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一、 消费者汽车维保 4S店使用拼装机油案
【案例简介】
温岭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对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现场发现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部分保养、维修车辆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的实际更换机油使用量不足整瓶的情况下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未告知客户机油使用量的真实情况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而以整瓶结算费用,多余的机油则被回收、拼装成整瓶后重新入库按新品予以再次销售。
【案例点评】
本案中,当事人在实际更换机油使用量不足整瓶的情况下,本应按实际机油使用量与消费者结算费用,却未告知消费者真实信息,并以整瓶的机油使用量为单位向消费者收取费用,实属谎报用工用料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 “千足金”金不足 消费投诉“一赔三”
【案例简介】
2014年4月份,消费者陈女士在台州临海某珠宝店花了4908元,购买了一副千足金手链,事后却发现其购买的是足金首饰,而不是千足金首饰。与店家协商不成后,陈女士向临海市12315中心投诉。经法定机构检测,鉴定结果成色是足金、黄金含量为99.00%,而不是含量为99.9%的千足金。
【案例点评】
该案中珠宝店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的销售行为属于典型的消费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该消费欺诈行为,按照“新消法”退一赔三规定,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启动“诉转案”,以行政刚性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 全省首例违反新消法 侵害个人信息案
【案例简介】
2014年3月17日,杭州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在对杭州某家装公司经营场地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现场有部分楼盘业主名单。
进一步调查发现:当事人为了推广公司的家装业务,提高公司业绩,该公司业务员从市场圈内朋友处收集了已销售某楼盘部分业主名单,名单内容包括业主姓名、所买楼层号码、联系电话等,且当事人所得业主名单信息均未经业主同意或授权。
【案例点评】
当前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现象日益严重,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时有发生。案件中当事人在未经消费者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收集业主名单信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属经营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四、 串通设计师给回扣 橱柜企业受处罚案
【案例简介】
2014年4月,金华市工商局在开展家装服务和家居建材商品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行动中,发现市区某从事橱柜销售的家具用品店通过串通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诱导消费,以达到拓展市场份额目的。
【案例点评】
案例中部分家装企业在经营中通过串通设计公司的设计师,采用财物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商品,以达到拓展市场份额目的,通过设计师开展诱导消费,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购物成本。此类现象一度成为了家装服务行业的潜规则。
五、 微信虚假促销 水果店受处罚案
【案例简介】
2014年12月绍兴某水果连锁零售企业为吸引人气,通过微信平台等宣传方式,发布“疯狂车厘子”广告,其内容称只要任何人完成“下载活动APP客户端、点击我要分享、积满29个赞”,就可以优惠价格购买该种黑色樱桃。
广告吸引参与者上万人,然而完成“集赞换礼”三个步骤的消费者到该公司总店,欲以承诺优惠价格购买樱桃时,被告知必须购买充值一定金额的预付卡作为购买前提。
【案例点评】
微信广告、微信朋友圈销售商品是一个新兴事物。“集赞换礼”则是一种向不特定人群发布的悬赏广告。
依据《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经营者在履行过程通过隐瞒事实和隐藏设置条件诱使消费者订立合同的行为,构成合同违法行为,理应依法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法制中国-浙江工商发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有哪些消费者维权的经典案例?一、“仅此一天”天天搞 虚假宣传终被罚
【案例简介】2016年5月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消费者刘先生在“天猫网”某网店花29.9元购买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了一件正在搞“仅此一天”促销活动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的窗帘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事后发现该窗帘的宣传页面连续数天使用了“仅此一天”的宣传用语,于是刘先生向绍兴市12315中心投诉。
【处理结果】经调查,发现该网店不仅连续使用“仅此一天”的促销宣传用语,且同一规格产品的促销价与平时售价相同。商家与消费者刘先生自行协商,补偿刘先生500元。绍兴市市场监管局袍江分局对当事人予以立案查处,认定当事人行为构成虚假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有关规定,责令其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同时做出罚款3600元的处理。
【案例点评】该案中网店虚假广告的销售行为属于典型的消费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背了诚信原则,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该消费欺诈行为启动“诉转案”,从而加大对虚假广告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消费环境,切实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三无”侵权枕套网上卖 赔偿罚款示惩戒
【案例简介】2016年9月,消费者张先生在天猫某旗舰店购买了一件58元的枕头套。货送到后,张先生发现该款枕头套无厂名厂址、成分、洗涤方式等产品标识,遂向该旗舰店所属的柯桥区12315投诉,要求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赔。
【处理结果】柯桥区市场监管局12315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立即向消费者张先生进行了解,并对该网店销售商品进行检查,发现该枕头套确实没有标注厂名厂址、成分和洗涤标识等。经调解,网店同意退货并赔偿消费者500元。同时,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此网店为生产厂家的其中一个批发商,生产厂家是以淘宝网上“一件代发”的模式进行销售(“一件代发”系指批发商负责网上接单后,实际由生产厂家代替该批发商直接向卖家发货的销售模式)。经查,该枕套生产厂家涉嫌假冒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他人注册商标,遂启动“诉转案”机制。经过严密的调查,认定该公司的行为构成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关规定,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犯他人注册商标的枕套、被套,并处罚款人民币28000余元。
【案例点评】该案中,枕套生产厂家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该消费欺诈行为,按照“新消法”退一赔三规定,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启动“诉转案”,以行政刚性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权秘笈!教你如何“退一赔三”!昨天是315啦~满世界都在维权和曝光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葱哥前两天就给大家爆料了加油站的黑幕。
其实自汽车洋葱圈创立以来,我们爆料过N多买车、用车时候的黑幕猫腻等等,那么当大家真碰上问题需要维权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
除了堵门、拉横幅吸引注意之外,
有哪些更奏效的方法呢?
每人都“期待”的“退一赔三”怎么能达成呢?
今天就带大家从之前的成功案例里取取经~
什么情况下能够退一赔三?
先来看个成功案例:刘女士在4S店买了一台菲亚特,新车第一次剐蹭,结果在喷漆时发现还有其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他部分早就被补过漆了。
接下来如何维权呢?
Step1
找4S店交涉
4S店负责人承认了曾经喷过漆,
但不承认是在自己的环节出了问题
最后甩锅给刘女士和厂家
Step2
找消协去投诉
然而消协的作用只能调解,
4S店和车主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
Step3:
起诉
刘女士最终把4S店告到了法院,
结果判决4S店“退一赔三”。
“退一赔三”能成功,举证很关键
证据一
刘女士去4S店给车做免费首保的时候
(不是在买车的4S店)
发现这台车免费首保已经过期,
有人已经做过首保了~
更离谱的是,
当时车主的信息也对不上
写的是别人的名字
证据二
菲亚特车的“前任”车主出面作证
证明自己之前曾经提走了这台车
后来也是因为觉得车被二次喷漆了
而且提速有很强的顿挫感
所以就退了
根据这些证据表明,这台车卖给消费者手里的时候,经销商明知道是一台已经销售过的车,故意隐瞒情况,当新车买给了消费者,构成了欺诈。所以法院判定,4S店“退一赔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好啦~葱哥再帮大家捋一下
维权的步骤:
Tips:1
找经销商交涉、沟通解决问题
Tips:2
找消协投诉
Tips:3
找法院提起诉讼
整个维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注重证据链的收集,如果能证明商家故意隐瞒欺诈,那么在诉讼时,要求退一赔三就基本能达成了~
过了保修期,车坏了,能索赔么?
一般车辆出保之后,出现质量问题,修车就得自掏腰包了,有什么办法能让厂家掏这笔钱呢?
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有一个名词叫做善意索赔~
善意索赔是什么?
下面葱哥就再带大家看一个案例~
有一位小伙伴买了一台豪华品牌车型,6年开了不到7万公里,按照厂家的三包标准早已经出了保修期。
但是~
偏偏这时候,发动机开始亮黄灯,后来经过检测,是因为排气凸轮轴故障。
怎么办?
豪华品牌配件价格高啊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网上一搜还得2000~3000块呢,这还没算安装费。
不想花钱~家具退一赔三的案例 !
于是想到了善意索赔~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厂家打了电话,官方建议他去联系授权的维修中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联系了几家4S店,都因为车子已经“过保”了,索赔不了。
最后一搏~
基本上最后要放弃的时候
找了另一家4S店的售后维修主管
他说6万公里之内
善意索赔,可以一试
超过6万公里,希望渺茫
但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还是请他帮帮忙
对方勉强答应试一下
逆转~
第二天上午,拆车、拍照、做检查
中午得到答复,索赔通过了!
只花了550块的检查工时费
虽然工时费不便宜,那也比维修费省多了
葱哥个人是非常提倡这种人性化的索赔方式,毕竟作为弱势群体,用户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出了问题有人管嘛。
当然也不排除厂家会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承担这笔费用,相当于花很少的钱,给自己做了一个“广告”。
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百分之百奏效,跟4S店的沟通显得十分重要,有时候需要一点运气~
万一成功了呢~
当然,在维权的道路上,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厂家对于那些反复去维权,或者是过度维权的“出头鸟”,准备了一个“黑名单”。
什么是厂家“黑名单”?
关于“厂家黑名单”,葱哥之前听圈子里人讲过一件事儿:
一个车主来4S店修车,动力方面的问题,工程师看过之后认为必须拆发动机。
根据厂家规定
拆发动机必须要单独签同意书
车主签了
等提车的时候车主反悔
要求换车
指责4S店没有经过同意就把发动机拆了
4S店拿出协议出示给车主
车主接过同意书
直接塞进嘴里
吃了~
继续要求4S店换车
4S店有视频,都拍下来了,资料给了厂家,这位车主被拉进黑名单,全国4S禁止提供服务。
当然,现在也不排除会有一些黑心的商家,把一些正常维权的消费者同样加入到“黑名单”当中,这种情况就太气人了~
葱哥有话说
通过上面的案例和问题的解答,相信大家对如何有效维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葱哥觉得,4S店经销商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环节,应该积极解决这类问题,而不是面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推三阻四。
此外也希望厂家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没问题谁还愿意折腾啊~
好了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维权路上的经验教训,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