依据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的乱收费行为。
(一)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事故科处理收费吗 的法定职责。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人民政府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管理的内容之一。对道路交通依法行使管理权,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
如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性地收取行政管理相对方财物的行为,属于行政收费。
(二)行政收费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它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收费中的具体体现。合法性原则包含:
(1)设立行政收费的主体必须合法。没有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授权不得设立行政收费项目和标准;
(2)实施行政收费的主体必须合法,即必须是法定的行政主体。不具有法定行政收费权的行政机关不能实施特定的行政收费行为;
(3)行政收费的依据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不得实施行政收费;
(4)行政收费的程序必须合法。即遵循法定的行政收费程序。
2、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必要补充。内容包括:
(1)即设立和实施行政收费的动因必须符合公共利益,要符合行政目的,要有利于行政管理,做到取之有道;
(2)设立和实施行政收费要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做到取之有度;
(3)设立和实施行政收费要还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3、收费救济原则
指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实施行政收费时,必须保障相对人有获得救济的权利。行政收费的救济途径除保障相对人对行政收费不服时的声明、异议、陈述、申辩以及要求听取意见等之外,还应保障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