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综观世界各国交通发展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航运乃是重要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的一环。长江航运对长江沿岸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有“黄金水道”之说。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枢纽作用不可忽略。然而,随着上海—武汉客轮的退出以及长航武汉客运公司的退出,长江“黄金水道”也顿失光芒。长江航运从昨日的辉煌变成今日的尴尬,其原因究竟何在?其出路何在?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各方。
长江航运的尴尬
长江航运在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中受到强烈的冲击,营运状况渐呈萎缩之势,令人叹惋。长航客运的退出、转向与改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长航为历史作出的牺牲。
现在,从上海乘船到武汉,需花费时间49小时;而乘火车只需17小时;坐豪华大巴走高速公路,只需12小时。该线三等舱的船票为140元,铁路硬卧为272元,豪华大巴的车票为305元,显而易见,在“时间就是效益”的今天,船票低廉已经不再是强牌了。
2001年,长江最大的客运公司——长航武汉客运公司全面退出市场。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总部设在武汉的长航负责人。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今年旅客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4%,呈大幅度下降态势。早在80年代中期长江航运最高峰时旅客流量达3026万人次,而到2001年则下降到829万人次(旅客量集中在运营状况较好的川江段),总体而言长航每年客运量呈递减趋势。长江航运已走过20多年的历史,从客观角度来讲长航客运在萎缩,它经历了从“紧张、平缓到相对过剩”的阶段,受到了多种运输方式的冲击,特别是沿江高速公路的开通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当然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力提高的表现。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他认为长江客运如果维持现状,每年将亏损1.3亿元,其结果不容乐观。
近些年,长江运力增长了400%,而运量只增70%,运力和运量明显不平衡,使运输市场陷入竞相杀价的恶性竞争之中。据统计,在长江上从事省际运输的企业有1958家,其中有1388家亏损,资产负债率达70%的企业已占6成,部分企业已严重资不抵债。“九五”期间,长航集团客运经营累计亏损3.7亿多元,2001年上半年客运量同比下降21.1%,预计今年客运亏损达8000万元左右。所有的航运企业都在微利和亏损间徘徊。
记者在号称长江最大的客运站武汉港看到,偌大的候船大厅大门紧闭,左侧的售票厅已挪作它用。从1998年开始,候船大厅一直被出租用来举办各种展览会。原先的两个候船广场则被开辟成为“武汉港汽车客运总站”,昨日的辉煌如黄鹤一去不复返。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长江航运这个市场里,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发展并存,长江航运正处在一个非常阶段,如何改变现状是长航人共同面对的难题。
据专家介绍,在交通运输体系中,水运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资源、战略、运力、成本、环保等诸多优势。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作为内河航线,对贯通东西、连接江湖,起着极大的作用。然而,其航运能力当前远未得到充分利用,80%的运输潜力在令人痛心地闲置和浪费着。
专家认为,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我国水运发展还欠火候,长江运量下降原因较多,主要表现在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航道等级低,运行船舶吨位小,形不成规模效益;船型、机型、运输方式的改变和发展都比较缓慢;航运系统管理混乱,政出多门、竞争无序。
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长江航运在大宗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运输和旅游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4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目标实现后,第四代集装箱船队可进出下游各枢纽港口,从而给长江航运带来新的机遇。
长江旅游业的繁荣,宜宾滚装船的兴起,“水陆联运分段运输”的出现,“江海分流”局面的打破,以及目前长航系统内部的体制改革、行业整顿,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有专家测算,把六成以上的长江航道开发出来,其运输作用相当于20条京广线。水运是古老的产业,但却是不该衰落的产业,长江航运有其竞争优势,也有可以发掘的潜力。
急需政策扶持
水运业是一个大系统,港、航是水运业支柱,航道、公安、港监、通信等支持保障系统都与港、航企业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目前航运企业存在的困难,急需国家有关部门扶持。
近几年来,进入长江的海轮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但整个长江水运能力只用了20%。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宗琦说:“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长江航运开发被忽视,以致长江航运不仅与我国经济发展不适应,而且日渐萎缩,‘闲置’得越来越厉害,实在令人惋惜。”如果国家能在长江的综合整治上有所作为,那么长江的客流和货流,将会获得效率和效益的双赢。
业内人士指出,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投资省、能耗小、占地少等优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在产业政策上向水运适当倾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长江航运发展的阻碍是什么?怎么解决?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一直有说法认为南京长江大桥净空太低(俗称太矮),使万吨级轮船无法通过,阻碍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了长江航运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的发展。大桥的净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阻挡海轮西进的绊脚石。其实建桥与航运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矛盾,长江大桥的兴建基本上都会“通了南北、阻了东西”,但在现有的大桥净空条件下,万吨级以上的海轮要在长江通行,关键还要看水深。专家认为,长江水深、航宽以及航道位置是季节性的,与江水所携带的泥沙有关,南京以上长江江面比较窄、湾道多,万吨级海轮掀起的浪大,对长江航道里的内河船舶构成威胁,对护岸江堤的威胁更大,因此并不适合万吨级以上的海轮。
解决方案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
1、业内分析,真正受南京长江大桥影响较大的可能是芜湖市,因为芜湖到南京段,不管是丰水期还是枯水期,吃水深度都超过7米。据了解,安徽省多位官员曾公开表示,希望改造南京长江大桥。
2、实际上,要让长江变成“黄金水道”,解决三峡大坝的航运通畅已是个日益紧迫的问题。据21世纪网报道,继前几年三峡大坝部分阻碍航运,使得过大坝的船只等待时间相对较长外,近两年三峡大坝接近达到通闸设计极限的时刻正在到来。目前解决三峡大坝碍航,有源头分流、坝区分流和翻坝运输三种分流运输方式。但可能存在“投资大、成本高、能力有限,只能起到环节过闸运输紧张局面的应急补充作用。”因此,未来为适应持续增长的三峡过闸货运需求,十分有必要尽快开辟三峡水运新通道。
3、立体交通走廊破题。其实,为了解决日趋严峻的长江航运通道问题,国家目前编制的长江经济带相关规划,将从公路、水路、铁路等多个方面重新规划,建成贯通东西2000多公里的新的交通大通道。同时,整个长江经济带有望建成三条东西贯通的高铁,而新的货运铁路也在酝酿,成为三峡大坝的新通道。
如何突破长江航运两大瓶颈【长江航运的三大瓶颈】
目前长江航运有三大瓶颈亟待解决。
一是下游的“三沙”问题。目前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国家正投巨资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建成后,可以满足第三、四代集装箱全天候通航和第五、六代集装箱及1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通航。但是,由于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河段河道未经系统整治,大型海轮直达南京以下港口还存在障碍。特别是福姜沙、通洲沙和白茆沙(简称“三沙”)的航道水深不足,白茆沙水道航道维护水深为7.1米,通洲沙水道水深8.0米,不能与长江口目前的9米水深及二期完工后的10.5米水深对接,导致大吨位海轮无法顺利到达南京、镇江、张家港、南通等主要港口,严重影响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了南京以下各主要港口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据测算,5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港,每年可节约船舶运输费用近3亿元,船舶待泊费用近5000万元,船舶装卸中转及减载费用近3000万元。可以说,“三沙”已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水运发展的瓶颈。
长江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1、自然条件优越:干支流横贯东西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流量丰富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江阔水深,水流平稳,长江支流众多,形成纵横广阔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的水运网,冬季不结冰,全年可通航,通航里程长。
2、社会经济:长江流域是长江航运发展问题 我国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客货流量大。干流与多条铁路、公路相交,既沟通内地与沿海,又联系了南北。 自然因素: (1)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且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3)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通航里程长; (4)长江流域无结冰期,宜宾以下河段全年可通航。
人为因素: (1)长江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长江航运的市场需求量大; (2)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对长江航运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航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3)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改善了长江的航运状况; (4)有多条铁路、京杭运河与长江干流直交,长江航运运量大,运输费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