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立案不给按排做伤残鉴定怎么办
一、引言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伤残鉴定是确定受害者伤残等级、计算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交通事故立案后,受害者却面临无法按时进行伤残鉴定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相关案例,给出解决行动路线图,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为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专业指导。
二、问题分析
1. 交通事故立案不给按排做伤残鉴定的原因
(1)交警部门未及时安排鉴定。
(2)鉴定机构工作繁忙,无法及时安排鉴定。
(3)受害者自身原因,如未及时提出鉴定申请。
2. 交通事故立案不给按排做伤残鉴定的影响
(1)影响受害者及时获得赔偿。
(2)可能导致赔偿金额偏低。
(3)增加受害者维权难度。
三、解决行动路线图
1. 立即与交警部门沟通
受害者应主动与交警部门沟通,了解鉴定未能按时进行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交警部门的原因,要求其尽快安排鉴定。
2. 提交书面申请
向交警部门提交书面申请,要求尽快安排伤残鉴定。申请中应详细说明鉴定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3. 联系鉴定机构
受害者可以自行联系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了解鉴定进度,催促鉴定机构尽快安排鉴定。
4. 收集证据
在等待鉴定的过程中,受害者应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如医疗证明、诊断书、治疗费用清单等,以备后续维权使用。
5. 法律援助
如鉴定仍未进行,受害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委托律师代为维权。
6. 依法诉讼
如鉴定仍无法进行,受害者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进行伤残鉴定。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交通事故案件
2019年,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受害者甲在事故中受伤。事故发生后,甲向交警部门报案,交警部门立案调查。然而,在立案后,交警部门未及时安排甲进行伤残鉴定。甲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委托律师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进行伤残鉴定。法院最终支持甲的诉讼请求,判决交警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安排甲进行伤残鉴定。
案例二:某省交通事故案件
2020年,某省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受害者乙在事故中受伤。事故发生后,乙向交警部门报案,交警部门立案调查。然而,在立案后,鉴定机构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时安排乙进行伤残鉴定。乙在多次催促无果后,自行联系其他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乙构成九级伤残。乙依据鉴定结果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法院最终支持乙的诉讼请求,判决赔偿乙相应金额。
五、法律法规引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四十六条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救助受伤人员,并及时报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处理交通事故。”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交通事故报案后及时处理,对当事人因交通事故受伤需要救治的,应当及时通知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车辆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
六、结论
交通事故立案不给按排做伤残鉴定的问题,受害者可以通过与交警部门沟通、提交书面申请、联系鉴定机构、收集证据、法律援助和依法诉讼等方式解决。在维权过程中,受害者应积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交警部门和鉴定机构也应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保障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