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2.12
217
法律分析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的,用人单位可以起诉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了6种用人单位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 的情形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1)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离职后可以起诉吗如果给公司造成重大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又有证据是本人工作差错直接造成且后续无法改正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公司可以起诉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哪怕已离职。
比如因为工作上的差错,公司可以起诉员工吗?离职后可以起诉吗

如果给公司造成重大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又有证据是本人工作差错直接造成且后续无法改正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公司可以起诉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哪怕已离职。但若不是直接造成或后续可以发现改正但公司不作为,公司就无权起诉。

法律分析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的,用人单位可以起诉劳动者。一般而言,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经济损失应以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限。用人单位应及时固定与经济损失有关的证据,一旦发生争议,就可以用证据支持用人单位的合法主张。从劳动者角度来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劳动者的过错程度及原因大小有关,为此劳动者需承担与之相应的全额或者部分赔偿责任。企业要求员工赔偿的条件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

(一)用人单位应制定规章制度;

(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或劳动合同中必须规定因违章作业造成损失要求劳动者赔偿;

(三)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让劳动者知悉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定的强制性规定。

(四)明损失的存在。一般应为直接损失,比如货物的损毁、客人的索赔,但间接损失不予赔偿,如预计的利润。

(五)证明员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如员工明知货物验货不通过而予以放行或有收受贿赂行为可以认定为故意,而普通员工即可以发现的瑕疵作为一个专业的员工却没有发现即可认定为重大过失。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试用期内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被辞退员工赔偿吗

1、如果是根据《 劳动合同法 》第39条开除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的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不用赔偿,其他情况下开除的都要赔偿。 2、所谓开除,在劳动合同法上是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所谓赔偿,劳动合同法上是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了6种用人单位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 的情形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1)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 建立劳动关系 ,对完成本单位的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本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形致使 劳动合同无效 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符合以上6种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3、除了《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之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 支付经济补偿金 。

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工作中的损失吗

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你好!要看实际情况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如果的确因为员工的工作导致公司受到损失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了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那么的确是会以克扣工资来作为惩罚的。有些员工上班时间精神不振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注意力不集中,结果工作时毁坏公司财物,造成公司财产损失,可能要进行赔偿。公司为保证拿到损失赔偿,就会从员工的工资里扣除。如果毁坏的东西价值较大,员工就要担心会不会被扣押全部工资。

事实上,员工毁坏公司财物,公司是否可以扣押其全部工资赔偿,要先确定员工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

按照员工的主观程度,具体将分为以下情况:

1、员工出于故意

如果员工是出于故意毁坏财物的,属于侵权行为,公司可以要求员工对财产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承担赔偿责任。

并且,员工故意毁坏公司财物,致公司遭受财物损失,属于违反公司规章,公司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员工出于重大过失

因为员工未尽到注意义务,所以员工有义务赔偿。因此,公司可以直接从对方的工资进行扣除,不过,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其当月工资的20%,并且不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员工出于一般过失

员工因为一般过失,或是基本无过失的话,其实已经尽了妥善保管义务的,所以员工不应承担赔偿义务。

不过,员工上班时毁坏公司财物,双方对赔偿协商不一致,并可能影响继续建立劳动关系的,比如公司主张过多赔偿的,扣除较多工资的,那么为避免权益遭受损失,建议可以在必要时按照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维权。

员工就公司克扣工资申请劳动仲裁的,需要按照下面的步骤来:

1、需要准备好如下材料:

(1)劳动争议申诉书一式三份;

(2)到工商局查询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资料一份;

(3)员工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4)复印证据资料一式三份,如劳动合同或协议、工资单、工牌、上班打卡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等。

2、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般都是向所在区、县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然,要是遇到的公司对所有员工的工作任务安排都是这么个标准的话,那么建议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去申请劳动仲裁,人多力量大,相信也会比较快解决。

网页链接

因为公司搬迁,员工离职,公司有权要求员工赔偿吗

公司搬迁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劳动者自己主动辞职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的,用人单位是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的。一、劳动者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只有第1种情况有补偿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 办理离职手续 等;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3、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承担。二、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给用人 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说的辞职信、辞职报告),这样便于保留证据。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或不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可以通过 申请劳动仲裁 解决;三、相关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 劳动合同无效 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 限制人身自由 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 续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 终止劳动合同 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 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员工被辞退后公司可以起诉吗

公司违法辞退员工的情况下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劳动者可以到当地的劳动仲裁管理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处理,也可以提交相关证据到法院进行起诉处理,具体情况下应当根据辞退的原因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合法的赔偿。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公司都不能随意解雇员工。否则,公司的行为就会构成违法行为,那么员工就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追究责任。

法律分析

1、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提前解雇是指企业以提前30天通知员工或按照法律规定支付更换通知的方式解雇员工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医疗期满后,不得从事原工作和本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劳动者不能正常工作,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工作的。

(3)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不能履行的,双方协商不能达成修改劳动合同的协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员工不辞而别是否可以告公司赔偿金?

员工没有按劳动合同规定程序辞职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用人单位可以追究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损失费由用人单位举证。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部门申请解决,要求支付补偿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所有付出都只为委托人最终的满意🌹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6-27 09:05

北京延庆交通事故,六十多岁老人不幸去世,元甲律所理赔团队与保险公司专业谈判,一个多月达成和解,帮助家人拿到赔偿款180万元。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0-08 15:20

员工工伤用人单位需要赔偿吗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 劳动能力鉴定 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 ...
496热度
在年前全力争取帮伤者拿到赔偿款,让伤者一家人安心过年!交通事故理赔纠纷不一定非要打官司,元甲18年理赔经验,与保险公司达成和解,拿到赔偿款26.6万元。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2-25 14:19

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

法律分析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的,用人单位可以起诉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了6种用人单位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 的情形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偿的吗:1)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有用人单位告员工赔 ...
217热度
交通事故肋骨骨折只要达到6根就可以平,伤残都是可以和解解决的,但是呢,要提醒大家,交通事故呢,有些伤是不适合和解的,比如大关节伤或者颅脑伤,这些呢,后遗症风险都比较大,如果和解解决,将来一旦发生了后遗症或并发症,就很难再向对方索赔了。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第一次索赔通过诉讼解决,保留后续的追诉权,这样一旦将来再发生后遗症,我们还可以找对方继续索赔,这样才是对我们伤者最有利的保障。如果你有交通事故问题,可以后台留言,我来帮你处理。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08 10:50

用人单位起诉员工赔偿损失

2004年8月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蔡某在兑换港币过程中未尽“慎重审查”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某公司每月在蔡某工资中扣除的赔偿款不得超过蔡某当月工资的20%为由,裁决某公司支付蔡某2004年4月工资差额460元、5月工资845.1 ...
606热度
又是这个点儿,又是这条回家的路,感谢家人这么晚来接我,默默给我支持!🌹🌹 接待当事人,提供了超值的法律服务。不仅解决当事人咨询的事项,还为当事人梳理可能面临的各项法律风险,并提供解决策略~🌈🌈这就是优秀律师的价值!💪💪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1-23 22:42

用人单位辱骂员工要求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辱骂员工要求赔偿: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劳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 ...
610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