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1898年3月6日
《胶澳租界条约》又称《德租胶澳专条》。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的不平等条约。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1月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德国借口其传教士在山东巨野(今菏泽市巨野县)被杀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出兵强占胶州湾沿岸地区。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翁同龢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在北京签订此约。
百年屈辱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奕山将军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64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沙俄强迫清廷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74年,日军入侵TW,签订中日《北京专条》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
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1887年签订《中葡条约》
189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印政府签订《藏印条约》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日本的马关签订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
德国占领中国胶州是哪条不平等条约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觊觎胶州湾:提前一年制订计划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过跳跃式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资本主义强国。经济的强大促使德国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德国外交已经放弃了俾斯麦时代保守的“大陆政策”,转向更为冒险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宣称要争夺更多“阳光下的地盘”。
从19世纪60年代起,德国就对中国东部沿海的澎湖、大鹏湾、厦门、舟山 、胶州湾等港口进行过调查,其中德国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3月踏上齐鲁大地,开始了3个月的实地勘测。他的到来,对于山东来说,是殖民者罪恶的开端,是德国殖民统治的前期准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矿产、物产、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详细调查,尤其以煤炭资源描述甚详。通过考察他得出以下结论:山东地区极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丰富资源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并且有位置优越的可供作军港和商港的胶州湾。
甲午战争之后,攫取青岛就成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标,并开始制订占领计划。1896年德国东亚舰队海军上将梯尔匹茨乘“皇帝号”驶抵胶州湾考察,同年12月15日,德国海军一份占领胶州湾的计划就送达到德皇手上,其完整、详细、可行的程度都令人惊讶。
巨野教案:德国人期待已久的借口
进入1897年,德国把巡演舰队驻扎在中国沿海,伺机发动侵华战争,又派水质工程师弗兰西斯前来考察胶州湾的水质情况,看能否用做军事基地。1897年10月1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蛮横地“通知”中国政府:“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我们保留帝国军舰在今冬必要时停泊胶州湾。”这实际上就是占领前的战书和宣言。而1897年11月1日夜爆发的巨野教案,则成为德军出兵胶州湾的借口,威廉二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华人终于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时间,我决定立刻动手。”
现在回看巨野教案,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也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19世纪,世界列强把垂涎中国变成侵略实际步骤,派出大量“马前卒”传教士来华。仅据山东一地统计,当时有大小教堂1300余处,其中很多都成为侵略活动的据点。胡绳在1952年所著《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中,就揭露说:“他们正是假慈假悲,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外国人 ,所以教会成为群众愤怒的对象。”巨野教案中的两名传教士也是因欺压平民引发不满,才被杀害的。
清军零抵抗:德军不费一兵一卒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严饬山东巡抚派司道大员查办,限期15天内拿获真凶,向德国政府表示道歉,藉此表明中国对这一案件的重视,企图杜绝德国侵夺中国的口实。
但1897年11月7日深夜,威廉密令停泊在上海的刚刚代替梯尔匹茨担任远东舰队司令的棣特利希海军少将:“全部舰队立即开往胶州,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坚决地去获取最充分的满足。此行目的必须保持秘密。”棣特利希接到密令后,命令在上海的德国舰队立即进入战争状态。13日下午,棣特利希率领舰队驶入青岛前海。“驻防清军哨兵从三色旗上判断出是德国军舰。总兵章高元已从哨兵快报得到德舰进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询问,却见德舰放出短艇向岸边驶来,安孟大尉和两名士官,随带汉语翻译,奉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将军前来拜访章总兵”,周兆利说,见到三名德国军官,得知德舰乃“借地操演”而进港驻泊,逗留几日便可离港,章总兵悬起的心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礼让,使章总兵颇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总兵衙门设宴款待将军,为其接风洗尘,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虚于委蛇之后,拒绝了清军好意,11月13日这一天就在波澜不惊中滑落过去。”
11月14日,清晨7时许,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发布了占领胶州湾的命令。由“羚羊号”及“威廉号”两舰官兵组成500人的陆战队,分乘三艘快艇,从栈桥登陆,并分头占领了军火库、电报局、栈桥、青岛炮台,包围了总兵衙门和4个兵营。中午,棣特利希派员向章高元递交了通牒:把胶州湾交给德军,清军必须在3个小时之内撤到女姑口和崂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时退完为限,“过此即当敌军办理”。
在德军威逼之下,章高元没开一枪一炮于14日下午三时下令清军拔队后撤,由青岛村退往山后的四方,当日德军宣布占领胶州湾及其附近一切海岛及属地。随后的18天中,章高元在德军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沧口,最后调驻烟台,青岛从此沦为德国殖民地。
屈辱的条约
“给的比要求的多”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试图与德国展开谈判,但没有任何对策又怕得罪洋人的清政府和总理衙门一直谨小慎微,一步步落入德国人的圈套。德国派兵占领胶州湾后,清政府内部一片愕然。山东巡抚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张对德开战,而以李鸿章为首的实权派大臣则主张“以夷制夷”,11月15日深夜,李鸿章还轻装简从,前往俄国驻华使馆,“以中国政府名义恳切地乞求俄国支援”。但德俄很快达成妥协,俄国不反对德占胶州湾,作为交换,德国亦支持俄国占有旅顺和大连。
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与海靖在北京正式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强租青岛海陆面积计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并获得胶济、青莱两路的筑路权及铁路两旁的采矿权,8万多青岛居民及整个山东沦入德国殖民统治之下。此外,还赔偿了德国建筑教堂费用22.5万两白银,德国外交大臣说:“其准备给我们的,竟比我们要求的还要多。”
德国占领胶州湾及《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也直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生。对青岛来说则开始了被奴役、被掠夺的殖民历史,将青岛城市功能和结构都打上鲜明的殖民化烙印。记者 王法艳
胶州湾风云备忘录
至少自1869年起,德国人便开始有计划地对胶州湾及周边进行调查研究,当年3月,近代德国著名的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齐鲁大地上穿梭1165公里,对山东境内矿藏、贸易、交通等都进行了详密考察,并于 1877年向德国政府提交《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报告,强调了胶州湾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议在此建筑港口。
1897年1月29日,德使海靖再度受命要求租借胶州湾。
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谕德国外交部:如果中国政府不对巨野教案以巨额赔款,并立即追缉严办凶手,舰队必须占领胶州湾并采取严重报复行动。德皇在信中说:中国人终于把我们渴望已久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给我们了。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时许,德国士兵在晨雾迷蒙中登上胶州湾陆地,中午过后,章高元即令清军撤退至青岛山后四方村一带,慌忙中竟将14门钢炮丢给了德军,清政府营建了7年多的胶澳海防基地在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陷。就这样,胶州湾落入日耳曼之鹰的利爪之下。
1898年3月6日,76岁的李鸿章已无力回天,他和翁同龢代表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德国不仅强租胶澳99年,整个山东也成为其势力范围,胶州湾畔的小渔村由此成为当时远东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并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将租借地内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
中国清政府与德国为什么签订胶奥租界条约?德国虽然在甲午战后取得了借款权,并且在天津和汉口两地取得了租界地,但是,它还没有满足。它一直希望能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取得一个稳固的据点。为此,它曾向清政府多次交涉,都没有获得成功。1896年8月,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蒂尔匹茨在中国的沿海进行考察,他得出结论,认为山东半岛的胶州湾最宜于建立海军基地,于是向德皇报告,请求出兵加以占领。天津的德籍海关税务司德璀琳附和于他的意见,他们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胶州湾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港湾良好、附近的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同时又是渤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建议德皇拿定主意迅速占领。于是威廉二世下定决心,制造事端,趁机占领,然后再强迫清政府承认既成的事实。德国的首相霍亨洛也告诉威廉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我们要想占领中国的胶州湾,唯一可循的途径是等待中国人给我们提供可资报复的借口,然后我们即抓住时机,强行占领胶州湾,用它作为一个抵押,然后再同中国人交涉,割让该地。而且根据过去两年的经验,利用在华传教士和教官的问题,我们不难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这样的机会。”
霍亨洛果然没有料错。1897年11月1日,德国的两名传教士在山东曹州被杀,曹州教案发生。五天之后,消息传到威廉二世的耳中,他喜不自胜地道:“中国人终于给我们提供了我们期待已久的理由和事件,我们现在可以理所当然地出兵了,我决定立即动手。”山东南部天主教德国主教安治泰这时也恰在柏林,他也向德国外交部建议说:“现在我们正好利用这一次机会占领胶州,因为它对我们来说,在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最能发展的据点。”于是,威廉下令德国远东舰队从吴淞口驶往胶州湾。同时,为了取得俄国人的支持,他还向尼古拉二世探询道:“由于日前在中国山东发生了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的事件,我决定把本国的远东舰队派往胶州湾,不知您对此有何意见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尼古拉做了模棱两可的回答说:“对您派遣德国舰队去胶州湾的命令,我不能表示赞成或者是不赞成,因为我不久前才知道,这一港湾曾在1895至1896年间归于我们使用。”
14日,德国舰队驶入了胶州湾,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砍断了清军的电话线、抢占山头要隘、挖沟架炮。胶州守将章高元要求抵抗,但是清政府却命令道:“敌情虽迫,朝廷决不动兵。”要求中国守军不可轻启兵端。这样德国人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胶州湾沿岸各地。
清政府既然决定决不动兵,只得同意就德国人提出的六项要求进行谈判。总理衙门向德国公使海靖提出要求,要德国首先从胶州撤军。海靖声称,撤军是在全部要求之中唯一不能接受的一点,德国人需要把舰队保留在胶州湾,以监视地方当局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清政府对此表示拒绝,于是海靖即蛮横地说:“在本国政府的要求得到满足之前,我们将保持对胶州的占领,以作抵押,并将建立临时的行政机构。”
德国人心中早有打算,绝对不肯退步。于是,清政府便向“盟国”俄国求助。李鸿章在得知德军于胶州登陆的消息后,立即跑到俄国使馆,请求俄国出面进行干涉。此后的几天时间里,他每天都派人前往俄国使馆打听消息。但是俄国虽然与中国签订了一个所谓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但是它从来就无意于对中国的事情提供真心的帮助。它正想利用这一机会,再一次向中国提出进一步的侵略要求。因此,对于李鸿章的请求,只是一味地搪塞。
德国人这时也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威廉向尼古拉表示:他对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政策都是支持的,只要俄国人同意德国占领胶州湾,他就承认中国的北部是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同时他还向尼古拉做出保证,德军驻留于胶州湾,并不会对于俄舰在该处的停泊产生任何影响。俄国人此时也正有意占领中国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自然愿意德国人成为始作俑者,于是俄国政府向德国人表示,它愿意与德国在远东一道前进。于是两国在共同侵略中国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同时德国人也花费了很大的气力与英、法、日等国进行交涉,并向他们做出不同程度的保证,得到了他们不同程度的支持和认可。
清政府指望俄国人出面干涉的想法注定是要破灭的,而列强各国却对德国人的行动,在不同程度上予以纵容,清政府处于无所援助的地步,它只得再一次屈服。12月间,总理衙门接受了德国所提出的惩办地方官吏、修建教堂、赔偿被害教士损失以及答应由德国人修筑由胶州湾到济南的铁路的要求。
但是德国的真正目的却不仅仅是这些,它如此大动干戈,就是要最终霸占胶州湾,对于清政府的表示,威廉二世未加理睬。12月16日,他派遣亨利亲王率领增援部队来华,并扬言要在一切必要的场合,运用铁拳,向中国施加压力。同时他还借口“在曹州地方又有驱逐教民杀害洋人”之说,正式向清政府提出了租借胶州的要求。清政府在德国人的咄咄威势下,不得不屈服。1898年3月6日,李鸿章和翁同稣代表清政府与德国人签订了《胶奥租界条约》。通过这一个条约,德国终于实现了它在中国沿海取得稳固据点的梦想,把山东全省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同时这一事件也拉开了列强各国在华强占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烟台是怎么被德国占领的?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再次陷入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的狂潮。而此时胶州湾地区进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了德国视线。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两名德籍传教士在山东被杀为借口,派军舰强行占领胶州湾。1898年3月,德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