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对肇事后逃逸如何认定_最新肇事逃逸认定标准

在线问法 时间: 2025.03.31
255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全解析

一、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司机为了逃避责任离开现场或躲藏,这种行为就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12条明确指出,肇事逃逸包括三种情况:驾驶车辆逃离现场、弃车逃跑、故意躲藏不露面。

认定逃逸行为有两个核心条件。第一是司机知道自己造成了事故,第二是存在逃避责任的主观意图。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比如司机撞到护栏后,下车查看发现没人受伤,主动报警并在现场等待,这种情况就不属于逃逸。

二、八种常见逃逸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我们整理了最常见的八种逃逸情形:

1. 事故发生后直接驾车离开

司机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离开,不管当时是否有人伤亡。例如倒车剐蹭他人车辆后,未作停留直接驶离现场。

2. 自认无责擅自离开

司机单方面认为事故不是自己的责任,没有等待交警处理就离开。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责任认定必须由交管部门作出,个人判断无效。

3. 酒驾或没驾照人员逃跑

存在酒驾、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司机,即便报警后也不留在现场等待处理。有些人会先离开再返回,这仍然属于逃逸行为。

4. 送医后擅自离开

将伤者送到医院是正确做法,但必须同时履行报案义务。如果送医后既不报案又自行离开,会被视为逃避责任。

5. 送医时留下虚假信息

部分司机虽然送伤者就医,但提供假姓名、假电话或假地址。这种情况一旦查实,同样按逃逸处理。

6. 调查期间逃跑

在交警调查过程中逃跑的司机,无论之前是否配合调查,最终都会按逃逸论处。常见于事故责任认定阶段。

7. 拒不承认事故

有监控视频、目击证人等证据证明司机应当知道发生事故,但其拒不承认并离开现场的。

8. 赔偿未谈妥强行离开

双方协商赔偿时,若未达成一致或赔偿金额明显不足,司机未经许可强行离开且不留真实信息的。

三、逃逸行为的严重后果

交通肇事逃逸会面临三重处罚。民事方面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保险公司有权拒赔。行政方面将吊销驾照且终身禁驾。刑事处罚更为严厉,逃逸致人重伤可判3-7年,致人死亡可判7年以上。

四、认定中的常见争议点

实践中存在两类常见争议。一种是司机确实不知发生事故而离开,比如夜间视线不好撞到物品。这种情况需要结合行车记录仪、道路环境等证据综合判断。另一种是紧急送医的特殊情况,司机需保留送医凭证并及时补办报案手续。

五、正确处理事故的步骤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执行"三步法":首先打开双闪设置警示标志,其次检查人员受伤情况并拨打120,最后拨打122报警并保护现场。如果必须移动车辆,要先拍照留存证据。

特别提醒司机注意三个要点:不要私下协商后离开,不要擅自送医不报案,不要接触伤者家属后消失。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逃逸认定。

遇到对方逃逸的情况,当事人要立即记下车牌、车型和逃逸方向,寻找目击证人,及时报警并提供行车记录仪视频。交管部门可通过监控系统追踪车辆轨迹,通常在72小时内破案率较高。

法律专家建议,驾驶员可在车内放置《事故处理指南卡》,明确记录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定期参加交通安全培训,了解最新法规变化,能有效避免因无知造成的逃逸认定。

对于已经发生的逃逸案件,当事人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专业律师可以协助调取监控录像、申请痕迹鉴定、收集旁证材料。要注意6个月的行政诉讼时效和3年的民事诉讼时效。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通州区人民法院执行流程及执行法官线下接待时间表,打不通法官电话的,可以在接待日找法官,催要自己的案款。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1-22 15:50

多车辆连环交通事故,死亡三人,事故责任认定情况极其复杂,当事人立即委托元甲律师争取有利责任划分,元甲律师团队去事发现场勘察、画出事故图、分析路况信息、查看监控等,只为全力帮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2-09 16:27

外卖平台骑手送餐时发生交通事故,对方全责,怎么办?元甲律所团队帮助外卖小哥申请新职伤,快速拿到赔偿款,解决了赔偿难题!当事人由衷感叹“没想到你们解决得这么好,太专业了”!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11 16:36

收到一位成都市民不具名当事人的一封深情感谢信,当事人说:“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赔偿,更多的是对我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尊严的尊重”🌟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07 18:08

北京朝阳区交通事故,伤者腰椎骨折,家属本想着能拿十几万赔偿就很满足了,在元甲专业谈判下,全力争取每一项赔偿金额,2个月谈成和解,帮助伤者拿到赔偿款合计27万元。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9-19 17:49

最新肇事逃逸认定标准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肇事逃 ...
962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