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冤假错案的申诉问题,实际上是指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再行审理的特殊诉讼程序。目的在于对已生效而确实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通过再次审理并作出裁判予以纠正。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那么怎样才能推翻冤假错案呢?根据《刑诉法》规定,如果案件中存在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或者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的;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等重大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如果经过审理确实能够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撤销原判决、裁定,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即推翻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了冤假错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冤假错案是怎样造成的?冤假错案促成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的原因有很多种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基本有因为一些人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的包庇使用一些虚假证据或者无中生有而造成冤案,还有就是调查不仔细因为某方面的疏忽法院法官造成错判。总之为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了避免造成冤假错案,执法人一定要谨慎严明查清楚后再立案,避免一些非法分子钻了空子。
中国的“十大冤假错案”都有哪些?根据记载可知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中国历史十大冤案有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浮尸案、兔死狗烹案、车裂案、聪明误、无兵造反案、“忧愤悲歌”案、“莫须有”案、“谋逆”案、反间计案、“百日维新”案。
下面介绍较为出名的一案——浮尸案:
中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楚平王要杀伍奢,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
哥哥伍尚说,父亲召我,若求生不往,为天下耻笑,弟弟伍员说,俱死无益,不如奔他国,借力雪耻,伍奢与伍尚俱被杀,伍员四处逃亡,民间对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舆论导致的冤假错案 了“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了头”的传说;
伍子胥后来逃到吴国,他胸中始终回荡一股愤懑之气,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相比,吴国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国,《战国策》的作者甚至不屑于提到他,伍子胥来到吴国,掀开了吴国历史最辉煌的一页,一个弱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振兴;
吴王阖庐,重用伍子胥,国家日趋富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楚国是七国中综合国力强盛的大国,吴楚交兵,吴兵攻入楚国国都,几乎灭了楚国,这是楚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叶,吴国向南制服了越国,向北伐齐,大败齐兵,威震天下;
吴国攻破楚国国都,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顾君臣父子之伦理,毅然逃亡,历尽艰险,最终掘墓鞭尸,报仇雪耻,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吴国的辉煌,仅是昙花一现。阖庐的儿子夫差当政后,重用奸臣伯否,疏远伍子胥,其时越王句践正在卧薪尝胆,一心灭吴,吴国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锐地感觉到即将发生的亡国之祸,数次进谏,“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夫差不听,偏信奸臣伯否的谗言,竟然赐刀令伍子胥自刭;
刚烈的伍子胥,刎颈之前,对其舍人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在吴东门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寇是如何经此门灭吴的,夫差得知此话大怒,令人用马革裹伍子胥之尸,浮尸江上,卧薪尝胆的句践果然灭了吴国,夫差临死时“掩其面”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
吴国人可怜伍子胥之刚烈,为他立祠於太湖边的一个山上,命此山为胥山,一个人的到来可以兴国,一个人之死可以亡国,这就是伍子胥的故事。
来源:个人图书馆。
参考资料
个人图书馆.个人图书馆[引用时间20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