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可以考经济所。
社科院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有近40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以及出版社、杂志社、研究生院等科研辅助机构。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的经济、法学、哲学、考古、历史、文学、语言、民族和宗教等问题。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前身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先后经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了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经济所以经济学综合性、基础性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形成了以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为基础的“三大学科板块”布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资料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提取码: ibtn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院地址
乘车地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乘坐地铁至广阳城站下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南行800米)
通讯地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邮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10248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一般是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哪些研究所?35个研究所、院、中心。代管1个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城市发展与环境中心、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台湾研究所、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欧洲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
代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当代中国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势有哪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hc6h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怎么样?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多学科、综合性、国家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的民族问题专业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和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1962年两所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1977年归属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所以民族学、人类学为平台,以人类社会民族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展我国民族历史、语言、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宗教、文字文献和世界民族问题等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的研究。
注册资本:222万人民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osoph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该所筹建于195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1955年9月底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下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六个研究组。出版刊物有:、《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和《哲学译丛》等。“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的科研业务中断,1976年10月后恢复研究工作。1977年后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许立群任所长。1982年起,邢贲思任所长。为了促进哲学科学的发展,1977年将原有的研究组扩充为研究室,又陆续新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毛泽东哲学思想、现代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等五个研究室和东方哲学研究室。
1985年7月底有研究人员195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71人。该所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外国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等六个专业可以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这六个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分别为邢贲思、赵凤岐、夏甄陶、杨一之、王玖兴、汝信、陈元晖、李泽厚、、周礼全、王明。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所的哲学研究出现了新的气象。据1984年底统计,全所出版专著91部、译著47部,还有大量的论文、译文和资料;1982年开始编辑《中国哲学年鉴》。这些成果对推动学术活动和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截止到2007年5月,哲学研究所有人员276人,其中在职人员141人,离退休人员135人。在职人员中专业人员129人,占全所在职人员总数的91.5%;管理人员12人,占8.5%。在专业人员中,高级研究人员89人,占全所专业人员总数的69%;40岁以下青年研究人员39人,占专业人员总数的30.2%。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哲学研究所曾聚集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一级研究员潘梓年、金岳霖、贺麟等;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优秀学科带头人。截止到2011年,该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荣誉学部委员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0人,获得人事部等部委批准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的1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博士生导师27人。
哲学研究所同国外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基金会和政府部门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每年对外学术交流总量达170人次左右。该所是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成员,与国外哲学界有定期性的合作项目,如与英国皇家哲学研究所、牛津大学等机构共同举办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与美国、俄罗斯、越南、法国、德国等国大学和科研单位双边互访等。该所曾邀请哈贝马斯、德里达、利科等著名哲学家来华访问,有11位国际知名学者被聘为外籍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