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企业依法购买了工伤医疗保险后,超出保险赔偿的部分可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进行归集,最终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发生工伤时,企业先行支付医疗款项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
借:其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他应收款-工商医疗专户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相关机构予以赔偿时: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其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他应付款--XXX(工伤医疗使用人)(多出长款部分)
贷:其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他应收款-工商医疗专户
如果补偿部分不足以支发生费用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超出赔偿部分)
其他应收款-工商医疗专户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收到补偿并清理超额部分赔偿: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工商医疗专户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超出赔偿部分)
月末结转管理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想了解更多的保险知识,可以进入 >> “多保鱼讲保险”进行免费咨询!
公司当年发生工伤赔付第二年收到保险赔款怎么入账把票据复印入帐:借其他应收款-工伤保险贷现金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发票交给社保局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收到赔偿款借银行存款借管理费用-福利费(赔偿差额)贷其他应收款-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待遇主要的补偿标准
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到24个月本人工资,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障碍等级确定)、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受伤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障碍等级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受伤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障碍等级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确定)、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
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工伤待遇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俗称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等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并且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一般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收到裁决书15天内可以起诉到法院。
资料扩展: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及受伤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收到保险公司员工工伤赔付款怎么做账工伤保险的赔偿一般应采用借贷记账法来做账。单位应当区分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将工伤保险赔偿进行分类,然后记录在当月的财务活动报表中。
法律依据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七条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因此,企业为职工办理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了工伤保险的,赔偿应当先通过工伤保险金支付,其余工伤赔偿款,以企业与职工签订的赔偿协议、相关部门出具的工伤鉴定报告、劳动仲裁文书以及当事人签字的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这就是工伤赔偿做账的方法。
拓展资料
据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进行财务核算。
一、如果你单位为职工上保险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了,帐务处理如下:
1、发生工伤事故后,向职工垫付医药费:借:其收到医疗赔偿款怎么入账 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社保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2、保险公司或社保赔付公司垫付的药费时(如果全额赔付)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社保
3、如果不是全额赔付
借:银行存款管理费用或应付福利费(公司负担部分)贷: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社保注:内资企业公司负担的药费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外资企业公司负担的药费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
二、如果你单位没上保险,全额报销工人的药费时
借:管理费用(或应付福利费)贷:银行存款注:内资企业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外资企业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