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怎么去做伤残鉴定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可能会遭受意外伤害,导致身体残疾。伤残鉴定是确定残疾程度、评定伤残等级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如何进行伤残鉴定,并结合相关案例和法律法规,给出解决行动路线图。
一、伤残鉴定的定义及意义
伤残鉴定是指具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根据国家有关伤残评定标准,对当事人因意外伤害、疾病等原因导致的身体残疾程度进行鉴定,评定伤残等级。伤残鉴定对于确定残疾人员享有的待遇、赔偿金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个人如何进行伤残鉴定――解决行动路线图
1. 准备材料
在进行伤残鉴定前,当事人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2)相关病例资料、诊断证明、治疗费用清单等;
(3)与伤残有关的其他证明材料,如交通事故认定书、工伤认定书等。
2. 选择鉴定机构
我国规定,伤残鉴定应由具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类型的鉴定机构:
(1)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
(2)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
(3)其他具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
3. 提交鉴定申请
当事人携带上述材料,向选定的鉴定机构提交鉴定申请。鉴定机构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
4. 鉴定程序
鉴定机构受理申请后,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鉴定:
(1)对当事人进行现场查体,了解伤情;
(2)对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审核;
(3)根据国家伤残评定标准,评定伤残等级;
(4)出具鉴定意见书。
5. 鉴定结果异议处理
当事人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鉴定意见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鉴定机构申请重新鉴定。对重新鉴定结果仍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重新鉴定意见书之日起15日内,向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再次鉴定。
6. 鉴定费用
伤残鉴定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具体收费标准由鉴定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三、案例分析
案例1:某甲在工作中不慎受伤,导致右下肢骨折。甲在治疗结束后,向所在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单位认为甲的伤情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拒绝认定工伤。甲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甲的伤情为工伤,并指定甲进行伤残鉴定。鉴定机构评定甲的伤残等级为九级。
案例2:某乙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导致左眼失明。乙向交通事故认定部门申请伤残鉴定。鉴定机构评定乙的伤残等级为六级。乙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向原鉴定机构申请重新鉴定。重新鉴定结果显示,乙的伤残等级为五级。
四、法律法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十七条:残疾人员需要进行伤残等级评定的,应当向具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申请鉴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赔偿金。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六条: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需要鉴定的,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
总结:伤残鉴定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了解如何进行伤残鉴定,有助于当事人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按照上述行动路线图进行,同时注意保存相关证据,为维护自己的权益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