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4.11
540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别?

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没有统一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的界定标准。实践中,各地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划分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户籍为依据,农业户口划为农村居民,非农户划为城镇居民;

二是以居住地为依据,居住在镇及县级以上城市区域以内的划为城镇居民,其余的划为农村居民。

两种界定方法中,第一种方法较好把握,具有可操作性,也符合我国公民长期在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被普遍采用。第二种方法由于区域范围不好界定,居民流动性较大不易把握,被采用的少。

 以户籍标准界定,虽然比较简便,但不公平。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就业或者安家、定居的情况极其普遍,这部分农村户籍人员的收入、生活支出与城镇户籍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另外,在普遍采用以户口划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方法中,对未成年人、农民企业家、农村商人及其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他高收入者这几类群体明显不公平:

  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应出台有关司法解释,统一界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划分标准,并努力扩大城镇居民的适用范围,除非农业人口应确定为城镇居民外,下列人员也应属于城镇居民:

  (1)对已经规划为城市用地范围的居民(包括常住一年以上外来居民)为城镇居民。

  (2)在外地城市和县城所在地经商、学习一年以上农村居民;回国暂住、常住的华侨,为城镇居民。

  (3)其他应该确定为城镇居民的为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哪个民生经济更好呢?

城市居民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的民生经济条件更好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因为城市中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的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比如医疗教育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交通,就业等方面。都比农村要更完善。

为什么中国城市人口少与农村人口

因为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第一产业(农业)所占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的比例高于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所以农村人口远多于城市人口。改革开放后,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才使得城市与农村人口的差距缩小,但目前城市人口仍少于农村人口。

另外,城市比农村更有效、更严格地执行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了计划生育国策,这使得城市人口少于农村人口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别

您好!居民,泛指居住在一定地区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的所有人民。具体到中国,就是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里的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农民特指居住在农村地区,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户籍性质为农业户口的中国农村人民。“居民”一词的内涵比较大,“农民”一词的内涵比较小,“居民”的内涵中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农民”的内涵中只包括农村居民,不包括城镇居民。那种认为居民只包含城镇居民的观点是错误的。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使用的《户口簿》封面是一样的,都叫《居民户口簿》,都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印制的。谢谢阅读!

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收入高的原因

收入差距。

目前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1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9.6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1.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1,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点1.82:1,随后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到1990年城乡收入比为2.2:1,1995年为2.71:1,目前已经达到2.9:1的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的国家只有3个,我国便是其中之一。

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倍。扣除物价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增长62%。

3.农民收入水平比城镇落后8~9年。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只相当于1992~1993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4.农民人均收入比城镇居民收入低4493元。1978年时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09元,到1985年差距突破300元,随后几年每年再扩大100多元,到1992年差距突破1000元,1994年突破2000元,1997年突破3000元,2000年就突破了4000元。预计2002年将突破5000元。1978-1985年城乡收入差距每年扩大20-30元,1985-1992年每年扩大100多元,1992年以后每年扩大300~400元,最近两年每年扩大500元。

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要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差距就更大。2001年农民家庭人均各种支出2780元,其中家庭经营支出占696元,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78元,缴纳税费支出91元,非生活消费支出占到家庭支出总额的31%。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

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果不考虑城乡其他方面差别,单从产业自身的扩张性上来看,农村就自然地处在劣势。城市产业比农村产业更具扩张性,一般情况下城市经济发展要快于农村。最近10年中,我国GDP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相应地第二、第三产业上升10多个百分点。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村改革率先启动,农村在经济机制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农村的第二产业曾经有过较快的增长,但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化,导致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降了下来,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乡镇企业停滞不前,甚至还有萎缩。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促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使城市的产业快速发展,而且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加强。近几年尽管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等方面增加了投人,但国家所有大型电力、交通、通讯以及信息等基础设施无不紧紧围绕城市中心而展开。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如果过去农村为企业发展所能提供的环境和条件与城市相差不大的话,那么今天城市在基础设施齐全、资金密集、信息畅通、市场活跃等方面优势已经将农村远远抛在后面。企业为了追求效益,新项目的上马普遍都选择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城市及其辐射地区。城乡物质基础的差距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差距。

不同的体制仍是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体制的差异大大缩小。但几十年形成的城乡两种不同的社会运行机制,仍然在发挥作用,福利制度、税收、就业、人口迁徙等方面的制度安排,都可能会促使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比如城镇福利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但农村福利制度的建设还没有能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即使已有的社会福利项目,农村与城镇也有很大的差别。全国城乡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农村中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要大大低于城镇,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高于城市。同样是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拨款和教师工资城乡间也存在较大差别。1995年全国普通小学每个学生的预算内事业支出265.78元,而农村只有198.69元,最高的上海达1216.85元;全国普通初中生人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492.04元,农村只有392.59元,最高的上海达1535.83元。在城镇一些理所当然的社会福利,在农村农民还必须支付费用。如民兵训练、计划生育、优抚对象、乡村公路、农村教育等都需要农民交费。尽管税费改革取消了这些方面的收费,但增加了农业税,实际上以农业税的形式收取了这些费用。农民的年纯收入只有2300多元,距个人所得税收取的低限相差甚远,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要在未扣除生产成本的条件下缴纳8.4%的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税费改革后),如果将这一税额折合成以增加值为基础的税率,大致在40%,这与其他行业17%的增值税税率相比,反差极大。

城乡隔离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即使是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城市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制度安排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只要城市和乡村之间是相互开放的,各种要素的相互流动会使城乡之间在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上保持相对的平衡,城乡之间差距扩大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城乡间也许在某个方面差距会扩大,但在另外的方面会得到相应的弥补。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不仅在物质基础上有差距,最主要的是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使城市人均的资源总量快速增加,而农村人均资源很难增长。一方面是产业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各种物质和文化成果向城市聚集,而另一方面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被严格控制,城乡之间人均经济和文化成果的占有差距就不可避免地要扩大。

城乡居民和城镇居民有什么区别?

城镇居民是指非农业户口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的居民,城乡户口是指农业户口的居民。

居住地不同、户籍不同。

1、以户籍为依据,农业户口划为农村居民,非农户划为城镇居民城镇居民不如农村居民 ;

2、以居住地为依据,居住在镇及县级以上城市区域以内的划为城镇居民,其余的划为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现泛指在城镇居住、生活的人。 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实行二元体制时,也专指拥有城镇户口、享有粮油肉等配给、招工等权利的居民,即城镇定量户口的居民,也简称“市民”。若在工矿企业工作,则被称为“城镇职工”。

与城镇居民相对应的是拥有农村户口、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种植业或养殖业、渔业等为主的劳动者,故也被称为“农民”、“村民”、“乡民”、“渔民”等。若到城镇或工矿企业工作,则被称为“农民工”。

扩展资料:

非农业户口即城镇户口,是指在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集镇注册登记的户口。城镇户口又叫城镇户籍,是指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实行二元体制时,拥有城镇户口、享有粮油肉等配给、招工等权利的居民,即城镇定量户口的居民,也简称“市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城镇居民百度百科 城乡一体化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又一河北事故,河北人,按北京标准赔偿争取成功了🐂!赔偿又翻一番👍,感谢同事辛苦付出🌹,给伤者交付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6-26 14:45

打卡三河市人民法院 庭审结束后跟法官聊天,法官说一年审一千多件案子,但是三河的案子审限控制得很好,从立案到开庭不到两月。 在这个背后,一定是合理的流程和结构带来效率👍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3-12 18:05

一面锦旗,不仅是荣誉,更是伤者及家属对我们专业与口碑的最高赞誉!北京大兴交通事故,伤者评上十级伤残,在庭审中元甲律师对赔偿金额分毫必争,帮助伤者获得赔偿款27万余元。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0-11 16:55

转眼过去六个月了,元甲。一个有温度的团队。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1-26 21:04

和解获得满意赔偿案件+1!北京丰台交通事故,造成伤者多处骨折,在庭审中双方达成和解,帮助伤者拿到29万余元赔偿款。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7-02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