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者如何承担责任
《撞死人坐牢就不用赔钱?法律告诉你真相》
一、坐牢不能抵消赔偿义务
很多老百姓觉得"坐牢就不用赔钱"或"赔钱能减刑",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法律明确规定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需要分别承担。交通肇事案件中的赔偿问题不会因为肇事者坐牢就自动消失。
2021年发生在浙江的王某交通肇事案就是典型案例。王某醉驾撞死路人后,在法庭上反复强调"我都坐牢了还要赔钱?"。但法院最终判决他既要服刑三年,又要赔偿受害者家属87万元。这个判决清楚表明:坐牢和赔钱是两件独立的事。
二、法律条文写得明明白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写明两种情况:
1. 个人受损失的情况:受害者或家属可以直接在刑事案件审理时,要求肇事者赔偿。这种方式不需要单独打民事官司,能节省时间和费用。
2. 公家受损失的情况:比如撞坏路灯、交通设施,这时候检察院会在起诉时一起要求赔偿。2020年郑州李某撞坏高速公路护栏案中,检察院就代表路政部门提出了112万元的赔偿请求。
这两种情况都说明,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自有独立轨道。肇事者不能拿坐牢当挡箭牌逃避赔偿。
三、实际操作分两步走
在真实案件处理中,法院通常采用"刑民并行"的处理方式:
第一步:先确定刑事责任。交警出具责任认定书,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根据证据判刑。这个阶段主要解决要不要坐牢、坐多久的问题。
第二步:处理民事赔偿。受害者家属可以在刑事案件审理时提出赔偿要求,也可以在刑事判决后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两种方式都具有法律效力。
需要特别注意:交通事故赔偿包括丧葬费、抚养费、医疗费(如果有抢救过程)等具体项目。2022年新修订的司法解释明确,精神损害赔偿金也可以主张。
四、本案具体如何处理
回到题目中的案例,何某需要面对两个法律程序:
刑事部分:法院已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判决两年有期徒刑。这个判决解决的是何某要不要坐牢的问题。
民事部分:张某家属现在要解决的是经济赔偿问题。他们有三种选择:
1. 在刑事案件审理时直接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2. 单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 先刑事后民事,等刑事判决生效后再索赔
何某说的"已经坐牢不用赔钱"完全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指引,近五年全国交通肇事案中,99%的肇事者都是既要服刑又要赔偿。2023年山东法院有个类似案件,肇事者同样以"已服刑"为由拒赔,结果法院直接冻结了他的银行账户。
五、给当事人的实用建议
对于受害者家属:
1. 注意三年诉讼时效,从事故发生日起算
2. 保留好医疗票据、死亡证明、收入证明等证据
3. 可以申请财产保全,防止肇事者转移财产
对于肇事者:
1. 积极赔偿能作为认罪态度好的表现,可能影响刑期长短
2. 拒不履行赔偿会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日常生活
3. 就算现在没钱赔,法院也会保留追偿权利
需要特别注意的误区:
1. 保险赔偿不能替代个人赔偿。即使买了100万三者险,超出部分仍需个人承担
2. 分期付款具有法律效力。签好还款协议后,任何一期未按时支付都可申请强制执行
3. 赔偿金额可以协商。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专家提醒:每个案件都有特殊性。比如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赔偿标准不同,被抚养人数量会影响总金额,这些都需要专业计算。建议当事人咨询专业律师,不要自己估算赔偿数额。
最后要强调:交通肇事带来的伤痛无法用金钱弥补,但法律为受害者家庭提供了基本保障。既要让违法者受到应有惩罚,也要让受害方获得应有补偿,这才是法律的公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