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次要责任构成交通肇事罪吗_负次要责任怎么赔偿
---
### 交通事故责任与法律后果的五个关键问题
#### 一、次要责任是否会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事故发生后,若当事人被认定负次要责任,通常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法律明确规定,只有承担同等或主要责任时,才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下三种情况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1. 事故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且责任方负全部或主要责任;
2. 事故导致三人以上死亡,且责任方负同等责任;
3. 事故造成公共或他人财产损失超过三十万元,责任方负全部或主要责任且无力赔偿。
若事故仅致一人重伤,但责任方存在特殊情节(如酒驾、无证驾驶、驾驶故障车辆、驾驶无牌报废车、严重超载或逃逸),即使负主要责任也可能被定罪。
---
#### 二、对责任认定书有异议怎么办
若当事人认为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存在程序错误或责任划分不公,法律赋予其申诉权利。具体操作分为三步:
第一步,在收到认定书的三日内,向上级交管部门提交书面复核申请。
第二步,若复核维持原结果,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供新证据推翻原认定。
第三步,法院审理时若发现认定书有误,可拒绝采纳其内容。
---
#### 三、复核申请的具体流程
申请复核需注意三个要点:
1. 时间限制:必须从收到认定书当天起算,三日内提交申请,超期将失去复核资格。
2. 材料要求:需提供书面申请书,明确说明异议点并附相关证据(如现场照片、视频记录)。
3. 处理周期:上级部门需在三十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决定。
---
#### 四、诉讼中如何推翻责任认定
在民事诉讼阶段,当事人可通过以下方式质疑责任认定书:
1. 提交事故现场照片或视频,证明交警未记录的细节。
2. 申请调取路口监控、行车记录仪等第三方影像资料。
3. 委托专业机构对车辆痕迹、碰撞角度等进行鉴定。
法院会综合证据判断责任划分,若发现认定书与事实不符,可直接在判决中调整责任比例。
---
#### 五、法院推翻责任认定的常见情形
司法实践中,法院不采纳责任认定书的情况主要有四类:
1. 交警未按规定测量刹车痕迹或记录车辆位置,导致事实不清。
2. 目击证人证言与认定书记载存在明显矛盾。
3. 鉴定报告显示车辆损坏情况与认定书描述的碰撞过程不符。
4. 发现交警存在违规操作(如未回避利害关系人)。
需要注意的是,法院虽然有权不采信责任认定书,但不会直接修改该文书,而是通过判决书重新确定责任划分。
---
### 总结建议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直接影响民事赔偿与刑事责任。对于负次要责任者,刑事风险较低,但若对认定结果存疑,务必及时申请复核或提起诉讼。收集证据时需注意时效性,事故现场的视频、照片最好在24小时内保存,目击者联系方式也需当场记录。涉及人员伤亡的案件,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程序疏漏丧失法律救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