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会被终止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常见问题解答
一、哪些情况会终止伤残鉴定?
鉴定机构在办理案件时,可能遇到需要停止鉴定的情况。常见的终止情形有以下九种:
第一种情况是鉴定目的有问题。当发现委托事项用于非法活动或违背社会道德时,鉴定必须停止。比如有人想通过虚假鉴定骗取保险金,这种情况鉴定机构会立即终止。
第二种情况涉及材料真实性。如果委托人提供的检测材料造假,或者获取方式违法,鉴定工作无法继续。例如用偷拍的医疗记录作为鉴定依据,这种情况属于材料不合法。
第三种情况是材料不齐全。当现有材料无法支持鉴定结论,而委托方又拒绝补充材料时,鉴定只能终止。这种情况常见于重要医疗记录缺失的案件。
第四种情况是超出机构能力。如果鉴定要求超过机构的技术水平,比如需要特殊仪器检测而机构不具备条件,必须终止委托。
第五种情况是委托方不配合。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拒绝协助调查,导致鉴定无法推进时,机构有权终止服务。
其他终止情形包括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委托人主动取消委托、拒绝支付费用,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终止条款。终止后,鉴定机构要书面说明原因并退还材料,根据责任划分退还部分费用。
二、什么情况需要重新鉴定?
当出现五种特定情况时,当事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第一种是原鉴定人资质不符。比如鉴定交通事故的医生没有相关资格证书,这种情况必须重新鉴定。
第二种是机构越权操作。如果鉴定机构开展未经批准的业务类别,比如眼科机构鉴定骨科损伤,需要重新办理。
第三种是存在利益冲突。原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比如鉴定人是伤者亲属,必须更换鉴定人。
第四种是当事人提出合理异议。当车方或保险公司能提供有效证据质疑原结论时,法院会批准重新鉴定。
第五种是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形。比如发现新证据可能影响判决结果,法院可直接要求重新鉴定。
重新鉴定需选择更高资质的机构,通常要换新机构办理。特殊情况下,原机构可指定其他鉴定人处理。这个过程会导致诉讼时间延长,当事人要做好心理准备。
三、如何选择鉴定机构?
选择鉴定机构要注意三个重点:
首先看机构信誉度。优先选择交警部门、法院和保险公司都认可的机构。这类机构出具的报告更容易被各方采信。
其次查办公条件。避免选择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机构,这类机构出具的鉴定书可能被质疑真实性。
最后考虑后续风险。不要为追求高伤残等级选择不规范机构。如果重新鉴定结果与原结论差异过大,可能对伤者产生不利影响。
四、什么时候做鉴定最合适?
鉴定时机直接影响结果有效性,要注意四个要点:
第一要等治疗结束。通常在出院三个月后进行鉴定,这时伤情稳定容易判断后遗症。但具体时间要遵医嘱,有些伤情恢复快的可以提前鉴定。
第二要处理内置物。骨折患者必须等取出钢板、钢钉后才能鉴定,否则会影响伤残等级评定。
第三要确认治疗效果。如果治疗尚未完成,无法判断最终恢复情况,此时鉴定结果可能被推翻。
第四要注意诉讼时效。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伤残鉴定必须在治疗终结后及时办理,逾期可能影响赔偿主张。
曾有案例显示,某伤者提前鉴定为九级伤残,但取出钢钉后重新鉴定变为十级,导致赔偿金减少三万元。这说明正确选择鉴定时间非常重要。
五、鉴定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处理鉴定事务要掌握三个法律要点:
第一要保存完整病历。医疗记录是鉴定核心依据,要确保所有检查报告、用药记录完整无缺。
第二要配合鉴定流程。当事人需按要求提供材料并接受检查,无故不配合可能导致鉴定终止。
第三要关注程序合规。从委托手续到报告送达,每个环节都要符合法定程序,否则可能被要求重新鉴定。
特别提醒:单方委托的鉴定报告可能被对方质疑,建议通过法院指定鉴定机构。对于保险公司提出的重新鉴定申请,伤者有权要求对方预付鉴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