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长时间属于肇事逃逸_多久才算肇事逃逸
# 交通事故逃逸的五个关键问题
## 一、事故后离开现场就算逃逸
交通事故发生后,只要司机开车离开现场,或者当事人扔下车辆离开,都会被认定为逃逸。这种情况不分离开时间长短,哪怕只离开几分钟也算逃逸。法律规定逃离现场的行为本身就已构成逃逸要件。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逃逸方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如果对方能证明自己也有过错,逃逸方的责任可以适当减少。如果当事人故意破坏现场或销毁证据,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 二、必须承担全责的八种情况
有八种严重事故情形,只要司机逃跑就必须负全责:
1. 事故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司机负主要责任
2. 事故造成三人以上死亡,司机负同等责任
3. 造成他人财产损失超过三十万,司机负主要责任且无法赔偿
4. 酒驾毒驾导致一人重伤并负主要责任
5. 无证驾驶导致一人重伤并负主要责任
6. 驾驶存在安全隐患车辆导致一人重伤并负主要责任
7. 驾驶无牌或报废车辆导致一人重伤并负主要责任
8. 严重超载导致一人重伤并负主要责任
这些情况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动报警,只要存在逃离行为就要承担最重处罚。
## 三、判断逃逸的八个具体标准
交警认定逃逸行为主要看八个方面:
1. 当事人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离开
2. 当事人自认为无责直接离开现场
3. 涉酒驾无证驾驶却擅自离开又返回
4. 送伤者就医后不报案自行离开医院
5. 就医时留下虚假联系方式后离开
6. 在接受调查期间突然消失
7. 否认发生事故但有证据证明知情
8. 赔偿协商失败后强行离开现场
这些情形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会被认定为逃逸行为。重点在于当事人是否存在逃避处理的主观意图。
## 四、逃逸带来的严重后果
逃逸行为会加重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原本可能只需承担部分责任的事故,逃逸后可能变成全责。保险公司对逃逸事故有权拒绝理赔,所有赔偿都要当事人自己承担。
法律对逃逸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即使事后返回现场,只要存在故意逃避行为,仍然要按逃逸处理。主动投案虽能减轻处罚,但不能改变逃逸的定性。
## 五、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采取三个步骤:首先打开双闪灯保护现场,其次拨打122报警和120急救,最后配合交警调查。如果伤者情况危急需要送医,必须留下真实个人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三个要点:不要擅自移动事故车辆位置,不要与对方私下协商赔偿,不要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正确的处理方式既能保障伤者权益,也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遇到责任认定争议时,应当场要求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三日内申请复核。保存好现场照片、监控录像等重要证据,这些材料可能成为责任划分的关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