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撞人致重伤肇事逃逸会获重刑吗_开车致人重伤肇事逃逸
驾车撞人后逃跑会坐牢吗?这五点必须知道
一、撞人逃跑判多少年
开车撞人导致重伤后逃跑会坐牢。根据法律规定,这种情况通常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如果因为逃跑导致伤者死亡,刑期会升到七年以上。这里说的交通肇事罪,指的是违反交通规则造成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
法律依据是《刑法》第133条。该条款明确三种情况:普通肇事判三年以下;肇事逃逸或情节严重判三年到七年;因逃逸致人死亡判七年以上。
二、怎样算肇事逃逸
认定逃逸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司机知道发生事故。如果司机不知道撞了人继续开车,这种情况不算逃逸。比如夜间开车压到路边物品,司机没察觉而离开,不能按逃逸处理。
第二个条件是逃避责任。常见的情况有两种:要么不救人直接逃跑,要么把人送医后偷偷溜走。只要符合其中一种就算逃逸。比如司机撞人后把伤者送医院,但没留下联系方式就消失,这属于逃避责任追究,照样算逃逸。
三、如何证明司机知情
判断司机是否知情需要综合证据。监控录像能直接记录车辆碰撞过程,行车记录仪能反映车内情况。目击者证言也很重要,特别是看到司机下车查看的证人。
车辆损伤位置和现场痕迹能辅助判断。比如前挡风玻璃有撞击凹陷,地面上有急刹车痕迹,这些都能佐证司机应当知道发生事故。但最终认定需要多种证据相互印证。
四、救人后逃跑算逃逸吗
这种情况属于特殊类型。司机在事故发生后,如果先进行必要救助,但之后未向警方报告就离开,仍然可能被认定为逃逸。比如将伤者送到医院急诊室,但未登记个人信息就离开。
关键要看是否履行法定责任。法律规定肇事者必须立即报警、保护现场、协助调查。即使已经进行救助,若未完成这些法定程序,仍可能被追究逃逸责任。
五、常见误解要认清
很多人以为只要没撞死人就不严重,这是错误认知。造成重伤后逃逸,即便伤者后来康复,仍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刑期。还有人觉得离开现场几分钟不算逃逸,实际上只要主观上想逃避责任,离开现场任何时长都构成逃逸。
正确做法是立即停车报警。留在现场等待处理,配合警方调查,这些行为能有效降低法律风险。即使当时很害怕,也要记住逃跑只会让后果更严重。
遇到交通事故不要慌,记住三步处理法。第一确保安全,打开双闪放置警示牌。第二检查伤情,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三报警备案,向交警说明事发经过。做好这些步骤能最大限度保护各方权益。
法律对交通肇事有明确规定,但具体案件需要专业分析。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律师能帮助收集有利证据,制定辩护策略,争取从轻处理。案件细节不同,判决结果可能有很大差异,不能简单套用网络信息。
交通事故处理涉及复杂法律程序,从责任认定到赔偿协商都需要专业知识。保留现场照片、医疗记录、维修票据等重要证据,这些材料对后续处理至关重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才能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