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一方未全面履行合同等违约行为导致守约方所丧失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的财产性损失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即在合同履行前并不为当事人所拥有的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而为当事人所期望在合同全面履行以后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权利。通常情况下只要构成违约行为即可能导致对方可得利益的损失。常见的可得利益损失有以下几种:1.生产利润损失。这类损失多与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买卖合同有关。在这类合同中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买方所买的设备或原材料是用于生产的,如果卖方不交货、所交付的设备或原材料不合格或迟延交付,必然会耽搁买方的生产,给买方造成生产利润损失。2.经营利润损失。这类损失多与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合同以及提供服务或劳务的合同有关。3.转售利润损失。在买卖合同中,卖方违约不交货,导致买方无法将该批货物转售于其已签约的下家买主,则其转售利润损失一般来说就是转售合同价款与原合同价款的差额,再扣除必要的转售成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合同法上的预期利益损失怎么理解违约责任承担以赔偿实际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为原则。但若违约方在违约时不可预见交易相对方将遭受到的损失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则不必赔偿。
源于英国法,有青年让工匠打马掌,结果伤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了马,青年人骑马去公爵处选婿,结果误了期限,丧失了继承公爵爵位的机会,青年要求工匠赔偿巨额损失,被法院驳回。理由是非预期利益损失不赔。
如何理解合同纠纷中的实际损失和预期利益损失 合同中约定违约方应赔偿守您好,实际损失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实际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损失。直接损失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间接损失就是可得利益的丧失,即应当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权行为的侵害而没有得到,包括人身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和财物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预期利益损失,指缔约时可以预见到的履行利益所产生的损失,又称可得利益或间接损失。违约责任中补偿性法定赔偿金由实际损失和预期利益的损失构成。预期利益损失是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合理预见的利益所发生的损失,但并不必须是必定发生的利益损失。
《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规定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含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该条文明确规定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了预期利益损失包含在违约损失当中,违约方应当赔偿守约方的预期利益损失。
《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主要规范违约金过高的调整原则以及认定标准。违约金的法定性质为补偿守约方因违约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违约金数额应当与违约经济损失的数额大体相当。
如果守约方能够充分举证违约行为导致预期利益损失的证据,法院应当判决违约方赔偿守约方的预期利益损失。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如何确定合同的预期损失,怎样赔偿合同预期损失北京市某广告公司与一展览公司签订项目合同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约定广告公司一年内为展览公司制作并搭建东风本田汽车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的展台5次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付款方式为一次一结。合同签订后广告公司如约完成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了第一次展台搭建,展览公司支付了首次部分搭建款项后尚有余款7万元未付。其后,展览公司在未通知广告公司合同法预期利益损失 的情况下另外委托其他公司完成了其余4次的展台搭建。
广告公司认为,展览公司另行委托其他公司搭建余下4次展台的行为违反约定;而且广告公司基于搭建次数付出了相应成本,在未获得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导致可得利益损失14万元。故诉至法院,要求展览公司支付首次搭建展台的工程余款7万元及迟延付款的利息;并赔偿可得利益损失14万元。
法院认为,该案属定作合同纠纷,争议的焦点在于展览公司是否有单方合同解除权,及广告公司能否主张可得利益损失。
我国合同法第251条规定,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是承揽合同,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该案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即为承揽合同中的定作合同。而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解除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协议解除,需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可实现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另一种是单方解除,即当事人约定的或者法定的合同解除事由出现,享有合同解除权的当事人通过行使合同解除权解除合同。单方解除合同不必经对方当事人同意,只需要解除权人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法律效力。本案中的展台搭建合同属于定作合同,根据合同法第268条的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因此展览公司有权单方解除双方签订的定作合同。
定作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法定权利,因此对解除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只对已造成的直接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广告公司要求的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物质或者非物质的利益。可得利益的特点是未来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实现性和可预见性,属于间接损失的范畴。根据合同法第112条、第113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违约损失的赔偿须具备三个要件:违约行为、损害事实及上述两要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案中不存在违约行为故而不存在可得利益损失。因此,广告公司主张的可得利益损失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法院最终判决,广告公司完成了第一次展台搭建工作,其要求支付剩余工程款及利息的诉讼请求应获得支持。但由于展览公司在法律上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不存在违约问题,广告公司要求展览公司赔偿合同的预期利润损失缺乏事实依据,不能得到赔偿。需要说明的是,当事人单方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对方时解除。本案中展览公司在未通知广告公司的情况下另行委托其他公司搭建余下4次展台,应当对由此造成广告公司的损失(比如为其余4次展览所花出的费用)进行赔偿。(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