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被拘5天
电动车肇事逃逸一般处罚为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天、罚款1000元的处罚。如果电瓶车将人撞伤肇事逃逸被拘5天 ,造成重伤害的,逃逸的车主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一经核实,法院量刑标准在拘役、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第3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肇事逃逸被拘5天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逃逸被拘5天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肇事逃逸被拘5天 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肇事逃逸被拘5天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电瓶车交通肇事逃逸要拘留几天?一、电瓶车 交通肇事逃逸 要拘留几天? 电动车肇事逃逸的处罚肇事逃逸被拘5天 ,依法对其处以 行政拘留 5天、罚款1000元的处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 证据 肇事逃逸被拘5天 ,使 交通事故责任 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 交通事故 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二、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则是什么? 责任认定重。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损害赔偿重。按《关于审理 人身损害赔偿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赔偿费用少则几千块,多则上万元甚至于几十万元,如肇事车辆投保了 第三者责任险 ,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但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按《 保险合同 》约定,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车主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 行政处罚 重。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规定,对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刑事责任重。根据《 刑法 》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 有期徒刑 。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则构成了 故意杀人罪 或 故意伤害罪 ,按《刑法》规定,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综上所述,骑电瓶车上路要严守交通规则,将行人撞伤后积极参与赔偿,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肇事逃逸,被公安机关抓到后,不构成犯罪的,当事人会被判处十五天以下拘留,并罚款。当然, 交通肇事 造成严重后果,给受害人造成重伤的,责任方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驾驶员肇事逃逸正常拘留几天?一、驾驶员肇事逃逸正常拘留几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 肇事逃逸被拘5天 ,发生 交通事故 后当事人逃逸的肇事逃逸被拘5天 ,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 证据 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肇事逃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之规定处理,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拘留十五日以下,以及第一百零一条之规定吊销驾驶证,终生禁驾。 《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74条,对“ 交通肇事逃逸 ”定义为肇事逃逸被拘5天 :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由此可见,对于肇事逃逸案件,公安机关一般都会进行拘留,但也不是一定会进行拘留,而且所处的拘留是 行政拘留 。 二、肇事逃逸一定会拘留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需要弄清楚拘留的含义。 什么是拘留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公安机关在紧急时刻对需要受侦查的人依法暂时扣押;行政拘留指将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关在公安机关拘留所内,一般不超过十五天,合并处罚最长不超过二十日。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 行政处罚 。被处罚人对 治安管理处罚 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 诉讼 。 1、行政拘留 是指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 治安管理处罚法 》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最严厉制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治安拘留最高期限为15日(期满即释放,由公安机关决定,在行政拘留所执行;对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合并执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20天。 2、 刑事拘留 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刑事拘留最长时限为 37天(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 批准逮捕 的时间可以延长到30日。检察院必须在7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三、肇事逃逸的处罚有哪些 (一)行政处罚肇事逃逸被拘5天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二)刑事处罚: 1、 交通肇事 后逃逸或者有其肇事逃逸被拘5天 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的危害性不仅仅是对于事故负责人的处罚,同时也给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沉重的代价。在驾驶员驾驶的过程中,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准则进行安全驾驶。同时也希望广大驾驶员群众能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避免悲剧性的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