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在线问法 时间: 2023.03.17
443
2、二审程序:上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审理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受理后,法院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受理后,法院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民事诉讼程序种类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包括以下这些程序: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通知当事人在7日内交诉讼费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的,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哪些程序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包括以下这些程序: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通知当事人在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的,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行政诉讼的程序有哪些

行政诉讼案件程序:

1、一审程序:起诉、受理、审理、裁判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

2、二审程序:上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审理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

3、审判监督程序;

4、执行程序。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诉讼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

(1)起诉和受理。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阶段。包括原告起诉和人民法院受理两方面的诉讼行为的结合。

(2)审理前的准备。审判人员在受理案件之后、审理之前应作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弄清双方当事人的请求与答辩,调查、收集证据,通知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参加诉讼,以及其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他保证正确、及时审理案件的工作。

(3)开庭审理。即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解或判决。开庭审理又可分为:

准备阶段。由法庭查明和解决案件能否进行实体审理的问题。

法庭调查。即在法庭上审查各种证据,对案情进行直接、全面调查。

法庭辩论。

调解或判决。

法庭在审理和辩论的基础上可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审理即告终结;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依次判决。

(4)宣判。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到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四)宣读鉴定结论; (五)宣读勘验笔录。

诉讼的基本程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步骤?

一审程序:

1、法院经审查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2、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3、决定开庭审理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4、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5、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6、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7、判决宣告。

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

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方面。

扩展资料:

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特点:

(1)民事诉讼既包括法院依法进行的审判活动,也包括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法院和各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诉讼法律关系;

(2)法院的审判活动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决定性作用,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则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很大影响;

(3)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围绕解决民事纠纷这一基本任务,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务的阶段组成,同时各个阶段相互衔接,依次连续进行。对民事诉讼的涵义,国外诉讼理论有不同学说。

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是法院根据当事人请求保护其司法上的权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国家对该问题不甚重视,较少明确解释。

一、程序参与原则

程序参与原则有两项基本要求:

1、当事人对程序的参与必须是自主自愿的,而非受强制被迫的行为。当事人是民事程序的诉讼主体,有权决定是否发动和参与诉讼程序,“不告不理”的规则就是体现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了当事人参与诉讼的自愿性。程序参与原则要求立法者和法官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和人格,对其参诉意愿不得强迫或限制。

2、当事人必须拥有影响诉讼过程和裁判结果的充分的参与机会,这是程序参与原则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当事人必须拥有影响诉讼过程的参与机会和权利,享受“最低限度的程序保障”。另一方面,当事人必须拥有影响裁判结果的参与机会和权利,不该受到突袭裁判。

程序参与原则在宪法上的依据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参与立宪过程和决定其结果,“宪法必须确保一种参与、影响政治过程的公平机会。”[8]程序参与原则就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

它的意义在于:保障当事人有充分的机会参与诉讼程序,至少享受“最低限度的程序保障”,为裁判的结果带来正当性;同时还有利于促使当事人接受审判结果。因为各方一旦参与到程序中来,满足其程序利益和程序要求,尽管他们可能不赞成判决的内容,但他们却更有可能服从它们。

二、辩论原则

辩论原则包括两层基本涵义:

1、辩论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在诉讼中,原告有权提出诉讼请求、陈述事实和理由,并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被告有权承认或否认原告的诉讼请求,或提出反证进行反驳和答辩,甚至提出反诉。第三人也可以就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及事实理由。

双方既可以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也可以就程序问题进行辩论;既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辩论;既可以在法庭辩论阶段,也可以在诉讼全过程辩论。法院应当保证当事人充分和平等地行使辩论权,依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2、辩论权对审判权的制约。这是该原则的重要内涵,也是现代法治国家民事诉讼普遍遵循的原则。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被称为“辩论主义”,它构成了大陆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核心内容。

这种制约主要体现在:一是法院对证据的质证、认证和调查应当受当事人主张和举证的约束。二是当事人辩论的结果形成对法院裁判的制约。

即法院的裁判只能以经当事人辩论、查证属实或无争议的事实作为依据,当事人未提出的或未经当事人辩论并查证属实的事实,均不能作为裁判的基础。这样才能做到辩论结果与裁判内容的一致性。

如果辩论结果明显有利于一方当事人或该当事人根本就没有参与辩论,而法院却作出不利于该当事人的裁判,这就叫“突袭裁判”。可见,辩论原则关涉到民事诉讼的结构,关涉到法院和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载着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目标,是民事诉讼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程序包括哪些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具体如下:1、事件中存在犯罪事实并应该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予以立案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2、侦查机关立案以后,开始进行侦查;3、检察院接到侦查机关移送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的案件以后,案件进入到审查起诉阶段;4、法院一般会公开开庭审理;5、执行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第四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2023年3月北京大兴交通事故,伤者无责,自己索要赔偿一年时间没有结果。于是2024年2月委托元甲律所,成功评上两处十级伤残,4个月达成和解,快速获得赔偿款36.3万。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6-28 16:58

发生交通事故不想打官司,不知道如何谈和解?不清楚能不能评伤残?一场讲座,传授可视化和解的8大规律,专业评估伤残!7月27日14:00,第364期和解大讲堂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让您少走弯路、快速拿到赔偿款!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7-10 11:18

如何在伤残鉴定时,争取最高的伤残等级?3月22日14:00-15:00第379期《和解大讲堂》讲座,现场资深法医精准预估伤残,专业律师为您制定赔偿方案!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3-21 16:02

查询被继承人生前保单及预计保险理赔金额,律师持有法院调查令方可查询。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12-09 17:37

人生第一次发生交通事故,迷茫无措、思路混乱......找到我们,帮助委托人全面分析案情和关键点,思路上的引导就是最大的帮助,案件顺利推进中就获得了委托人赠送感谢锦旗,并不是结案了才产生口碑,而是口碑服务贯穿于服务始终!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5-30 12:09

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

2、二审程序:上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审理诉讼的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受理后,法院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 ...
443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