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情况下是全责
导语:在交通事故、合同纠纷等法律实践中,全责的认定是关键环节。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详细阐述16种情况下全责的认定,为读者提供解决行动路线图,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一、全责的定义及法律依据
全责,即全权责任,指在法律关系中,一方对损害结果承担全部责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全责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 因果关系原则:损害结果与侵权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2. 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行为人有过错,损害结果才能成立;
3. 公平原则:在特定情况下,即使侵权行为人无过错,也应承担全责。
以下16种情况下,侵权行为人需承担全责:
二、16种全责情况及解决行动路线图
1. 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
【案例】甲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与乙发生碰撞,造成乙受伤。
【解决行动路线图】
(1)报警,保护现场;
(2)收集证据,如行车记录仪、目击者证言等;
(3)向保险公司报案;
(4)协商赔偿,如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 无证驾驶造成交通事故
【案例】甲无证驾驶机动车,与乙发生碰撞,造成乙受伤。
【解决行动路线图】
(1)报警,保护现场;
(2)收集证据,如行车记录仪、目击者证言等;
(3)向保险公司报案;
(4)协商赔偿,如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或者吊销期间驾驶机动车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3. 违章行驶造成交通事故
【案例】甲违章行驶,与乙发生碰撞,造成乙受伤。
【解决行动路线图】
(1)报警,保护现场;
(2)收集证据,如行车记录仪、目击者证言等;
(3)向保险公司报案;
(4)协商赔偿,如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 超速行驶造成交通事故
【案例】甲超速行驶,与乙发生碰撞,造成乙受伤。
【解决行动路线图】
(1)报警,保护现场;
(2)收集证据,如行车记录仪、目击者证言等;
(3)向保险公司报案;
(4)协商赔偿,如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
5. 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
【案例】甲疲劳驾驶,与乙发生碰撞,造成乙受伤。
【解决行动路线图】
(1)报警,保护现场;
(2)收集证据,如行车记录仪、目击者证言等;
(3)向保险公司报案;
(4)协商赔偿,如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机动车驾驶人应当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得疲劳驾驶。
6. 违法占用应急车道造成交通事故
【案例】甲违法占用应急车道,与乙发生碰撞,造成乙受伤。
【解决行动路线图】
(1)报警,保护现场;
(2)收集证据,如行车记录仪、目击者证言等;
(3)向保险公司报案;
(4)协商赔偿,如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得占用应急车道。
7. 闯红灯造成交通事故
【案例】甲闯红灯,与乙发生碰撞,造成乙受伤。
【解决行动路线图】
(1)报警,保护现场;
(2)收集证据,如行车记录仪、目击者证言等;
(3)向保险公司报案;
(4)协商赔偿,如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交通信号。
8. 违法掉头造成交通事故
【案例】甲违法掉头,与乙发生碰撞,造成乙受伤。
【解决行动路线图】
(1)报警,保护现场;
(2)收集证据,如行车记录仪、目击者证言等;
(3)向保险公司报案;
(4)协商赔偿,如协商不成,