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指南:五种情况看赔偿
一、保险公司先赔交强险部分
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损失时,保险公司要先赔付。具体流程是:投保过交强险的车辆,由承保公司在保险额度内支付赔偿。如果保险赔的钱不够,剩下的损失由事故相关方按责任比例分担。
这里说的交强险全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所有上路的机动车都必须购买这个保险,这是法律规定的。保险公司的赔付不分责任大小,只要符合条件就要先赔。但保险赔付有最高限额,超过部分才需要当事人自己承担。
二、机动车撞行人怎么划分责任
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碰撞时,法律明确规定机动车司机要负责赔偿。但有两种特殊情况可以减轻司机的责任:第一种情况是对方违反交通规则,比如行人闯红灯;第二种情况是司机已经采取了必要措施,比如紧急刹车。
具体减轻责任的比例分四个档次:
1. 如果行人全责,司机只用赔10%-20%
2. 如果行人主责,司机赔30%-40%
3. 如果双方同等责任,司机赔50%-60%
4. 如果行人次责,司机赔70%-80%
举个例子:王师傅开车经过斑马线时,李大爷突然跑步横穿马路。行车记录仪显示王师傅立即刹车但还是撞上了。经交警认定李大爷负主要责任,那么王师傅只需承担30%-40%的赔偿。
三、故意制造事故不用赔偿
当事故损失是行人或非机动车故意造成时,机动车司机完全不用赔偿。这种情况包括碰瓷、自杀式冲撞等故意行为。但司机需要拿出证据证明对方是故意的,比如提供行车记录仪视频、现场监控录像或者目击证人证词。
去年某地就发生过典型案例:张先生开车时,赵某突然从路边冲出扑向车头。事后调查发现赵某两个月内用同样手法制造了三次事故,最终法院判决张先生无需赔偿。
四、非机动车相撞按责任比例赔
电动车、自行车之间发生事故,或者它们与行人碰撞时,赔偿规则和机动车不同。这类事故完全按照交警出具的事故认定书来划分责任比例。比如两辆电动车相撞,负主要责任的一方要承担60%-70%的损失,次要责任方承担30%-40%。
要注意的是,非机动车没有交强险,所以赔偿需要责任人自己支付。如果责任人没有赔偿能力,可能会面临法院强制执行个人财产的情况。
五、责任认定需要三个步骤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报警并保护现场,等待交警到场
第二步是配合交警调查,提供行车记录、监控视频等证据
第三步是领取事故认定书,上面会写明各方责任比例
拿到认定书后,如果对结果有异议,可以在3天内申请复核。但实践中变更认定的成功率较低,所以最好在交警调查时就把证据准备充分。
特别提醒:事故认定书直接影响赔偿比例,所以当事人要注意收集证据。手机拍照时,要拍清楚车辆位置、刹车痕迹、散落物位置。有目击证人的要立即留下联系方式。
不同情况的处理要点:
- 机动车撞机动车:按各自过错比例赔偿
- 机动车撞非机动车:优先保护弱势群体
- 非机动车相撞:完全按责任划分
- 有人受伤的情况:先送医再处理赔偿
最后要记住,发生事故后不要私下协商了结,特别是有人受伤的情况。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报警备案,这样后续处理才有法律依据。如果遇到对方要求私了,要谨慎考虑后续风险,最好通过正规程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