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快递行业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的总结大会开得好不热闹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你方唱罢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我登场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总结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的同时也陆续公布了的规划与目标。但这是对于绝大多数一线快递企业而言的,百世、圆通、韵达、申通、中通等。反观二线快递企业,除了天天快递召开了大会宣布了“打法”,其他企业暂时悄无声息。或许二线企业们都在好好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干,才能平安度过这一年,好好地活下去?毕竟刚刚过去的形势有点严峻,不少二线企业没有挺过来,而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又是比较难熬的一年。
其实像现在的快递行业的话,她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快递越来越多,就也越来越有很多的一些快递品牌的,一些出现像那种二线的快递品牌,华如果说他们不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有着激烈的竞争力的话,然后能够把它头筹的话,他们的一些公司或者说是他们的一些运营的话,都是面临着一些比较巨大的风险,然后久而久之的话,他们也就会面临着倒闭,甚至说是直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因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然后现在大家很多都是在网上进行购物,也许几分钟就能够去下单,买好几样的东西,这样子的话,就是需要快递,比如说快递有专门的站点进行去拿东西,或者说是直接给你送上门来,这样子的话就会非常的方便,家家户户中国这么多人口的话,那么快递行业就是越来越发达,然后快递的公司也越来越多,一线的快递行业固然是非常的赚钱,但是二线的快递行业也需要发展,所以说希望他们能够注入更多更加新鲜的血液。快递行业的话,现在就是竞争的十分的激烈。
冷链物流为何发展缓慢?原因简单到“令人发指”!互联网的兴起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生鲜电商犹如野虎猛兽一般向人们袭来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冷链物流无可厚非扮演着“冲锋大将军”的角色,成为物流行业一颗冉冉升起的红星。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药品等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预测,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将达到1.8亿吨,比上年增长3300万吨,同比增长22.1%。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亿元,同比增幅19%,与需求保持同步。
2018年中国冷库市场预计新增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并且从新增区域来看,武汉、杭州、福州、济南、重庆、大连等二三线城市增幅明显。
表面看来,冷链市场是一个有前景的市场,但是,它实际的发展却没有表面那么光鲜亮丽,冷链物流行业的钱并没有像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我们想的那样好赚,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的平均净利润在8%到10%左右,且仍在不断降低。
就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理应如兔子一般敏捷迅速,为何实际的发展却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全面综合的看法是:
第一、冷链流通率低
冷链流通率是指在物流过程中,采用冷链物流占所有物流的比重。
中国冷链物流的流通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止一丁半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2%、34%、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大部分生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冷藏运输率已超过90%,冷链流通率更是高达95%~98%。
第二、交通运输困难
一般而言,生鲜产品配送到当地区域最短需要半天,到附近省内长则要两到三天甚至更加长。这样的运输不仅耗费了客户长时间等待同时也把产品的生鲜降低了。
有些区域需要耗费的时间确实是无法避免,但有些地区耗费时间属于不合理的时间,在于道路规划不合理,从而导致交通运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对冷链物流运输来说无疑是有害无利。
第三、资源零散,整合度低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背后是不均衡的发展,就物流行业而言,冷链物流集中度低,缺乏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巨头。
没有一个巨头把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没有做到系统化、规模化,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优化调度,因而冷运车辆运输调度才会如此困难,在一定程度傻瓜,这就拖累了冷链物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其实,在冷链流通率低、交通运输困难、资源零散、整合度低等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核心问题, 那就是车辆运输调度。
凡是物流行业,均有一个共性:离不开运输,离开运输工具。
就冷链物流而言,最基本的工具就是冷藏车,冷藏车能够迅速的跑起来,能够不停歇下来,那么冷链物流的发展自然无须忧虑。
如今的市场状况是:截止到2018年,中国冷藏车辆才15万辆,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14年,冷藏车辆已超过15万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年蔬果的损耗量大日本一年的总产量的原因之一。
其次,冷运车辆运输调度困难,在市场上,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冷链司机找不到货源,但是却有大量的生鲜食品因为货运不及时而损坏,原因何在?资源没有共享,货主与司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还有一种状况是:货主发出货源,但是没有司机愿意接单,最终的结果是食品损坏率增加,原因何在?货运价格不合理,司机接单没有任何利润而言,反而要亏损油费及运输过程中其他车辆费用。
冷链物流为何发展缓慢?原因很简单,八个字: 车辆运输调度困难。
虽然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我国冷藏车辆少,但是只要现有的冷藏车能够“跑起来”,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冷链物流行业自然也会跟着跑起来!
如何解决车辆运输调度困难这个问题呢?冷易运力 科技 有限公司解决了这个难题,具体如何解决,敬请期待下篇文章解说。
什么是平衡物流?平衡物流是指物流市场价格调整到使物流需求量正好等于物流供给量时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的一种状态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此时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物流供给价格等于物流需求价格,物流供给量等于物流需求量,所对应的物流市场价格成为物流市场价格,所对应的供需量,称为物流市场均衡量。物流市场达到均衡后,如果价格背离均衡价格,就会自动恢复到均衡点并保持均衡的趋势。
资料扩展:
保持供需平衡的两种模式
1.供应增加型
通过增加物流供应来提高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到达供需平衡,但忽略了对平衡点的控制。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供应的增长,必然会打破与资源、环境的平衡,从而带来资源与环境问题。
2.需求管理型
对需求进行引导,控制,同时适当的改善供应,以到达供需平衡。
物流供应的增加不应该是简单的量的增长,而应该是在技术基础上的质的增长。而物流需求应该是在考虑资源,社会环境制约下的,有控制的(与供应相比的)相对减少。
在对需求不断控制的同时,适当改善供应,以求在量的不平衡中找到技术上的,经济、社会效益上的整体平衡。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你好!!!!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14.1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8.2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5.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9倍、3.4倍和12.3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3.7倍和1.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
第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99.1%,2006年是99.5%,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物流行业集中度与均衡 ;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99.4%,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98.3%,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98.5%,今年到现在为止是99.4%,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第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第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
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