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十级伤残大概赔8万左右。十级伤残是工伤等级鉴定中最轻的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十级伤残的,一次性发给本人7个月工资的赔偿。这个赔偿标准在所有的工伤等级赔偿中也是最低的。比如本人的工资为每月5000元,那么所获得的十级伤残赔偿就是35000元,如果本人的工资是每月1万元,那么就可以获得7万元的赔偿。决定赔偿金额的高低,还是看本人的工资高低来确定。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的,十级伤残的赔偿金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的,十级伤残的赔偿金需要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来支付。如果十级工伤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或是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伤保险基金还要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用于后续的治疗。用人单位要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于解决没有就业期间的生活费用补偿。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法律分析】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1、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7个月本人工资。
2、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法律依据】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工伤十级伤残能赔几万十级工伤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的赔偿额主要取决于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及停工留薪期工资四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全国统一为7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各省规定不同。以江苏省为例,十级工伤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5万,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3万元,此外还有医药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一般情况下,除医药费外十级伤残赔偿额为9万元左右,但根据个案具体情况上下有所浮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以本人的工资为基础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如果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还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补助金依照当地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扩展资料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五条因工致残被认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职工,应当保持劳动关系,辞去劳动岗位,享受下列福利待遇:
(一)残疾等级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伤残为27个月的工资,2伤残为25个月的工资,3伤残为23个月的工资,4伤残为21个月的薪水;
(二)伤残津贴,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每月,和标准应当是:一级残疾的工资的90%,二级伤残的工资的85%,第三级残疾的工资的80%,和75%的工资水平残疾。实际领取的伤残补助费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止发放残疾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差额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
因工作造成残疾的职工被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评定,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残疾津贴为基数,缴纳为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被认定为五级、六级残疾的职工,享受下列待遇:
(一)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伤残程度一次性给付伤残补助费。标准是:5级伤残人员18个月的工资,6级伤残人员16个月的工资;
(二)保持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安排适当的工作。安排一个工作努力,把残疾津贴按月用人单位的标准是:5类障碍是他的工资的70%,六级伤残是他的工资的60%,每个社会保险费应该支付他的工资按照规定由用人单位。实际领取的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补足差额。
受害人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按工伤保险补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残疾就业补助。工伤一次性医疗补贴和残疾人一次性就业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参考资料:中国法院网-《工伤保险条例》
十级工伤能赔偿几万十级工伤赔偿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的价钱需要根据实际薪资水平来确定: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于本人工资乘7个月;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十级伤残为每满一年发给0.1个月本人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3、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十级伤残为每满一年发给0.1个月本人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4、其他费用根据实际确定。
一、十级工伤能赔偿几万
1、十级工伤赔偿的价钱需要根据实际薪资水平来确定: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于本人工资乘7个月;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十级伤残为每满一年发给0.1个月本人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3)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十级伤残为每满一年发给0.1个月本人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4)其他费用根据实际确定。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二、工伤应该怎么处理
工伤的处理方式如下:
1、工伤报告程序。单位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2、工伤认定程序。单位没有提起工伤认定的,工伤者一定要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社保经办机构调查认定后,书面通知单位及伤者;
3、工伤鉴定程序。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即走完工伤认定程序后),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伤残等级的行为;
4、协商赔偿程序。单位投义乌工伤十级大概赔几万 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5、劳动仲裁程序。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