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何理解_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定什么罪

在线问法 时间: 2025.05.12
43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法律困境

中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形。但法律条文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表述存在模糊性,这直接影响具体案件的定罪量刑。当前法律界主要关注该条款的适用范围,却忽视了其法律性质的界定。

二、结果加重犯理论存在的问题

传统观点将逃逸致死视为结果加重犯,但这一理解面临现实挑战。结果加重犯需要同时满足基本犯罪和加重结果两个条件。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基本犯罪的成立必须以实际损害结果发生为前提。

当逃逸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时,可能出现基本犯罪不成立的特殊情况。例如驾驶员仅造成轻伤后逃逸,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此时若按结果加重犯处理,将出现没有基本犯罪的加重处罚情形。

三、典型案例暴露的定罪难题

某司机夜间撞伤路人致腿部骨折,伤者因低温冻死。按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单纯骨折不构成犯罪。若将死亡结果视为加重情节,就会出现基本犯罪不成立却加重处罚的矛盾。

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两种错误处理:要么无法定罪,要么错误定为过失致死罪。这明显违背立法本意,也混淆了交通肇事与普通过失犯罪的区别。

四、情节加重犯的合理性分析

将逃逸致死界定为情节加重犯更为妥当。情节加重犯侧重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而结果加重犯仅关注客观结果。逃逸行为反映驾驶员逃避责任的主观故意,这种主观恶性需要特别惩戒。

死亡结果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在情节加重犯框架下可被合理评价。这样既避免重复评价,又解决基本犯罪缺失的难题。例如前述案例中,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的结合直接构成完整的犯罪事实。

五、双重评价的逻辑矛盾

部分学者提出"复杂情节加重犯"概念,认为该条款兼具结果和情节加重属性。这种观点存在双重评价的缺陷:既将死亡结果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又视为加重处罚依据。

这种理论创新缺乏法律依据,反而造成概念混乱。刑法理论从未承认"复杂加重犯"的概念,随意创造新术语不符合法律解释的严谨性要求。

六、明确法律性质的重要性

正确界定逃逸致死的法律性质,直接影响司法实践的统一性。按情节加重犯处理能实现三个目标:确保基本犯罪成立、避免重复评价、准确反映行为危害性。

这种理解符合立法者严惩逃逸行为的初衷。驾驶员明知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仍选择逃逸,其主观恶性远超一般交通肇事。通过加重处罚能更好维护交通安全秩序,保护公民生命权益。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第379期元甲《和解大讲堂》圆满收官 专业赋能交通事故维权全流程—— ✅事故责任认定图解 ✅经典赔偿案例解析 ✅证据清单实战指引 ✅利益最大化和解战例 👏🏻现场为伤者安排专业法医咨询! 从伤情描述到鉴定时效,手把手突破理赔难点! ❤您的焦虑我们懂,您的权益我们守! 专业交通事故代理,认准元甲律所~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10 18:44

65岁阿姨在北京怀柔发生车祸,评上十级伤残,元甲团队精准出击,打破“退休无赔偿”误区!在庭审中据理力争营养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在伤者承担主要责任的情况下获得17万余元赔偿款。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5-30 17:15

“法律的光辉使者” “一面锦旗 满载谢意” ,当事人真是才华横溢、文案大师,一下赠送3面锦旗!本案历经一审二审,理赔纠纷终于圆满结案,帮助伤者拿到38.6万元赔偿款,口碑服务也得到了当事人及家人的赞扬!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1-23 15:36

外卖小哥送餐途中被电动车撞伤,但评不上伤残等级。元甲律师专业指导谈判,帮委托人快速和解、拿到赔偿款!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5-30 17:17

前天啊,后台有这么一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妹妹出车祸身故了,和解解决之后呢,妹夫拿到了200多万,一个多月了不给他的父母,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可以起诉了,避免这个钱被挥霍掉或者转移走,到时候呢就追不回来了,毕竟这个不像房产,车辆转移起来办理过户比较花时间,现金转移起来相对容易得多,所以就得抓紧起诉保全。有人说都是一家人啊,发生这么大的变故轻易不愿意。对吴中堂这种情况也可以先委托律师进行谈判和解,争取呢通过和解来解决,毕竟谈判处理起来呢也会更快一些,但是如果该说的都说尽了,还是解决不了,那就得抓紧起诉了。

北京交通事故律师-许瑞林

04-08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