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借名买房,婚后过户,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男方婚前借名买房,婚后过户,离婚时妻子要求分割,认为其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于此类案件男女双方均各有说辞,结果也各有不同。元甲律所代理的本案件成功帮男方认定为借名买的房为婚前个人财产,不参与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案由简介
吕先生与薛女士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10年9月3日登记结婚,婚后未生育子女。
吕先生于婚前借用朋友周女士名义购置经济适用房一套,购房出资系吕先生及其母亲、姥姥全款出资。
但购房款并非是一次性付清,而是一笔一笔累计取款构成,案涉房屋初始登记在周女士名下,购房满五年后转移登记在吕先生名下。
吕先生与薛女士感情出现问题,双方围绕案涉房屋系吕先生婚前个人财产还是双方夫妻共同财产争执不下,薛女士诉诸法院请求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案涉房屋,要求吕先生按市场价给付其234万元折价款。
办案经过
薛女士于2020年10月9日诉至丰台法院要求离婚并依法分割案涉房屋,作为被告的吕先生于2020年11月7日找到我们办理委托。
诉前调解阶段,经和调解员及委托人多次沟通,关于案涉房屋性质原被告双方终难达成一致,失去了调解基础,案件转审判。
因为购房出资时间发生在2007年,时间比较久远,再就是涉及银行卡及存折比较多,不清楚购房款来源问题,案件初始阶段委托人手里并无相关证据材料,委托人自己也不确信是否能找到相关材料,但是诉讼更多的看的还是证据材料,否则庭审事实会与客观事实相差甚远。
但我们坚信事实就是事实,我们要做的就是穷尽事实、穷尽证据、穷尽法律。
于是追本溯源,找到借名人周女士一起回忆当初购房用的什么银行卡,一起去银行调取相关银行卡及流水信息,也积极与开发商联系看能否调取购房出资底档票据材料,没有直接证据就用间接证据形成证据链。
经过两次庭审及连续补证之后,在庭上终不负所望,使法官形成内心确信,完全支持了我方诉求,认定案涉房屋系吕先生婚前个人财产。
办案结果
案涉房屋系吕先生婚前借他人名义购买,婚后转移登记在吕先生名下,薛女士亦认可其未支付购房款,诉争房产属于吕先生婚前财产,婚后过户时缴纳的税费系用夫妻共同财产支出,由吕先生返还薛女士支付税费的一半。
律师点评
因为规避国家房产限购政策等各种原因,借名买房现象多有出现。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存在借名买房合同,二是借名买房合同效力问题。
北京高院在《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会议纪要》(京高法发[2014]489号)第十条规定:
“借名人以出名人(登记人)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房屋归其所有的,法院应当向其释明,告知其可以提起合同之诉,要求出名人为其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
如果借名买房发生在亲属之间可能不会有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离婚,可能就会有争议,特别是没有留存购房出资凭证,往往会很被动,拿不出有效证据,庭审事实就会与客观事实大相径庭。
声明 :本文为元甲真实案例,仅作为学习分享,不得视为元甲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