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由于“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科目核算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的内容主要以支付职工医疗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及应付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的医务、福利人员工资等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因此公司支付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的一次性补助可以在“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中核算。
企业付给职工的工伤一次性补助金,做什么账务处理?帐务处理如下:
1、发生工伤事故后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向职工垫付医药费: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社保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2、保险公司或社保赔付公司垫付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的药费时(如果全额赔付):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社保。
3、如果不是全额赔付:
借:银行存款管理费用或应付福利费(公司负担部分)
贷: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社保。
需要注意的是:内资企业公司负担的药费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外资企业公司负担的药费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
扩展资料
《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第2款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赔偿金额的计算没有全国通行的标准,须参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规定执行。在各地区暂无规定的情形下,可参照《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中对一次性赔偿所作出的规定。
一、公式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赔偿基数×月数
赔偿基数为: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一至四级
因为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要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工岗位,享受伤残津贴,所以就不存在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问题。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还应当参照当地的相关规定)。
三、五至六级
五级35个月、6级30个月。
条件之一:①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
②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25条第(二)、(三)、(四)项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
③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的。
支付责任:工伤职工所在单位。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第二款(还应当参照当地的相关规定)。
四、七至十级
七级20个月,八级15个月,九级10个月,十级5个月。
条件之一:①劳动合同期满终止;②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③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25条第(二)、(三)、(四)项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④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的。
支付责任:工伤职工所在单位。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还应当参照当地的相关规定)。
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5年(含5年)的,应当支付全额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不足5年的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或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伤保险条例
一次性留潍补贴记入什么科目您是想问补贴收入计入什么科目吗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补贴收入属损益类科目。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的退还增值税以及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
请问公司收到国家的补贴资金,应如何做账务处理?实质上该笔钱可以作为政府补助处理。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的账务处理:
1、该笔补贴用于与资产相关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则计入递延收益项目,按照资产使用年限每年对其进行确认:
(1)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每年按照使用年限进行确认(例如收到50000元,补贴的资产对应使用10年,则):
借:递延收益 5000
贷:其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他收益 5000
注:其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他收益为2018年利润表新增项目。
2、该笔补贴与收益相关,如果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先计入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分录与1相同)
3、该笔补贴与收益相关,但若与日常活动无关,则计入营业外收入,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4、若政府作为销售商品的价款补贴,则视同销售,收到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扩展资料
2017年5月10日,为收到一次性留工补贴账务处理 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了修订,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此次修订。
此次修订增加了”其他收益“科目。
其他收益:“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订新增的一个损益类会计科目,应当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项目,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在该项目中反映。该科目专门用于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
参考资料
政府补助-百度百科
财会[2017]15号-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